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苗族服飾的由來

苗族服飾的由來

黔東南境內苗族男女便裝均較為簡樸。男上裝壹般為左衽上衣和對襟上衣以及左衽長衫三類,以對襟上衣為最普遍。下裝壹般為褲腳寬盈尺許的大腳長褲。女便裝上裝壹般為右衽上衣和圓領胸前交叉上裝兩類,下裝為各式百褶褲和長褲。

對襟男上裝流行於境內大部分苗族地區,壹件衣服由左、右前片,左、右後片,左、右袖六大部分組成。衣襟訂五至十壹顆布扣,左襟為扣眼,右襟為扣子。上衣前擺平直,後擺呈弧形;左、右腋下擺開叉。對襟男上裝質地壹般為家織布、卡其布、織貢尼和士林布。色多為青、藏青、藍色與之匹配;下裝壹般為家織布大褲腳長褲。近年來,青壯年多穿中山裝,部分青年喜著西裝。

左衽男上衣流行於從江、榕江八開、臺江的巫腳、反排和劍河久仰等地的苗族村寨。壹件衣服由左前大襟、右前襟、後片及雙袖組成,左襟與右襟相交於咽喉處正中,沿右胸前斜至右腋下至擺,訂有布扣五至七顆,前擺、後擺均平直。左、右腋下擺不開叉直桶形。左衽上裝布料壹般為家織布或藏青織貢尼,顏色以青色為主。 

左衽長衫結構與左衽上衣相同,差異僅在衣上至腳背,是苗族老年男子常穿的便裝。

男便裝下裝壹般為無直檔大褲腳桶褲,褲腳寬盈尺許,褲腳與褲腿壹致,由左、右前、後片四片組成,制作簡便。

女便裝上裝壹般為右衽上裝和無領胸前交叉式上裝兩類。右衽上裝結構與男上裝中的左衽上裝大體壹致,唯方向相反。無領胸前交叉式上裝稱"烏擺"(Ed bad,意為雄衣即男人的衣)是傳統的苗族女裝,如"袈裟",無紐扣,以布帶束腰。苗族女便裝質地壹般為家織布、燈芯絨、平絨、織貢尼、士林布等,顏色壹般為青、藍等色。

雷山、凱裏、臺江三縣交界地區苗族中青年婦女,壹般穿淺色右衽上衣,沿托肩、袖口及右大襟邊緣精繡花鳥、花草圖案花邊或購買現成花邊,圍圍腰,系銀質圍腰練,下裝著西裝長褲,挽高髻於頂,著耳柱,中年婦女多包白毛巾頭巾,青年婦女多戴銀梳或插銀衣、塑料花等飾物。老年婦女上裝多穿右衽上衣或無領交叉式上衣,下穿長及腳踝青素百褶裙,系圍腰,圍與裙長。老年婦女上裝飾物壹般為家織布或織貢尼。顏色喜尚青、藍色。 

凱裏市的舟溪、青曼、麻江縣銅鼓、開發區白午及丹寨縣的南臯壹帶苗族婦女便裝上裝,內穿翻領對襟中長衣,外套大領對襟大袖胸前交叉式上衣,袖口鑲挑花花塊,銀鏈吊繡花圍腰,套挑花護腕;下著過膝寸許百褶裙,紮挑花鑲邊腳腿,外套織錦式粉紅色長襪。

丹寨縣的揚武、長青、排調等地苗族女便裝上裝多穿右衽對襟上衣,前襟長及小腹,下著過膝中長褲,銀質圍腰練吊與褲長圍腰,裹裹腿,中老年與青年服飾無異。上、下裝質料多為家織斜紋布、平紋布、燈芯絨、平絨及織貢尼等,頭搭蠟染方帕或繡花頭巾。

凱裏市的爐山和黃平、施秉壹帶苗族婦女上裝為無扣大領胸前交叉式上衣,以布帶束腰;下穿過膝青衣紅、白蠟花百褶裙,圍紫色圍裙片,質料多為家織布,顏色以青色為主。

雷山縣的桃江、橋港、年顯、略果,丹寨的排調、黨早、加配、羊巫,臺江縣的反排等地苗族女便裝,上裝為齊腰緊身青素右衽上裝,下著五至九寸長百褶裙,內穿緊身長褲,裙前後各拴壹塊二尺見方幾何圖案挑花圍裙片,肩披挑花披肩。上裝質料壹般為家織布、平絨布和燈芯絨,顏色素青,挑花工藝重紅、黃、白三色,少見刺繡工藝品。

榕江縣八開,從江縣加鳩、宰便以及黎平縣的水口,丹寨縣雅灰等地苗族婦女便裝,上裝穿大開領對襟上衣,無扣,內束挑花胸兜,婚前著齊膝素百褶裙或長褲,婚後著齊膝蠟花百褶裙,外以圍腰束之,上衣和圍腰及胸兜邊緣均鑲挑花花邊,衣袖大臂處鑲棱形臂章式花塊。

苗族男裝盛裝為左衽長衫外套馬褂,外觀與便裝相同,質地壹般為綢緞、真絲等,顏色多為青、藍、紫色,各地無異。

女盛裝壹般下裝為百褶裙,上裝為綴滿銀片、銀泡、銀花的大領胸前交叉式"烏擺"或精鑲花邊的右衽上衣,外罩緞質繡花或挑花圍裙。“烏擺”壹般全身鑲挑花花塊,沿托肩處壹般鑲棱形挑花花塊,無紐扣,以布帶、圍腰帶等束之。頭戴銀冠、銀花或銀角。盛裝顏色為紅、黃、綠等暖調色。

[編輯本段]苗族服飾分類

苗族服飾有性別、年齡及盛裝與常裝之分,且有地區差別。據清代《百苗圖》所載,凡八十三種。另有考察資料稱百余種。

紛繁復雜的苗族服飾分為湘西型、黔東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類別和若幹款式。

湘西型,流行於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壹帶。古代男女蓄發椎髻的習俗已消失。今女我穿圓領大襟短衣,盤肩、袖口等處有少許繡花;寬腳褲,褲筒邊緣多飾花邊;包紮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頭帕,戴銀飾。黔東型,流行於黔東南。男裝多為青色土布衣褲,包青頭帕。女裝以交領上衣和百褶裙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為料,花飾滿身,圖案多為平繡的各種龍、鳳、鳥、魚及花卉。雷公山壹帶女裝獨特,百初裙甚短,長者30厘米,短者不足20厘米,上衣花飾用彩線挑以各種幾何圖案。婦女盛裝銀飾繁多。

川黔滇型,流行於川、黔、滇、桂等省區講西部方言的苗族地區。女裝上為麻布衣,下為蠟染麻布花裙。色調較淺,花飾不多,銀飾亦少。黔西北和滇東北壹帶,不論男女皆綴以織花披肩,大者形同鬥笠。

黔中南型,流行於貴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處。女裝上衣多披領、背帕等,下裝有壹青色百褶裙,也有蠟染裙。以挑花為主,兼用蠟染。貴陽、安順、安龍等地的花溪式女裝,其披領酷似壹面旗幟,俗稱「旗幟服」,花飾也多。

海南型,流行於海南省。女裝多為右偏襟青布長衫,蠟染布筒裙,花飾少。

[編輯本段]苗族的頭飾

苗族男子頭飾除從江縣岜沙和劍河縣久敢擺尾等小部分地區部分成年人蓄發挽髻於頭頂外,境內絕大部分地區青年留分頭,部分地區所包的頭帕直徑40厘米。近年來,大部分老年男子多戴上皮帽。

苗族兒童頭飾多留頭頂左、右兩撮紮梳成兩根小辮或紮成兩把,如古代漢人之"總角"。

婦女頭飾壹般挽高髻於頂,別上銀針、銀簪及插上銀梳、塑料梳、木梳等梳子,雷山、凱裏、臺江三縣交界地區包白毛巾頭帕,黃平壹帶戴縮褶帽。

凱裏市舟溪、青曼及麻江銅鼓、開發區白午,丹寨縣南臯、新華等鄉鎮苗族婦女發式有已婚和未婚之別。未婚者,挽錐髻於頭頂,戴無底覆額帽,插銀梳或銀花;已婚者梳平髻於頭頂,將頭發盤成波浪狀覆蓋在前額,頭戴銀花或銀梳。

凱裏市的爐山和黃平、施秉兩縣苗族未婚女子從七、八歲起頭戴平頂縮褶帽,外纏自染的紫色或白色三角巾,已婚女子和老婦人將頭發盤纏於頭頂,戴上無底或半邊底的覆額縮褶帽,外紮紫色手帕,便裝無更多頭飾。

丹寨縣揚武、排調、金鐘、長青、龍塘等地苗族婦女未婚者挽高錐髻於頭頂,戴無底帽,已婚者挽平髻於頭頂,搭方帕或蠟染巾。

雷山桃江、掌雷,丹寨黨早、羊巫、加配,臺江反排等地苗族婦女多用茶油或菜油將頭發浸濕,挽成高髻於頭頂。用毛線等物將頭發拴成壹格壹格狀,頭戴銀梳或木梳。

  • 上一篇:舞獅表演為什麽要選擇中國廣西梧州藤縣禤洲醒獅團,藤縣獅隊
  • 下一篇:草莓西紅柿品種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