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藏族的服飾飲食文化

藏族的服飾飲食文化

藏族的服飾文化:

牧區藏民不論男女老少,冬穿精制的羊皮袍,羊皮袍主要分兩大類:壹是皮厚毛長,用這種皮縫制的皮袍,作冬裝最好;壹是皮薄毛稀,用它來縫制藏袍,作春秋季服裝最為合適。藏民喜在羊皮袍上用虎、豹皮作領,黑燈芯絨或黑綢緞鑲邊、鹿皮卷邊。女式皮袍上,用兩、三道寬窄不壹的各色燈芯絨和壹道2寸寬的花氆氌鑲邊。這種皮袍的特色是,寬大肥長,耐磨保曖,白無束帶為衣,夜晚可解帶當被。夏天牧民多穿棉布衣和氆氌長袍,這種衣袍的樣式,也是大領大袖,無紐扣,長及腳根,在羔兒皮衣袍外用各色燈芯絨、平絨、緞子或毛呢封面,用錦緞和花氆氌、水獺皮鑲邊的長袍,藏語叫作“查日”,壹般為富人家縫制.

不論男女,藏民喜戴氈帽和禮帽,冬季戴狐皮帽。手上喜戴象牙銀制手鐲,金銀戒指和身上帶銀制的“尕吾”(護神盒)。男子喜歡在腰帶上掛壹把腰刀,有長刀、短刀,長則有兩尺多,短則有七八寸左右,俗稱“吊刀子”或“腰刀”。刀把上嵌有綠松石、珊瑚。婦女壹般掛只有五寸長的小刀,它是牧民生產和生活的必需,又是防衛武器。

牧區男子有蓄長發的習慣,編成獨辮,或盤在頭上,或披於腦後,現多數習慣於剪短。婦女特別重視裝飾,壹般未婚婦女將頭發梳編成很多小辮,已婚婦女才梳編成雙辮。九寨溝地區,婦女將無數細黑線參於發中;分別編成若幹細發辮,從額頭披於腦後,直垂臀部處,上用絲線或長布與發銜接起來,布條上有銀盾(銀制),形如碗。上雕有各種精致圖案,並在上面鑲嵌著瑪瑙、珊瑚、琥珀等。松潘地區的已婚婦女,頭上要盤圈拴有以琥珀為主的頭飾,在小管粗的布袋內(或虎皮)裝上牛羊毛或鹿毛等,上面嵌縫上琥珀、珊瑚,琥珀少至幾顆,數量多至十多顆,根據各自的經濟條件而定,把這嵌有珍寶的長袋接在發上,盤在頭上。相傳這種頭飾,建布達拉宮時,才開始流行。

藏族男女常著高統藏靴和皮鞋,統至膝蓋。冬天腳下還墊上壹些幹枯的柔草或幹青稞草以保溫取暖。藏民皮鞋,男女都會縫制,鞋底僅壹層較厚的皮革,因此每年都需更換鞋底,還有壹種是皮底布統的藏鞋,穿起來不僅輕便,還很合適。

農區(指馬爾康、黑水、大、小金川等地)壹帶的藏民,男裝與草地基本壹致,而婦女普遍穿長衫,主要為黑色,下身系圍腰,腰間紮絲織花帶,有的十幾條,以示富有。經濟寬裕的婦女,有束雙條銀制腰帶的。冬天不論男女都穿羊皮褂子,或羊毛織成的無邊短褂。城鎮附近因受漢族的影響,許多藏民多穿漢裝,只有逢年過節才穿著本民族服裝,飾品與草地壹樣。

藏族的飲食文化:

藏族食品主要是糌粑、肉和奶制品,牧區和農區略有區別。

糌粑,是農牧區普遍的主食。它是將炒熟的青稞用石磨加工成面粉,又稱“炒面”。酥油,是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奶油。肉,有牛、羊肉,偶爾也吃獵獲的野牲肉。煮好的牛羊肉,也稱“手抓肉”。吃時壹手持刀,壹手抓肉,故叫“手抓肉”。藏民常愛吃的還有腸子,有血腸、肉腸、幹腸和面腸。

茶: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也是待客的主要飲料之壹。茶主要有:糌粑茶、奶茶和酥油茶。

糌粑茶:它因以糌粑為主要原料,故名糌粑茶。飲用時,先在碗底放壹小勺糌粑,稍微壓壹下,便不至於壹倒茶水,糌粑從碗底全翻上來,然後放少許奶渣、酥油,如有白糖撒上壹點也可以,再往碗裏倒上茶水。藏語稱糌粑茶叫“卡豆”或“豆瑪”。

奶茶:是牧區藏民和半農半牧區藏民的日常飲料,藏語稱“俄甲”。奶茶的制法是,在茶壺或茶鍋裏放進茯茶,讓水沸煮,待熬成咖啡色,這就是馬茶,也叫茯茶,然後往熬好的茶水裏放進鮮奶,再燒開即成奶茶。奶茶能止渴、消食、解除疲勞。

酥油茶:是藏民普遍喜飲的佳品,也是待客的最佳飲料。制普通的酥油茶時,將茶葉熬成紅湯,熬好後,把茶渣篩濾出來,又將趁熱的茶湯倒人事先放有酥油、食鹽的桶內,再倒過鮮奶,沒有鮮奶的可用奶粉代替,同時打幾個雞蛋倒入桶內,用打茶工具在茶桶內不斷地攪和,使酥油等食料充分而均勻地溶於紅茶中,然後裝入陶制的壺內,放在微火上保溫,以便隨時趁熱取飲。制做上等的酥油茶,還要在上述佐料中,加人事先碾細的核桃仁、花生來、芝麻等,壹般是隨制隨喝,並要趁熱。酥油茶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脂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酸奶:主要在秋夏兩季飲用。其做法是:將新鮮奶煮沸,倒入容器中,待牛奶不燙手時,加入酸奶酵頭攪勻,放在溫度適宜的地方,幾小時後,牛奶凝固成嫩豆花狀,即成酸奶。飲用時,加上白糖。酸奶,具有鎮靜、催眠、開胃、補氣等作用。

農牧區食物,主要有青稞,用來制作糌粑。玉米、小麥等,制成面粉,作面條、饃饃、油餅、包子等。農區比牧區蔬菜較為豐富方便。不論農牧區藏民都喜食用白菜、圓根葉子做成的酸菜;喜歡用青稞、玉米釀造的雜酒。

其他的少數民族的服飾飲食文化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 上一篇:葡萄糖酸鋅口服溶液補鋅效果如何?
  • 下一篇:行書大字書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