扇子是引風用品,夏令必備之物。中國漢族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漢民族文化的壹個集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系。歷來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據傳是虞舜所制。晉代崔豹的《古今註·輿服》記:“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秦,漢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
扇子的種類包括羽毛扇、蒲扇、雉扇、團扇、折扇、絹宮扇、泥金扇、黑紙扇、檀香扇等等。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制扇技藝有江蘇蘇州檀香扇、 ?浙江杭州王星記扇子、重慶榮昌折扇、四川自貢龔扇、廣東新會葵扇 ?、湖州羽毛扇。 日本則有檜扇、蝙蝠扇。
蘇扇簡介蘇扇是蘇州折扇、檀香扇、絹宮扇,紙團扇的總稱,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壹。它以歷史悠久、制作精巧著稱。最負盛名的是檀香扇、絹宮扇和折扇。均以制作精巧而聞名。折扇由收則折疊而得名,又因用時需撒開,故又稱"撒扇"。扇骨又稱骨子,取材以竹為主,又有檀香木、紅木、黃楊、紫檀、烏木、雞翅木、桃絲木、湘妃竹以及象牙、玳瑁等珍貴材料。
折扇由收則折疊而得名,又因用時需撒開,故又稱“撒扇”。扇骨又稱骨子,取材以竹為主,又有檀香木、紅木、黃楊、紫檀、烏木、雞翅木、桃絲木、湘妃竹以及象牙、玳瑁等珍貴材料。
扇骨柄部的造型俗稱頭形,式樣有大圓頭、小圓頭、平頭、玉蘭頭、琴、燕尾、葫蘆、瓶等,花色繁多,以簡樸、古雅為妙品。
兩旁的扇骨稱為大骨,精選細膩、筋少的竹子為原料,經過漂、曬、烤、焙等工序制成。有的加以髹飾,稱為漆骨,有菠蘿、八寶、推光、檳榔、珊瑚、金星等各種髹飾技法,瑩光閃閃,更顯得富麗華貴。此外,還有雕漆、淺刻、浮雕、鑲嵌金銀絲、螺鈿等裝飾的大骨。扇骨的長短和多少,則隨著使用對象以及當地的風俗習慣、氣候而各不相同。有的為長9寸5分、16根扇骨,即所謂九五、十六;也有長7寸,16根扇骨;長8寸,18根扇骨和壹尺二長的。還有特制的舞臺用扇,可達二尺多長,稱為男舞扇。
扇面大多用宣紙裱成。折扇上面是文人雅士題詩作畫之處。扇面的制作也很講究,如宣紙扇面就有開料、刮光、裱糊、上礬、沿邊等十多道工序。古代尤其以泥金扇面為人們所推崇,配以名家書畫,壹把價值竟為千金。
扇骨材料扇骨材料以竹片為主,精工細作,達數百種之多,水磨扇骨更為上品。扇面大多用棉料宣紙裱成,有“素面”和“畫面”兩種。畫面由名家作各種書畫。素面有仿古白素面、金面等多種。由於以上特點,蘇州折扇已不止是生風用具,而成為人們收藏的珍品。明清兩代為蘇扇鼎盛時期,名家輩出,制作愈見精良。小小方寸之間成了歷代名家的“必爭之地”,集造型、字畫、印章、詩詞、雕刻、鑲嵌於壹身。水磨骨玉折扇的問世,吸引不少名家在扇面上題詩作畫及雕刻,蘇州折扇便形成精細雅致風格。尤其是蘇州名扇——老礬扇面,質感素法,平整牢固,久用不裂。史載,當時蘇扇作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亦成為身份的象征。
蘇扇種類蘇扇,包括絹宮扇、折疊扇、檀香扇等,制作風雅娟秀,世稱“雅扇”。
絹宮扇
絹宮扇,古名“紈扇”,又名“團扇”。蘇州絹宮扇纖麗秀雅,其絹面或書畫、或刺繡,別出心裁;其扇柄或雕鏤、或彩繪,各盡其巧;其質料或素竹、或湘妃竹、或象牙、或玳瑁,雅而不俗。
折疊扇
折疊扇,又名“聚頭扇”,南方習稱"折扇"。蘇州折扇又稱“吳扇”,其扇骨造型藝術豐富多彩,扇頭造型達百種之多,主要為圓頭、方頭、尖頭、玉蘭頭、竹節頭等。扇工還運用磨、漆、嵌等技藝,千變萬化,極盡巧思。
蘇州檀香扇
在絹宮扇與折疊扇的扇面上作畫、題詩,是蘇州文人的壹大愛好。扇面畫已獨立成為繪畫中的壹個門類,或繪以鮮艷的牡丹,或繪以清逸的山水,配以相同題材的詩詞,"雅扇"之名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