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

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

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蹭”、“拖”、“踏”、“蹉”、“點”、“掖”、“踹”、“刨”、“踢”、“吸”、“跨”、“扭”。

藏族舞蹈:

藏族民間自娛性舞蹈可分為“諧”和“卓”兩大類。“諧”主要是流傳在藏族民間的集體歌舞形式,其中又分為四種:《果諧》、《果卓》(即《鍋莊》)、《堆諧》和《諧》。後來增加了簡單的上肢動作、原地旋轉和隊形變換,成為壹種男女交替、載歌載舞的勞動歌舞形式。

分類:

藏族舞蹈,從總體上可劃分為民族民間自娛性舞蹈和宗教舞蹈兩大類。這兩大類舞蹈都有各自豐富的文化內涵、優美而瀟灑的翩躚舞姿和獨具特色的舞蹈風格及形式。其中的《羌姆》,則屬於宗教舞蹈類別中最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

寺院舞蹈《羌姆》的產生和流傳,與藏傳佛教的發生、發展密不可分。

特點:

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信仰特點,為符合藏族“多神崇拜”的信仰特點,人們在祭祀禮儀中,創編了使用各種神只面具,並含有大量藏族土風舞成分的程式舞蹈。

藏族舞蹈註意事項:

1、肢體訓練的基本體態和動律特征:

中國民族民間舞是我國傳統舞蹈藝術的源泉。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著自己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點,肢體訓練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具備藏族民間舞的基本素質,全面掌握舞蹈的基本動態。

藏族舞蹈學者阿旺克村用五個字歸納了藏族舞蹈的動律特征,即:顫、開、順、左、繞。因此肢體訓練著重要求了膝部的顫動和屈伸。

2、把握舞蹈的風格特征:

在肢體的訓練中,還應該註意自身對舞蹈本體的肢體體驗,從而在心裏產生美感效應。不僅要把握好舞蹈具有的風格形式,還要在平常地訓練中註意對動作美的把握。另外,多欣賞演出,研究壹些作品、文學以及壹些發展著的舞蹈語言等。

3、藝術化的處理動作節奏:

藝術化的處理節奏動作還能夠在感情色彩極其強烈的舞蹈中,極其自然地表現出相同的以及不同類型的感情。動作,是與宣泄生命情感和烘托氣氛緊密結合的。舞者通過節奏的強弱、長短、來表現內心的情感。優秀的舞蹈藝術家就會通過動作節奏的變化把內心的情感間接表現出來。

  • 上一篇:荷蘭紅屋的建築特色
  • 下一篇:裝配房和建築房的區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