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蒙漢駱駝形象諺語及其文化差異研究

蒙漢駱駝形象諺語及其文化差異研究

駱駝,古稱“橐駝”,因耐寒、耐渴、耐饑、耐勞而著稱;駱駝可以承載人類及人類所需物品橫穿無邊無際的大沙漠,因此有“沙漠之舟”的美稱。早在上古的氏族公社時期,我國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族先民已飼養有駱駝,《北山經》有“虢山……其獸多橐駝”的說法。殷周時期,北方遊牧民族開始了大範圍地養殖駱駝,還將駱駝視為珍稀動物向中原王朝進獻。《逸周書》載:“伊尹為縣令,正北空同、大夏、莎車、匈奴、樓煩、月氏諸國,以駱駝、野馬……為獻。”從此,駱駝走進了漢族的生活。在馴養駱駝的過程中,蒙漢民族都將駱駝形象與他們的生產生活實踐巧妙結合,將他們在生產生活中得到的經驗教訓凝練成簡潔明了、樸實生動的諺語,這極大地豐富了蒙漢民族的語言。但蒙漢駱駝形象諺語因受各自民族文化傳統的影響,表現出鮮明的差異性和獨特的民族性。壹、蒙漢駱駝形象諺語的類型蒙漢諺語中與駱駝相關的諺語主要集中表現了三個方面:駱駝的體貌特征、駱駝的習性和駱駝的役用功能。(壹)反映駱駝體貌特征的蒙漢諺語人類對於動物最直觀的感受是動物的體態。自然界的動物種類繁多,體態各異,大小胖瘦,各具特點,而駱駝壹直是以“奇特”的形象著稱的。據古書記載,駱駝具有十二屬相的特點,匯鼠之謹慎、牛之穩重、虎之力量、兔之溫順、龍之軒昂、蛇之機智、馬之灑脫、羊之善良、猴之靈巧、雞之勤奮、狗之忠誠、豬之憨厚於壹體,因此又被稱為“全獸”。東晉郭璞《橐駝贊》曰“:駝惟奇畜,肉鞍是被。迅鶩流沙,顯功絕地,晉識泉源,微乎其智”。《史記·匈奴列傳》曰“:唐虞以上,有山戒、儉仇、葷粥、居於北邊,隨畜牧而轉移。其畜之所多、則馬、牛、羊。其奇畜、則真駝”,這些都明確將駱駝稱之為“奇畜”。駱駝屬大型偶蹄類動物,其形態結構是和沙漠的環境相適應的,如大腳掌,厚厚的胼胝體,濃密的睫毛,耐刺紮的嘴唇,可以貯存大量水和脂肪的駝峰……在這眾多的形象特點中,“高大”是駱駝給人最直觀的印象。蒙漢諺語也集中反映了駱駝“高大”這壹特點,如蒙古族諺語有“比駱駝大的還有象”“駱駝把鼻子探進帳篷,很可能身子也會擠進來”,漢族諺語有“駱駝站在城墻上”,“羊群裏跑駱駝”等說法。可見,蒙漢民族均把“駱駝”作為壹個普遍認知的概念,突出展示了駱駝“體型大”的特點,這反映出蒙漢民族認知上的***性。(二)反映駱駝習性的蒙漢諺語人們在與動物長期相處的過程中,動物的生活習性也成為了創作諺語的材料。駱駝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為適應風大沙多、幹旱缺水、植被稀疏的荒漠條件,在生活習性方面形成了與其他家畜明顯不同的特點,如駱駝耐幹渴、耐饑餓、耐粗飼、耐酷熱、耐嚴寒、耐風沙,這些習性的形成是駱駝適應沙漠生活的結果。(郭文場、李訓德、楊柏明?1998)蒙古族諺語集中反映了駱駝“耐粗飼”的典型特點。由於駱駝的口腔結構與牛羊不同,它上唇分裂、啟動靈便,很善於采食地面小草和植株的優良部分及攫取株頂株側或密叢中的細嫩枝葉,所以它能大量吃食其他家畜不能吃的沙生植物。(賀新民、楊憲孝1981)蒙古牧民們驚訝於駱駝的這壹習性,並以諺語的形式記錄了它的這壹特點。如“吃過蠍子草的駱駝,愛仰天咂舌;肚子裏沒學問的人,好昂首挺胸”,“吃蠍子草的駱駝好翹嘴巴,壹知半解的人兒好翹尾巴”,“吃蠍子草的駱駝脖子上仰,壹知半解的人趾高氣揚”。據《本草綱目拾遺》卷五“草部·蕁草下”中記載:“蠍子草,蘆高四五尺,葉如麻,嫩時可供馬秣,經霜則辛螫不可觸。”(趙學敏1983)蠍子草易螫傷人,其他家畜都望而生畏,而唯獨駱駝毫無顧忌地整株嚼食它。駱駝的這壹習性令牧民印象深刻,於是牧民將駱駝吃完粗糙帶刺植物後的狀態進行了細致描述,如“愛仰天咂舌”,“好翹嘴巴”,“脖子上仰”,並將這些行為映射到人類行為中,用“駱駝”喻指沒學問或壹知半解但卻驕傲自滿?的人。漢族諺語中有大量反映駱駝“貪吃”的諺語。駱駝食不擇篙艾,能大量采食“百草”,且駱駝是復胃動物,消化力很強,因此,駱駝常常走到哪裏吃到哪裏、不虞乏食。駱駝給人以“食量大”“能吃”的印象,漢族諺語“茉莉花餵駱駝,多少也不夠”,“金針菜餵駱駝,不夠本錢”很好地詮釋了駱駝的這壹習性。(三)反映駱駝役用功能的蒙漢諺語駱駝兼備了馬、牛、羊、山羊四畜的性能——使役乘挽似馬,肉乳產量如牛,生產絨毛像羊。駱駝主要的生產性能之壹是它的役用性,即駱駝可用作騎乘、馱運、拉車、犁地等。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十下記載:“駝:〔釋名〕橐駝〔時珍曰〕駝能負囊橐,故名。方音訛為駱駝也。……〔時珍日〕其力能負重,可至千斤,日行二、三百裏。”?駱駝發揮著其他家畜及交通工具難以替代的馱運作用《漢書·西域傳》載:“漢軍破城、食甚多,然士自載不足以競師,強者盡食畜產,贏者道死數千人。聯發酒泉驢橐駝負食,出玉門迎軍。”與馬、牛相比,馬和牛馱運其載重量不大,通常在65~80公斤之間,而且只能在夏秋兩季。而壹般的雙峰駝短途運輸時,可馱重250~300公斤,冬天晝夜行走30~35公裏,溫暖的季節晝夜可行走35~40公裏。草原上的駱駝是蒙古族牧民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蒙古包搬遷,水、糧食、畜產品的運送,差不多都要依賴駱駝,駱駝因此被牧人譽為“瀚海之舟”“旱地之龍”。反映駱駝馱運功能的蒙古族諺語有:“最後的駱駝馱得重”“用車拉,用駱駝馱”“天上的月亮有圓有缺,駱駝馱的物有輕有重”“駱駝斷了壹個峰,就馱不起來東西”“左右失調的馱載,使駱駝痛苦;忽冷忽熱的愛情,使精神痛苦”“貨物捆得不好,苦了駱駝;愛情處理不當,苦了心境”等。?與蒙古族諺語多反映駱駝的馱運功能不同,漢族則記錄了駱駝的騎乘功能,多有戲謔色彩。如“騎駱駝爬坡”“騎駱駝賣假藥”“騎駱駝攆兔子”“騎著駱駝背著缸”“騎駱駝牽雞”“武大郎騎駱駝”等。二、蒙漢駱駝形象諺語折射的文化差異諺語是壹個語言裏的精華,它短小精悍,集中反映了使用該語言的民族的文化、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以及對周圍世界、自然環境的認識,也反映了民眾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壹)蒙漢諺語取象比類的文化差異“取象比類”是指在思維過程中以“象”為工具,以認識、領悟、模擬客體為目的的思維方法。季羨林在《“天人合壹”新解》中也說:“天人合壹”是中國哲學史上的壹個非常重要的命題,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壹致,這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主要基礎,是“東方人的哲學思維模式的最完整的體現”。(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 1986)蒙漢文化都屬於東方文化系統,大量蒙漢“駱駝類”諺語的形成和出現,體現的正是人類取象比類的思維***性。“駱駝”本是客觀世界中的壹個普通動物,是語言世界中壹個簡單的形式符號,但在取象比類思維模式的作用下,駱駝成為表達蒙漢人民知識經驗的壹個富集點。從蒙漢諺語中可以看到,蒙漢人民都抓住了“駱駝”身上具有的幾個典型特征,這些特征可以概括為壹個“駱駝”有限集,即﹛駱駝︱高大,走路慢,耐粗飼,駝重物,可騎乘﹜。然而,由於生活環境的差異、視點的差異,這些富集點鏈接和激活了蒙漢民族不同的相鄰概念節點,繼而形成蒙漢諺語鮮明的民族性。具體來說,蒙古族諺語中與“高大”的駱駝相對的是低矮的“山羊”,如“駱駝在於高,山羊在於矮”“山羊想吃駱駝擡頭也碰不到的草”,而漢族多用“豬、狗、雞”等意象對應,如“豬圈裏養駱駝”“狗咬駱駝”“騎著駱駝趕的雞”。不同參照意象的選取反映了蒙漢民族生活環境的差異 :蒙古族是遊牧民族,常年逐草而生,隨水而安,山羊在牧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羊。漢族雖也有悠久的養羊史,但因我國南方和中南地區缺乏大量飼養羊、馬等食草動物的廣闊草原,豬、雞、狗成為南方民族最早馴化和飼養的動物。豬是雜食動物,易圈養,又多產,因此豬成為農耕民族的主要肉食來源。雞和狗是農耕民族家庭經常飼養的畜禽,均在六畜之列。遊牧生活和農耕生活方式迥異,使得蒙漢諺語在以“駱駝”為意象比類推衍的思維過程中產生不同的聯想,蒙古族用“駱駝和山羊之別”喻天壤之別,而漢族習慣用“騎著駱駝趕的雞”說明差別懸殊。(二)蒙漢諺語感情色彩的文化差異駱駝是浩瀚沙海戈壁中生活著的“塞外奇畜”,它不畏艱險、吃苦耐勞而又充滿靈性。遠古時代,蒙古先民視之為“天賜神物”,蒙古族詩歌更是將駱駝贊美為“蒼天的神羔,生命的恩澤”。?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牲畜與牧民之間存在著壹種特別的依賴情感。因此,蒙古族有諺曰:“駱駝裝飾戈壁,車輛裝飾城市”“駱駝是戈壁的美麗景色,勒勒車是浩特的美麗?景色”。蒙漢駱駝形象諺語除在內容和類型上有較大差異外,在情感表達上也存在較大反差。如以駱駝“耐粗飼”為主題的諺語中,蒙古族用“山羊羨慕駱駝的吞”喻指人總羨慕別人卻看不到自己的優點,這裏把駱駝“能吃”看成是壹種優秀品質,值得贊美;而漢語中反映“吃”主題的諺語都含貶義,充滿嘲諷意味,如“茉莉花餵駱駝,多少也不夠”“金針菜餵駱駝,還不夠本錢”。同樣,在駱駝役用類諺語中,蒙古族諺語“左右失調的馱載,使駱駝痛苦;忽冷忽熱的愛情,使精神痛苦”“貨物捆得不好,苦了駱駝 ;愛情處理不當,苦了心境”“像天上的烏雲散去,像駱駝卸了架子”表現了蒙古牧民對駱駝的憐愛之情,繼而勾勒出駱駝不畏艱險、吃苦耐勞的精神;而漢族諺語中“?駱駝沒馱夠,死了變毛驢”“騎個駱駝趕個豬,把事情做了個苦”都將駱駝的馱運和騎乘視為無謂的勞作,含有明顯的貶斥、諷刺意味。蒙漢諺語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感差別,其原因在於蒙古族古代文化中洋溢著壹種尊重和憐惜生命、愛護牲畜的向往和情懷。這種人與自然相互交融、和諧相處的向往和情懷,與農耕文化相比,要求更為迫切,向往更加濃烈,情懷更加深切。三、結語蒙漢駱駝形象諺語是文化伴隨意義明顯又有趣的語匯。駱駝是諺語中壹個“典型範疇”,駱駝身上的諸多基本特征是蒙漢人民知識空間的活躍點。但受蒙漢生活環境、文化習俗、價值觀念、民族心理等諸因素的影響,蒙漢民族對駱駝產生了不同的聯想,在取象比類過程中使蒙漢駱駝形象諺語呈現出鮮明的文化差異和語義情感錯位,從而構築出不同的諺語世界圖景。

  • 上一篇:翻譯壹篇短文
  • 下一篇:請問下誰知道《水滸傳》裏那段嗩吶吹的曲子叫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