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大都有著行李箱的身影。
行李箱的構造其實並不復雜,但是它演變成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樣式卻是經過了壹段漫長的歷史。據說美國有壹個關於登月和現代拉桿行李箱誰先誰後的常識小測驗,很多人都回答錯誤。因為大部分人都想不到,如此壹個普通物件竟是比美國登月還要晚上18年的產物。
行李箱,顧名思義就是人們外出旅遊或者出遠門辦事時放置行李的箱子。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遠行的成本是很昂貴的。因此,在古代不論中外,人們很少外出遠行,即使外出遠行也甚少獨行,壹般都會攜帶家奴或者雇傭腳力。
壹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少不了行李箱(網絡圖)
在凡爾納1872年寫就的《八十天環遊地球》裏,主人公對自己的仆人說過“我們沒有放衣服的箱子,只有壹個地毯袋。我們每人只需要在裏面放上兩件襯衫和三雙襪子,其他衣服我們在路上買”的話。是的,在那個年代,人們的行李箱還是由木材、皮革或鐵皮制成,非常沈重,攜帶很不方便,旅行速度也被拖慢。
這種情況壹直持續到19世紀末,人類交通運輸空前發展之後才得到改變。據了解,1900年前後,瑞士旅館每年登記住宿的人多達百萬計,英國海灘壹個夏季也可以吸引數十萬遊客,旅遊遠行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開始變為壹件平常事。也正是旅遊,使得兩個行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壹個是旅館業,另壹個便是箱包業。而箱包行業的興起,也促成了壹種為旅遊而誕生的箱包新種類——手提行李箱。這種手提箱壹般由皮革、藤條或者厚橡膠布纏在硬木或鋼制的框架上,邊角再以黃銅或皮革固定而成,上面安有把手,使用扣子閉合。
雖然新式手提箱跟今天的標準相比仍顯笨重,但比其傳統的沈重行李箱卻要更輕和更容易攜帶,於是,傳統行李箱退出了歷史舞臺,新式手提箱成為了人們旅行的最佳伴侶。而且在之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這種手提箱壹直活躍在箱包的歷史舞臺上沒被替代。當然,它並沒有壹成不變,為了適應社會環境和保持市場競爭力,它壹直在變幻著材質和尺寸。直到1972年,壹個名叫伯納德·薩多(Bernard Sadow)的人給手提箱裝上了輪子,才使得壹種叫做輪式手提箱的更為新穎的旅行伴侶得到了普及。
老式行李箱(網絡圖)
伯納德是美國壹家皮箱公司的高管,主管產品的設計。在那個年代裏,交通運輸更快捷,箱包行業也更吃香,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市場競爭也大。性價比、質量、外觀往往是顧客選購箱包的三大要求,如果自己公司的產品沒有特色,很容易被市場淘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怎樣設計出新式的產品讓公司在箱包之路上走的更遠,成了讓伯納德頭疼的事情。
壹天,伯納德陪妻子去超市購物,由於近期公司的箱包銷售情況不是很樂觀,他的興致不是很高。妻子見狀,便讓他在超市收銀區外的休憩座椅上等待。期間,伯納德無聊地打量著推著購物車采購商品的人們,腦中壹片雜亂。
忽然,壹個格格不入的身影映入了伯納德的視線中。那是壹個年輕小夥,跟其他人不同,他隨意地拉著購物車,看到中意的零食就隨手丟進去。看得久了,伯納德眼中似乎出現了幻覺,那個小夥拉著的購物車竟慢慢變成了壹個帶著輪子的箱子。許久,伯納德清醒過來後,眼中煥發了光彩。這時那個小夥子正好結賬出來,伯納德情緒激動地站起來跟對方說了壹聲“謝謝”。這突如其來的道謝讓小夥子壹頭霧水,嘀咕了壹句便走了,只是他卻不知道,他剛才的舉動帶給伯納德的啟發有多麽寶貴。
這件事過去不久,伯納德便向美國專利局提交了輪式手提行李箱的專利申請書,並給這個新產品取名叫“滾動的行李(Rolling Luggage)”,並附有壹張構造草圖,草圖內容是皮箱在保證原結構的同時於底部安裝四個輪子及在側部安裝壹根牽引皮繩。
伯納德設計的輪式行李箱(網絡圖)
值得壹提的是,其實伯納德並不是這個創意的第壹人,其實早在1887年傳統箱子時代和1945年的手提箱時代,這種輪式手提箱就被發明出來了,只是兩者都沒有產生重大影響,且也沒有申請專利,於是這項專利被伯納德意外獲得了。
因為這個發明,不僅伯納德的事業有了轉機,而且還方便了很多人的出行。但同時,伯納德由此被很多人厭惡,除了對手公司,還有壹大批旅館從業者——行李員。在伯納德發明並普及了有輪子的行李箱後,行李員慢慢成了可有可無的人員,越來越多由於遠行而住旅館的人開始對他們說“謝謝,不用了”或者“不必麻煩了”。因為在這之前,通過協助住宿人員搬運行李是行李員們唯壹的收入來源,而伯納德的發明的出現,卻讓他們的機會越來越少,他們怎能不恨?
不過言歸正傳,行李箱的進化史並沒有終結。因為伯納德的發明仍然有著很大的缺陷,那就是這種輪式行李箱的重心很不穩定,遇到轉彎、坑窪或者走急了很容易倒下。於是,著名的老牌箱包公司新秀麗(samsonite)對倫納德的李箱又進行了壹次改進。新秀麗只保留了兩個輪子,並在底部設計了四個支腳,並於輪子對面的側端設置了壹個可以升縮的拉桿來替代皮繩。這壹次的改進,在八十年代還獲得了設計大獎。
然而這個設計依然美中不足,因為拉動此行李箱行走時往往需要擡起另壹端,比較費力,對於經常需要出差的人們而言很不方便。羅伯特·普拉斯(Robert Plath)便是壹個深受其困惱的人。
司乘人員與鐵塔(Travelpro)牌行李箱(網絡圖)
羅伯特是美國西北航空壹家波音747的機長,由於職業原因,他經常需要在機場和家之間來回跑。而新秀麗的行李箱,讓他的手吃盡了苦頭。退休之後,閑來無事的羅伯特望著放在家中已經很久沒用的新秀麗行李箱,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困擾。於是,為了不使退休生活無聊的他開始琢磨設計壹種更加好用的行李箱。羅伯特認為新秀麗的行李箱總體來說是合理的,主要的缺陷便在於拉桿的位置。知道了缺陷所在,改造的目的性便明確了許多,於是很快的,羅伯特做出了我們現在所通用的拉桿行李箱樣式,當時是1987年。
試用壹番,羅伯特覺得效果不錯,便開始試著將他的傑作推銷給曾經工作單位的機長和空乘,沒曾想評價出乎意料地好。經過壹番深思熟慮,羅伯特終於下定決心,於1988年創立了壹個叫做鐵塔(Travelpro)的箱包公司,並以埃菲爾鐵塔作為行李箱的logo。而以後的十幾年間,這家公司專門致力於箱包的設計與生產,並對已有的拉桿箱不斷進行改進,精益求精,最終成為如今世界三大箱包品牌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