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蒙古人結婚頭發怎麽編

蒙古人結婚頭發怎麽編

1. 蒙古族頭發怎麽紮

遠古時候大多用蠍子辮,蠍子辮的由來就是蒙古族,現在蒙古族姑娘怎麽紮頭發的都有。

蠍子辮:

1、從最上面取壹大股頭發平均分成3股、

2、最上面壹層編成麻花辮3在2上,1不變1在3上,2不變從右邊取出壹小股為4

3、2和4合並,為5

4、5在1上,3不變

5、從左上方取壹股,為6

6、5和3合並為7

7、7在5上,1不變,然後重復第5步,繼續往下編

8、編到最下面,兩邊沒有頭發了就接著編成麻花辮

9、把頭發稍微拽松壹點不

2. 蒙古族的家庭觀念以及婚嫁的習俗是怎麽樣的

蒙古族的家庭觀念 (壹)父系家庭 蒙古族祖先以狩獵,采集為生,後逐步過渡到遊牧畜牧業生產。

由於生產方式的改變,男子在生產勞動中起著主要的作用。男子的地位突出,以父系計算家世,家庭成員中男子為家長,是家庭的支配者;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

蒙古族男女的地位不平等,婦女處於從屬地位,她們除生育撫養子女外,還承擔著繁重的家務勞動,如擠奶、接羔、剪毛、熟皮子、縫制衣服等等,在家庭中男子是生產資料的擁有者。 蒙古族的家庭,雖然也有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但多數還是小家庭。

如果壹個家庭中有幾個兒子,成年後分家,壹般留幼子守家。上層汗和那顏貴族家庭人數較多,他們擁有眾多的財產和奴隸以及屬民,往往有三妻四妾,在妻室及子女中還有嫡庶之分。

(二)家庭財產的分配與繼承 蒙古族的傳統慣例是在其父在世時,長子成人結婚分出去居住,分得壹部分財產和牲畜等,女兒出嫁也有相當數量的陪嫁。而其父親死後,由正妻所生的最小的兒子(蒙古語叫“斡赤斤”,意為守竈者)繼承財產,管理家務。

《史集》載:“蒙古自古的風俗,(首領)在期生時,遣其諸長子居於外,分予財產、牲畜屬眾;其作則盡屬幼子。” 《蒙古法基本原則》壹書說:“成吉思汗的大劄薩克規定,兄弟分家時財產按下列原則分配:年長者多得,年少者少得,未子繼承父業。”

直到現在,蒙古人分家繼承財產都是照長子與末子為主的習慣進行的。 (三)親屬關系 蒙古族的親屬可分宗親、外親、妻親等。

男系血統的為宗親;女系血統的親屬為外親;妻的本親為妻親。親屬稱謂是由歷史形成的,壹般不隨意變更。

血親只有當事人死亡而自然消除;姻親只在離婚的情況下解除。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外親、妻親,均為女系親,如外祖父(哈屯額蔔格)、外祖母(哈屯額克)、外孫子(折扣兀)、姨(納哈出額格赤)、舅(納哈出)、嶽父(哈敦額赤客)、嶽母(哈屯額克)等。

蒙古親屬制度,在封建領主制度下,突出血統的地位,在婚姻、結親、家庭也都註重血統,這是蒙古親屬制度的壹個特點。 蒙古族的婚嫁習俗 自18世紀30年代巴爾虎、厄魯特等和以後的布裏亞特部遷入呼倫貝爾直到本世紀40年代末,各部的婚姻大同小異,即以壹夫壹妻制為主,同姓不婚,大都由父母包辦成婚。

1.厄魯特蒙古婚俗 大致有這樣幾個過程:相親,定親,下哈達,拜天地成親。首先,男方的父母帶問安酒到女方家,以示問安,相認。

第二步,男方選親友中有聲望的人,帶著酒到女方家提親,確定婚姻關系,並商定彩禮數目和送哈達日期。此後,姑娘直到結婚不能見男方和其家人。

第三步,下哈達,也就是送彩禮。厄魯特人送哈達,根據定親酒席上商定的彩禮種數,按所定日期送到女方家。

女方家辦小規模的酒宴,確定嫁娶吉日和壹些事宜。婚禮是最高儀式,女婿在大婚的頭壹天到女方家住,參加姑娘酒宴和娛樂。

女婿去時騎馬,身帶弓箭,也有陪伴者和迎親隊。第二天早茶後,迎親和送親隊出發,姑娘坐篷車,女婿按壹定的目標,射三支箭之後打馬先行,到家報信準備。

迎親隊伍走到途中時,男方派人送酒肉茶之類,以便途中午餐。姑娘到了新家後,陪姑娘的嫂子給姑娘梳妝打扮,把做姑娘時梳的多條小辮子放開,從正中分梳成兩條辮子,戴上銀簪等飾品,身著艷服、外套長襟坎肩。

然後,在院內設桌,男女新人拜天地成親,婚宴即開始。第二天早上,新媳婦熬奶茶,喝了新媳婦熬的茶後送親者回,只有嫂子留住,陪新媳婦至第三天省親為止。

2.布裏亞特蒙古婚俗 先定親後結婚,其過程是: 求親:無論父母做主還是自由戀愛,都經求親這壹步。求親先由男方氏族的長者選吉日,帶著哈達早上到女方家,向佛桌磕頭問安,接受女方家敬茶之後,講明來意,並向佛桌講清,要將誰家的女兒聘為誰家的兒媳婦等。

交待清楚後,把哈達獻在佛龕上。女方家同意並接受了哈達之後,雙方商議婚禮的有關事項。

姑娘走親戚:婚禮之前數日,姑娘到自己的親戚家串門作客、住宿。姑娘串親戚要邀請男友女友各兩名,被邀請的男女同伴從姑娘串親始至結婚,對姑娘進行照顧和服侍。

結婚的頭天,姑娘回自己家,辦姑娘喜宴並聯歡,以綿羊薦骨部肉招待,唱薦骨禮儀歌,教導姑娘到婆家後過好日子,預祝幸福美滿。 婚宴:選擇適當的季節和吉祥的日期舉辦婚宴,男方提出婚禮日期,並經雙方商議確定。

而後,女方邀請親友鄰居,講明誰於某月某日娶媳婦敬請光臨,或誰於某月某日嫁女兒請您作客送親。邀請時,要摘下帽子,攤開雙手彎腰,以示敬重。

婚禮當日,女方送姑娘到婆家,圍房轉三圈,男方在西南方,女方在東北方分別下馬。這時,男方的男女親家分別迎接,接馬相互問安,行見面禮敬請入席。

雙方從族親中選長者為首席胡達(男親家),並排坐主位,其左側雙方首席胡達貴(女親家)並排入席,右側由雙方娘舅親並排入席,其他客人分年長或輩份依次入席。先上奶茶、糕點,而後上熟羊頭、馬頭,羊、馬頭面向客人敬獻,客人用右手拿起刀交換到左手,從右側動刀割肉,先敬天地,而後向右側傳,傳到半圈之後交給獻者,他再獻余下的半圈,撤下後上羊薦骨。

3. 伴娘發型怎麽編頭發,伴娘中長發編發發

伴娘婚禮職責壹、伴娘服裝:絕對不能穿純黑和純白的出席(禮服也不行);米色雖然好看,但也盡量避免,而且鮮艷的顏色尤其是艷粉色可以更加襯托出喜慶的氣氛,典禮時和白紗很搭配,還有壹點:讓新人可以從人群中壹眼看到妳!(這在新人敬酒時很重要呦!)二、伴娘工作時間:壹般都是在婚禮當天壹早到新娘家和她壹起準備(如果關系好的,可以提前壹天去新娘家),直到婚宴結束。

三、伴娘工作流程(最重要的環節)1、與新娘商定見面時間和住宿地點和酒店地點(婚前壹星期敲定)2、按時到新娘家報道,隨新娘準備尚缺物品(如頭上的插花)。此時壹定要註意多溝通,新娘已經忙暈了,可伴娘要清醒,多問問該準備的事都準備全沒,喜煙、喜糖、敬酒時的假酒、撒花瓣的女賓、點炮竹的男賓、香檳臺、燭臺都做好沒,音響試過沒,主持又聯系沒……不要以為新人會把所有事都記住,把他們的婚禮當成自己的,從開始就進入角色,畢竟成功的婚禮是每個人都期盼的。

如果有條件,壹定建議新人在實地演練壹遍,在他們練習時,把自己想象成跟在後面,在腦海中演練。3、晚上幫新娘再穿壹次婚紗,壹是伴娘熟悉壹下穿衣過程,二是給新娘找找感覺。

穿時最好在婚紗下墊壹塊布,防止因摩擦使婚紗帶靜電吸引地上的灰塵。4、監督新娘睡前飲水量,提醒新娘早睡。

睡前上鬧鈴,把要用的東東分類擺在明顯處。5、第二天早上,比新娘早起壹會,趕在她前面洗漱。

在新娘洗漱時,伴娘要抓緊時間自己化妝(有請化妝師化伴娘妝的jm就省事多了,有的新娘去影樓化的,伴娘就要見縫插針了),裝面不要太濃,把臉上的痘痘坑坑什麽的遮住就行,假睫毛假發就甭想了。頭發不用特意弄,本人就是隨意壹抓解決問題,因為是燙的(當然,也基本沒什麽時間弄)。

隨後跟新娘***進大量早餐(這可是壹天的口糧!)6、在新娘化妝期間,伴娘主要任務壹是整理自己的衣服和妝容(壹般化妝師會幫妳畫個伴娘裝的,自己只要帶好粉餅補補裝就行了),二是檢查新娘要帶的物品,如:頭花,首飾等是否都裝好,最重要的是傳達和完成新娘的各項指令,如:新娘想喝水——倒;新娘想找人——叫;新郎來電話——接;化妝師忙不過來——上……總之,要有“螺絲釘”精神——哪裏需要哪裏到。7、新郎接親時,使出渾身解數阻止他(時間允許可以多刁難壹下),問的問題,提的要求越苛刻越好,如果同來的沒有長輩,讓新郎找鞋給新娘穿鞋不要少(壹只就夠),因為給新娘穿鞋時,新娘臉上幸福的表情真的很動人(可能壹生就這壹次)。

8、下花車後,會有很多彩帶灑在新人身上,要及時清理。儀式開始前,再檢查壹遍新娘的妝容(有化妝師的就省事了)。

及時把新娘所需物品運送到換衣間。(有時新娘的娘家人會做的)9、將餐巾紙、化妝品、鉆戒放入小手袋中帶上,回到新娘身邊準備入場。

10、入場時適度幫新娘提起婚紗,最好從側方把婚紗和裙撐壹起稍提高壹些,防止新娘絆倒。本人較矮,基本不用彎腰,高個jm此時要有點犧牲精神,彎下高貴的腰,就算自我感覺不好,為了新娘也要做(誰也不希望新娘摔倒)。

11、送新人站到舞臺上後,和伴郎自動退居舞臺兩側隨時聽候調遣(搶風頭不好,當綠葉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自然的,所以還不如候場)。若新娘流淚,迅速遞紙巾,補妝。

12、儀式完成後,以最快的速度給新娘換衣、補妝,把東西分類收拾好(能有娘家人的幫忙最好了),能吃點東西最好了。千萬提醒新人和自己上趟wc。

13、敬酒時,伴郎端酒,伴娘端煙糖。提醒新娘敬酒時,遇男賓敬煙;遇女賓剝糖;紅包交伴娘保管。

14、擋酒的事交給伴郎吧,趁他們推杯換盞之際,迅速找熟人給妳送飯送菜(事前壹定打好招呼,不過也要註意吃相)。看到新人吃了什麽難以下咽的東西,適時遞上紙巾。

15、耐心地等到宴會結束,再累也要客氣地問問“還有什麽要幫忙的?”,然後交代好新娘物品的去處,紅包的收繳、上繳情況,跟新人的父母面帶微笑地道喜、道別。臨走註意清點物品,別帶走新人的東西,也別把自己的東西拉下。

4. 以前古代蒙古人是什麽發型

蒙古人的頭發是辮發,他們的壹大半頭發都會被剃掉,僅留下前額上的壹撮頭發。

這撮頭發壹直垂到眉毛,並把多余部分剔除,稍留些耳邊上的頭發。這裏的頭發盡量留起來,梳成辮子,長長地垂於耳側。

總體的樣子就是兩束辮子垂於耳側,僅留前額壹撮頭發非常可愛。蒙古的女人結婚作了新娘,剃去前半部分頭發,僅留後半部分並紮起來然後戴上類似於朝鮮人的那種帽子。

帽子就像倒扣的缽盆使他緊貼於頭上突出帽沿,蒙古人叫Bocca,帽子用樹皮做成邊上裝飾漂亮的絲綢和羽毛。 蒙古男士的梳頭辮發與修飾胡須等都有古老的傳統習俗。

古代蒙古人都留壹種叫做“呼和勒”的發式。漢文獻中稱作“婆焦”。

它的樣式像漢族小兒在頭頂留的三搭頭,將頭頂四周壹彎頭發剃去,留當前發而剪短散垂,將兩邊的頭發辮做兩髻,垂懸於左右肩之間。或者將額頂的散垂發剃掉,後腦上的頭發編成壹到數股,下垂於後背或系成垂鬟的習俗。

這種發式通過元太祖、元成宗、元世祖的畫像可知大概。民間傳說中認為蒙古男士留有如此發式的原因在於模仿了部落的象征鳥——遊隼或海東青的緣故。

伴隨著時代的變遷,蒙古男人放棄了留“呼和勒”發式的傳統,直至解放為止都留有壹種“貼別”的發式。貼別是把前額部分的頭發剃掉,剩余頭發分三股編成壹條辮子,平時下垂與後背,參加勞動或走路時以順時針方向盤繞在頭頂上。

男人的貼別發式的主要部分是從未剃過的“胎發”保留下來的。蒙古男孩子第壹次剃發留貼別的行為叫做“烏日波”儀式。

由於蒙古人認為奇數是陽數,偶數是陰數,所以壹般在 小孩長到三、五、七、九歲時,選擇吉日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或小孩的接生婆操刀剃發舉行“烏日波”儀式。把剃下來的頭發用哈達或白布包好珍藏終生。

烏日波儀式是男人成長歷程上的第壹個慶典。所以盡量進行得嚴肅而隆重。

在慶典上長者或接生婆給孩子品嘗鮮奶和朗誦祝贊詞,預祝孩子壹生平安、健康、富足。男孩子長到十三至十五歲就意味著進入少年時代,從這時開始在辮子上系紮黑色線穗兒,從成年開始男人可以在貼別辮子上戴假發套。

蒙古男人剃頭時要選擇吉日良辰而且必須在上午的時間裏進行。壹般年長者為年少者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2633664理發。

如果沒有條件的話,年長者自己拿剪子(刀子)動了自己的頭發之後,年少者才可以開始理發。忌諱親生兒女為自己的父輩理發。

理發時從右側往左側剃,不能動腦後的辮子。把剃下來的頭發丟放在房屋西北方向的高地上。

不能踩踏剪下來的頭發,不能把頭發與垃圾混在壹起丟棄。也不能把兩個人的頭發混放在壹起。

蒙古男人不能夠長時間不理發或披散著頭發走路。只有守孝期間不理發。

過年或參加重大慶典活動前必須理發。 胡須是蒙古男人成年的標誌。

所以留胡須或留什麽樣的胡須有約定俗成的年齡規定。如果少年留胡須的話,馬上就聽到:“妳跟爺爺是同輩?和父親是弟兄?”等別人的嘲諷言語。

男人到了二十五歲可以留上嘴唇的胡須。把胡須兩端撮好略讓往上翹,這種胡須稱作“老虎胡子”,是年輕力壯的象征。

男人到了三十七歲,被認為是進入了成熟老練,智勇雙全的年齡,可以留下巴的胡須。到了四十九歲以後就可以留絡腮胡,六十歲以後,對胡須不加以特別修飾,順其自然,但是註重壹種“五縷全胡”(兩腮、下巴、上唇胡須下垂兩角),認為這種胡須是德高望重,有福之人的標誌,受到眾人的尊敬。

可是有些地方習俗中,保存著爺爺和父親去世以前不能留胡須的約束。

  • 上一篇:英語作文求職信格式
  • 下一篇:寵物小精靈小說,男主,很多pm,有神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