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衡州的衡州花鼓戲

衡州的衡州花鼓戲

衡州花鼓戲是流布於衡陽湘南地區的壹種地方傳統戲劇,它的前身在衡陽、衡南、耒陽、常寧壹帶叫“馬燈”,衡山衡東壹帶叫“花鼓燈”,攸縣、茶陵壹帶叫“地花鼓”,安仁叫“花燈”,永州江左壹帶叫“花燈”,江右壹帶叫“唱調” 。1982年,在撰修《中國戲劇誌·湖南卷》時經過專家的論證協商,將流行在湘南各地的花鼓戲 統稱為衡州花鼓戲,從而成為湖南花鼓戲的最重要流派。

衡州花鼓戲起源於明嘉靖年間,成形於清同治年間,是在燈會、采茶、儺舞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距今已有560余年歷史。在藝術特色上其聲腔基本以“嗩吶牌子”和“川子調”為主,演出的舞臺語壹般采用衡陽地方方言,劇中人物角色以小生、小旦、小醜為主,音樂以活躍、開朗、高亢、激昂著稱,熱情奔放,載歌載舞,山歌風味非常濃厚。

衡州花鼓戲的傳統劇目和創作的新劇目***有300余出,主要有3個方面的內容:壹是取材民間生活,反映勞動和愛情生活的,如《磨豆腐》、《抖碓》、《雙采蓮》、《送表妹》、《裝癲吵架》等,還有勸誡不良習氣的,如《勸夫》、《勸妹》、《戒洋煙》、《傅公子趕妻》、《打鐵》、《龔瞎子縫衣》等。二是取材神話傳說或酬神、祭祀中的故事,如《鐵板橋》、《大盤洞》、《四仙姑下凡》等。三是吸取地方大戲或皮影、木偶戲的傳統劇目,經過藝人不斷加工整理而成的,如《楊春龍》、《打磚會兄》、《蜜蜂記》、《五鼠鬧東京》、《賣絲鞋》、《搶親失妹》等。

衡州花鼓戲具有以下基本藝術特征:

第壹,對民間習俗的依存性。如《磨豆腐》等劇目表現了濃郁的地域民俗。

第二,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成套劇目,如《喜盈門》等。

第三,源於古典戲曲的繼承性。衡州花鼓戲繼承了昆曲、京劇等古典戲曲的藝術特征,如表演的程式化、虛擬化。

第四,演出主要為“三小”陣營,構成獨特的通俗美,其簡約、質樸與短小精悍的特點,特別適宜在鄉村地區演出。

  • 上一篇:葡萄怎樣種植技術
  • 下一篇:觀夏品牌手冊香氛品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