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鼓樓建築藝術,.既具有寶塔式的建築藝術,又有苗族吊腳樓的建築藝術,是個名符其實的樓閣形式,只有節日喜慶時節,方能使用。因可存放蘆笙,亦稱為“蘆笙樓”。
苗族鼓樓,壹般都建於寨子的中央,多柱多邊形立體尖頂寶塔形,為三節樓閣結構,最高壹節,內榨樓板存放銅鼓,活長梯由內腔壁爬上。
鼓樓的建築工序,先用鋼鑿斜鑿墊柱巨石到壹定的深度,對稱栽實於場地的四周,再將巨木柱和外沿墊地厚穿枕架於基石鑿處,斜度向裏,用內穿杭撐著諸柱內上方,造成圓錐形寶塔樓架。樓身用厚木板嵌裝成多邊菱形橢壁。壁外雕琢各種花草鳥獸,飛蝶魚蟲,農夫耕耘,苗人吹笙跳舞,人獸混雜,人獸和平和諧的圖案,圖案清晰,線條粗獷,頗有生活氣息。每節樓身腰部,各圍裝壹圍圈亭宇飛檐裝飾。樓身頂部,用尖實木帽復蓋。樓腹空腔圓形,用來存放集體的蘆笙。
苗族鼓樓,玲瓏俊秀,獨具民族風格,是苗族人民審美意識和智慧的營造物。
在苗族的建築系列中,除了以上述及的私用民居外,還有許多供公用的設施如吹笙踩鼓的蘆笙場、銅鼓堂;青年社交的跳花坡、遊方坪(在黔西的六枝,黔中雲霧山等壹些地方還擇期建造“姊妹棚”、“公棚”、“遊方房”、“坐花房”、“坐茶棚”等臨時構築物);方便行人過往的各類橋梁。此外,在湘西還有專門進行“跳香”的“跳香堂”、“跳香廟”,安放龍舟的船廓等等,雖然比較簡陋,但其特殊功能是別的建築所不能替代的,並且蘊藏著的豐厚的風俗文化信息代碼。
苗族民居是情感意誌的物態化。其中凝聚了苗族長期積累下來的社會生活美學情感和文化意識,如堂屋中祭祖牛角的堆放、門窗花格的制作、走廓扶手的排列、樓下雄柞的安裝等等,無不體現出約定俗成的民族氣派,成為廣大苗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壹種居住形式。因而,說苗族民居充分地昭示了“勤勞勇敢”這種苗族人的形象,是苗族文化的壹種象征、壹種聚合.也是不為過的。
無論是文化還是藝術都來源於生活,建築也是這樣。不管是有意或無意都能反映出當時當地的生活習慣、道德情操。苗族特有的歷史、民族心理素質、民族性格和審美意識也融鑄出了苗族獨具特色的建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