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董仲舒改造後的新儒學與傳統儒學都主張統治者應實施“仁政”,都有民本思想。
不同:
1、來源不同
傳統儒學不帶任何神學色彩,並不認為上天安排人類生活,而是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受人類自由意誌的支配。
董仲舒改造後的新儒學以《公羊春秋》為基礎,融合了陰陽家、黃老之學以及法家思想。
2、政治主張不同
傳統的“仁政”建立在民本思想上;而新儒學“仁政”建立在“天人感應”學說上,認為“君權神授”,並以天來限制君主的權力過度膨脹。
3、天人觀不同
傳統儒學對鬼神持懷疑態度,主張敬而遠之;新儒學持肯定態度,提出“天人感應”學說。
4、地位不同
傳統儒學在春秋戰國時期並未被統治者采納,盡管孔子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周遊列國,但當時的統治者為了自己的野心和利益,均拒絕了他。
新儒學的仁政建立在天人觀上,認為如果君王濫用權力、禍國殃民,那麽上天就會約束他。也就是說新儒學的仁政依賴於上天的安排。
擴展資料:
董仲舒的新儒學“新”的表現:
1、新來源:董仲舒新儒學是以先秦儒學為基礎,又吸收了陰陽家、黃老學說、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體系。
2、新內容:董仲舒在繼承和發展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同時,又大力宣揚“大壹統”、“君權神授”等思想主張。
3、新地位:董仲舒新儒學壹改儒學不受重視的局面,適應了西漢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成為封建王朝的統治思想。
在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思想要大壹統的建議之後,施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將儒學作為正統思想,從此漢代思想界樹起了儒學的權威,產生了中國特有的經學以及經學傳統。漢代立五經博士,明經取士,形成經學思潮,董仲舒被視為"儒者宗"。
儒家思想的重要社會影響在於它為封建統治階級創造了整套治理國家和社會的理論思想體系,並讓中國的統治階級成功的應用於中國的社會國家治理實踐獲得了封建社會統治中國二千多年的光輝人類發展社會史,這在全世界範圍內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儒家思想精髓不在於其治國理論學說,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會的思想外殼,儒家思想精髓在於它的社會倫理思想,而這種封建倫理觀作為封建統治階級上層建築社會意識中的最廣泛影響治理社會群眾基礎的核心,從而完成對國家社會雙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百度百科-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