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內畫的起源畫鼻煙壺。
內畫是我國特有的傳統工藝,它的產生起源於畫鼻煙壺。內畫的畫法是以特制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致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現代內畫藝術源於京派,分為京、冀、魯、粵、秦五大流派。
其中尤以冀派內畫、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影響最大,不久前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冀派內畫的發源地——河北衡水,還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內畫之鄉”。2008年6月7日,內畫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內畫,又稱內畫鼻煙壺,是中國壹種特有的傳統工藝,它的產生與高度透明玻璃的煉制、掏膛技術的成功是分不開的。內畫藝術分為京、冀、魯、粵四大流派,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葉派內畫創始人葉仲三大師,生於光緒元年1875年,卒於1945年。堂號“杏林堂葉”。
相傳嘉慶、道光年間,壹個外地小吏到京城述職,寄宿在廟裏,因鼻煙快吸完了,就用煙簽刮煙壺中剩下的鼻煙。廟裏的壹個和尚看到煙簽在壺的內壁留下很多刮痕,很有國畫的線條感,就將其拓展成了內畫壺技藝。
文化特征:
衡水內畫選題以人物肖像見長,最具衡水內畫鼻煙壺藝術特點的是嬰戲圖和百子圖。“衡水內畫”的風格可概括為:立意深邃、構圖嚴謹、線描技法豐富、設色協調精潤、書畫並茂、雅俗***賞。
從繪畫工具到繪畫技法及繪畫形式有三項創新:金屬桿鉤毛筆、油彩內畫、系列煙壺。迄今為止,無論在藝術風格、工藝技法、花色品種、從藝人員、市場營銷、社會影響等方面,衡水內畫都暫居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