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的面具的畫法如下:
1、首先在畫板的中間畫出壹個橢圓形,為臉譜的輪廓。
2、中間開始畫出壹個很扁的橢圓形,在畫壹個倒過來的數字“3”作為臉譜的鼻子。
3、用圓形畫出臉譜的嘴巴。
4、不規則線段描繪出臉譜的花紋。
5、接下來畫出臉譜的眼睛。
6、最後畫出臉譜的裝飾,可以畫帽子。
藏戲的面具的相關簡介如下:
主要用於各種民間表演活動。藏戲面具與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帶有濃郁的世俗傾向和民間色彩。表現的題材主要包括歷史故事和神話中的人物、神靈和動物。
不同的面具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紅色象征國王,淺紅色代表大臣,黃色象征活佛,藍色代表正義、勇敢,為勇士相,而半黑半白象征兩面派等。
藏戲演出時,壹般化妝比較簡單,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壹般的粉面與紅脂,沒有復雜的臉譜。從面具的造型和色調上區別人物性格的善、惡、忠、奸。
藏戲演員的面部化裝,壹種是把臉譜畫在臉上,另壹種是戴假面具。面具,藏語稱為"巴",是藏戲藝術獨有的面部化裝手段。
早在吐蕃時期,苯教文化的祭禮儀式中所表演的士風舞、擬獸舞等百技雜藝,就采用了面具化裝手段。後來由於宗教發展,高僧蓮花生根據佛祖釋迎牟尼關於佛教密宗四部學說中的愈加瑜伽部、無上瑜伽部裏金剛舞壹節(另兩部為:事部、行部),組織跳神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