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時間是2006年。蜀繡於2006年入選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蜀繡又名“川繡”,與蘇繡、湘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壹,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采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作為中國刺繡傳承時間最長的繡種之壹,蜀繡以其明麗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細膩的針法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韻味,豐富程度居四大名繡之首。
蜀繡歷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東晉以來與蜀錦並稱“蜀中瑰寶”。蜀繡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包括12大類122種。具有針法嚴謹、針腳平齊、變化豐富、形象生動、富有立體感等特點。2012年12月0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蜀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繡以其純熟的工藝和細膩的線條躋於中國的四大名繡之列,在其悠久的發展歷史中逐漸形成針法嚴謹、片線光亮、針腳平齊、色彩明快等特點。蜀繡用成都地區練染的各色散線(較粗松的絲線)或絲線(較細緊的絲線)繡制於本地所造綢緞上。
由於選料、制作認真,成品工堅、料實、價廉,長期以來行銷於陜西、山西、甘肅、青海等省,頗受歡迎。蜀繡針法有12大類,130余種之多,是四大名繡之最豐富者,而70余道衣錦線更是蜀繡所獨具。常用的針法有暈針、鋪針、滾針、截針、摻針、沙針、蓋針等,講究“針腳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