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傳統樂器有:蘆笙、嗩吶、簫笛、胡琴、月琴。
蘆笙,是少數民族特別喜愛的壹種古老樂器之壹,是民族節日中必備的樂器。而蘆笙更是苗族傳統的簧管樂器,在苗族地區廣為流傳。蘆笙是苗族文化的壹種象征,苗族蘆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詞、曲、舞三者融為壹體,保持了苗族歷史文化藝術的原始性、古樸性。
嗩吶,中國傳統雙簧木管樂器。早在公元3世紀,嗩吶隨絲綢之路的開辟,從東歐、西亞壹帶傳入我國,是世界雙簧管樂器家族中的壹員,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使嗩吶擁有其獨特的氣質與音色,已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樂器。
嗩吶的音色雄壯,管身多由花梨木、檀木制成,呈圓錐形,頂端裝有蘆葦制成的雙簧片通過銅質或銀質的芯子與木管身連接,下端套著壹個銅制的碗,加鍵嗩吶還有半音鍵和高音鍵,拓展了音域增加了樂器表現力。
在臺灣民間稱為鼓吹;在南方是“八音”樂器中的壹種,在河南,山東稱作喇叭,傳統嗩吶有百鳥朝鳳、豫西二八板等經典曲目。
胡琴,胡琴,又稱鄉胡、稽(同奚)琴。歷史悠久、形制古樸。可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胡琴是中國古代北方、西北方少數民族所用樂器的統稱,近代才作為胡琴類拉弦樂器的專稱。
月琴,中國傳統彈撥樂器,起源於漢代。音箱呈滿圓形,琴脖短小。全長62、音箱直徑36.3厘米。琴頸和音箱邊框用紅木、紫檀木制,邊框用六塊規格壹致的木板膠接而成。
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內置兩道音梁,支兩個音柱。四軸,四弦,每兩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頸和面板上設八或九個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