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衢州的過年風俗寫作文

衢州的過年風俗寫作文

1.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寫衢州的風俗,民風 至少600字,好的話

寒假生活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在不知不覺中,壹個豐富多彩的快樂寒假已從我眼前飛過,但給我記憶最深的就是在爺爺村敲鑼打鼓的那段印象。 大年三十的那天,到處洋溢著過節的氣象,人人臉上都喜氣洋洋的。吃完早飯,爺爺就帶著我到村裏的大橋上,去敲鑼打鼓。壹去才發現,鑼鼓隊就差爺爺這個隊長沒到了。爺爺壹到馬上就開始了。

“齊個隆咚嗆……隆咚嗆”呵呵,真好聽喲!我在心裏隨著鼓點的節奏打著拍子,正意猶未盡,壹個章節完了,哎呀,再來壹次就好了,真想再飽壹次耳福啊。我用期盼的目光看著爺爺,爺爺好像看懂了我的心思,又打了壹遍。“齊個隆咚嗆,齊個隆咚嗆……” 來觀看的人越來越多,爺爺他們也越敲越有勁,越打越高興,很快,第二遍也打完了。不巧打小鑼的那位叔叔因為家裏有事要回去,樂隊無法進行了,圍觀的人也不會,怎麽辦?這時爺爺說:“我們家後繼有人,來!孫女!上!”可我從來沒碰過這些鑼鼓呀,不過爺爺常說救場如救火,我只得硬著頭皮上了。旁邊的壹位老奶奶告訴我:“小姑娘,只要跟著節拍走就行了,不用緊張!”我心裏這才踏實點。

鑼鼓又響起來了。剛開始,我擔心跟不上節拍,不敢使勁敲打,只是慢慢地在心裏琢磨著拍子,仔細地聽著節奏,生怕因為我壹個人的失誤而擾亂了全局。爺爺向我投來了鼓勵的目光,很快,我隨著節拍逐漸熟練了,我就放開手腳盡情地發揮著,鏗鏘的鑼鼓聲好象就是在我的心中迸發湧濺出來,我完全沈浸在這喜慶的鑼鼓聲中了。

這就是我快樂寒假生活的壹部分!今年過年我特開心!

2.

在學生眼裏,寒假是壹年中最快樂的假期,它似樹葉,輕輕壹飄就拂袖而去了,它又似小溪,壹眨眼就流過去了,在這短暫的日子裏,我有過“驚濤駭浪”,也有過“風平浪靜”,比如說,大年初壹放1000響的鞭炮、十五看放花,這些都屬於“驚濤駭浪”,總之,這次的寒假生活太愉快了,讓我回憶不止,其中有壹件事讓我更感到了寒假的愉快—放花。

十五的那壹天晚上,我們全家早早地吃完飯準備去看放花,由於迫不及待,我拽著爸爸先去看放花,開始放花時,全村的人幾乎都到了,年輕的攙著老的,抱著小的,真是熱鬧極了!“絲!絲!”咦!這是什麽聲音?噢!原來放了個“花窩窩”,只見“花窩窩”開始放時,還有點兒害羞,不出頭,漸漸地,漸漸地,它又不陌生了,越刺越高,從遠處看,它像壹個金色的噴泉,“噴泉”襯托得更加美麗,村民們個個仰視,嘴裏贊嘆不已,這時,“花窩窩”放完了,有個人說:“嘿!咱們的前程就像這花壹樣,越升越高,所向披靡!”這個人的話博得眾人的喝彩,接下來放了壹個“降落傘”,這個“花”壹開始就不陌生,“嗖!”地像“神舟”五號壹樣,飛到了天空中,待了兩三秒,又“啪!”地壹聲,在天空形成了壹個似降落傘的花,壹個個倒載蔥地往下跑,這時,又有人說:“好兆頭!這預示喜從天降呀!”大人們贊不絕口,小孩兒也拍起巴掌來,又蹦又跳,這個“降落傘”在天空中像飛濺起的浪花,又像無人看管的樹木,四處蔓延,接下來又放了壹個……

從這件事中,我領悟到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的聰明才智,我想,中國技術就像這“花”壹樣,越來越高,越來越美麗。

啊!愉快的寒假生活,既漫長又短暫,這也是我小學中最後壹個寒假了,我會加倍珍惜,成為小學中美好的回憶。

2. 浙江過年風俗習慣的作文

* 臘八:農歷臘月初八,是漢族傳統的節日,作為“年禧”即將到來的信號。作為傳統,這壹天要喝臘八粥,制作臘八蒜。參見臘八節

* 祭竈,就是小年送竈王爺上天

* 掃塵,

* 貼春聯,貼年畫,

* 請神,拜神,送神,

* 燒香,燃燭,

* 掛燈籠,燈籠裏點蠟燭,燭焰躥動,真好看.要是放壹個電燈泡,可就遜色多了.

* 拜祖先,

* 敲鑼打鼓,

* 年夜飯,守歲,

* 放鞭炮,

* 拜年,

* 壓歲錢,

* 踩高蹺,舞龍燈,

* 闔家團聚。出門在外學習工作的人要回家與父母團聚,壹起過年。

* 盡管大陸春節法定假日是三天,但很多地方(特別是非國有單位)要到正月初八才正式上班。

初壹早,初二巧,初三困到飽,初四神落地,初五隔開。(閩南語發音)

* 初壹:穿新衣,祭祖,到廟裏拜佛祈求壹年好運。

* 初二:回娘家。出嫁的女兒在這壹天回娘家與家人團員,又稱初二回娘家

* 初三:老鼠娶親。從除夕到大年初二連續幾天下來的疲累,到初三正是好好休息的時候,古人也說是愛護動物,不要打擾老鼠娶親的好事,故說初三困到飽

* 初四:神落地。諸神回到人間,家家戶戶準備祭品,祈求神明保佑。

* 初五:隔開。新春結束,商店開張,祭拜財神。

3.年三十晚(無年三十就在年廿九)吃團年飯,壹年到頭壹家人齊齊整整團聚。年初二吃開年飯。

4.行花街,每年春節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辦壹年壹度的年宵花市。年宵花市壹般在春節前十天左右開始,到年三十晚十二點結束,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 *** ,越接近年初壹人氣就越旺。花市擺賣鮮花,年桔,工藝品等。春節佛山家家戶戶都會插上鮮花來過節,桃花是必不可少的迎春花,祈求來年鴻運當頭,走個桃花運的意思。金桔象征“大吉大利”。與金桔同類的四季桔、金蛋果、朱砂桔等,同樣能起到這個作用,所以壹般家庭只選購其中壹種。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還有水仙花也是佛山人過年的擺設之壹。

5. 拜年。無論帶了多少禮物,但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

回娘家,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壹大袋的餅幹、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裏鄉親,壹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壹天歸來,那麽,就要來壹個分壹次,表示姑娘對娘家的思念。

6.派利事(紅包或壓歲錢)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利事主要意義在於紅紙,因為它象征好運。因此,在分派利事的長輩面前打開利事,是不禮貌的做法。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壹歲。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

7.正月十六行通齊,佛山有句俗語“行通濟,無蔽翳” 。當天買行運風車和生菜走通濟橋,祈求吉利好運和生財(生菜的諧音)。祭竈 掃年 年市 貼春連 年畫 接財神 年夜飯 壓歲錢 守歲

3. 關於浙江春節風俗的作文

正月初壹為春節,舊稱元旦。

是日,人們早起,著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辭舊迎新。謂穿未下過地的新鞋,新的壹年可腳輕手健。

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詞先開門,放炮仗於門口,稱“開門炮”。開門炮壹般放三個,要“帶四放三”,留壹個作“備炮”,寧波話“備炮”出典於此。

炮仗放得越高越響,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啞炮,則示為不吉,要馬上就說:“哦,吹吹響,今年會發財。”

並立即補放壹個。 大族、大戶人家供奉祖先遺容畫像於祠堂或中堂(堂前間),壹般懸五代之內的祖宗像,稱為“供幀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繪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義。

有的宗祠族規,男子l6歲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內。由輪著當辦者分發麻餅(亦稱吉餅)壹雙或碗兩只。

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長,稱“拜歲”。除夕夜巳分“壓歲錢”,用紅紙包起來壓在幼者枕頭底下,故謂“壓歲”。

是日,早上吃湯團(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有些人家全家吃素壹天。

這天習俗最大特點是讓家裏日用器物“休息”壹天,也即讓家庭主婦休息,不掃地、不乞火(不向別人點火、點香煙)、不殺牲、不動刀剪、不倒馬桶、不洗滌衣服,也不打罵孩子、不講不吉利的話。早晨見面忌說“早”字,謂說了要招來今歲跳“蚤”多。

走路如跌跤,要馬上說:“哦,元寶壹跌。”此晚,未昏即眠,不點燈火,謂點燈將招來今歲蚊蠅多。

睡前,放“關門炮”。晚上不出門,俗稱過“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遲的到十五,各家出門走親戚“拜歲”,壹般先至親後遠親,少拜長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為重,互相款待酒席,稱“歲飯”、“歲酒”。 初五,為財神日,經商人家最重此日,“請財神”後才開門營業,稱“開市”。

信佛者,有的於初七夜走七座橋,且不走回頭路,初八拜八個寺院,俗稱“走七橋”、“拜八寺”。 其間,民間娛樂活動有舞龍燈、跑馬燈、大頭和尚等。

與別地稍異者有“佯掃地”,即乞丐(此時稱“發財人”)背負筐,手握綴有紅球的掃帚,佯作掃地狀,口唱俚歌:“撩起金絲帚,瑞格(象聲)壹把掃。掃到東,老板屋裏有青龍,青龍盤米缸,黃龍盤谷倉;掃到南,老板屋裏發大財,大元寶使籮擡,小元寶使船載。”

建國後,賀年等習俗不變,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機關團體舉行團拜,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慰問老幹部、老工人、老教師、老科技人員、敬老院老人和春節期間堅持生產、工作的職工。

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4. 衢州過年有哪些風俗,有何意義

衢州本地人基本和大多數漢民的習俗壹樣,重要的還是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原、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此外衢州人還過立夏、冬至、六月年、麻糍等節日。

春節通常除了年夜佳肴要準備外,通常還準備年糕、發糕、清明果、八寶菜、江山糕、索面、凍米糖和粽子。粽子在衢州不僅是端午的節日必備,也是過年的常備,各地還略有不同,龍遊人愛發糕,江山人喜粽子,常山人好做索面。而年夜守歲是主要的內容,通常是要到12點才放鞭炮來辭舊迎新的!壓歲錢還是小朋友少不了的最愛。

元宵除觀燈外,通常要耍龍燈。

清明節要做的是清明果,壹種以米粉為原料的小圓餅。這個節日要掃墓,有前三後七之說(清明前三日後七日都可掃墓)。

端午除了粽子,甜酒釀則是這個節日的主飲,另外還有茶食等零嘴食品,五花八門花樣不少。端午是衢州人頗為重要的節日,故時衢州的小孩還都要穿肚兜帶鬥笠,這就是由壹個典故《王誌斬蛟》所帶來的習俗。

立夏時值農忙,衢州農俗有吃麥餅、燒餅、油條的習俗,這壹天不可少的菜色是莧菜,正當時的上時菜。

七夕這個節在衢州並不重要,但還是有的地方是要過的,相對來說後面的節日那就是要緊的多了!

七月半也稱鬼節,期間有不少地方的習俗要做焙糕(又名汽糕),部分農村要做京團(當地稱京團粿)不同地方不同的過法,過七月半(中元節)壹定要掃墓。

中秋節,月餅是食品中的重頭,在衢州原本不是以廣式月餅受歡迎,在衢州的農村現在仍有烤蘇式月餅、徽式月餅的民俗,其中以杜澤桂花月餅最為特色,其為空心月餅,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地風味的融入,本地民風正被慢慢淡化!

重陽節州人多要登高,爬山自然是少不了,飲酒也是個內容,而各地要做麻糍也許就和秋收聯系上了。

冬至在衢州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老衢州口中都有“冬至大如年”或“冬至當於年”的說法,這壹天還有“有的吃吃壹夜,沒的吃凍壹夜”的俗語。

在衢州農村北鄉的姚家等,農村裏還有過六月年的習慣,這還有典故,通常是農歷的六月十五六號。這個年要將軍掛門,以避瘟神。

此外江山有專門的麻糍節,用以慶賀壹年的豐收,這個節日類似於廟會,要舉行近壹個月,從縣城到各地鄉裏擡著五谷神和城隍爺遊走。

過完八月中秋衢州農村裏就開始廟會,衢州人俗稱“趕會”從農歷八月二十六高家會到九月杜澤會、蓮花會等,類似於江山人的麻糍節,家家戶戶要包粽子,清明果接待客人,廟會趕到哪,哪裏就熱鬧,哪裏就有的吃,這樣還引來了不少專門趕會商家。

相對別的地區有特點的就是冬至,很重要,和過年壹樣,“有的吃吃壹夜,沒的吃凍壹夜。”

5. 求壹篇在浙江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的)

在浙江江山,春節除夕與春節,通稱過年。

舊時,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竈神上天,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洗刷炊具、拆洗帳被,稱為“掃煙炱”。然後殺年豬、年雞(舊時忌諱“殺”字,改說“旺”)、包粽子、做年糕、米糕準備年貨。

除夕傍晚以豬頭、雞、豆腐飯、酒等祭拜祖先和“社公”、“社母”,謂“謝年”或“辭歲”。年夜飯菜肴豐盛,須備魚,寓意年年有余。

飯後,家長給兒童分“壓歲錢”。是夜,通宵不眠,合家“守歲”,謂“坐年夜”。

解放前,債主常在此夜手執燈籠上門討債,窮人常外出躲債,俗稱“做皇帝”。 正月初壹早餐吃面或年糕,象征延年益壽,年年高升。

初四日開始,親友之間相互拜年,禮物(俗謂果子包)壹般為荔枝、桂圓、紅糖、棗等。拜年活動往往延續整個正月。

解放後,過年中壹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活動已廢,代之以“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新春茶話會”等活動。80年代起,大都用江山白毛烏骨雞酒、十全大補酒、雙寶素等作為拜年禮物。

立春俗謂“新春大如年”。舊時民間要用飯、豆腐等祭品祭拜天地,即做新春,謂之“迎春接福”。

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又叫燈節。舊時,燈節活動從十五日“上燈”開始,家家門前懸掛燈籠或各式各樣的花燈。

十五日,城鎮舉行燈會,開展舞花燈活動。有龍燈、獅燈、魚燈、馬燈、茶燈等。

正月廿日謝燈,各種活動基本結束。俗諺:“過了正月廿,龍上天,佛歸殿,娜妮(姑娘)做花線,老太婆拆破片(補被衣服),讀書學生歸書院。”

解放後,元宵舞燈活動,被其他文娛活動所代替。1797年以後漸又恢復。

6. 針對浙江春節習俗的作文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壹歲。壓歲錢有兩種,壹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壹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壹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壹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7. 關於浙江春節風俗的作文

正月初壹為春節,舊稱元旦。

是日,人們早起,著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辭舊迎新。謂穿未下過地的新鞋,新的壹年可腳輕手健。

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詞先開門,放炮仗於門口,稱“開門炮”。開門炮壹般放三個,要“帶四放三”,留壹個作“備炮”,寧波話“備炮”出典於此。

炮仗放得越高越響,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啞炮,則示為不吉,要馬上就說:“哦,吹吹響,今年會發財。”

並立即補放壹個。 大族、大戶人家供奉祖先遺容畫像於祠堂或中堂(堂前間),壹般懸五代之內的祖宗像,稱為“供幀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繪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義。

有的宗祠族規,男子l6歲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內。由輪著當辦者分發麻餅(亦稱吉餅)壹雙或碗兩只。

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長,稱“拜歲”。除夕夜巳分“壓歲錢”,用紅紙包起來壓在幼者枕頭底下,故謂“壓歲”。

是日,早上吃湯團(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有些人家全家吃素壹天。

這天習俗最大特點是讓家裏日用器物“休息”壹天,也即讓家庭主婦休息,不掃地、不乞火(不向別人點火、點香煙)、不殺牲、不動刀剪、不倒馬桶、不洗滌衣服,也不打罵孩子、不講不吉利的話。早晨見面忌說“早”字,謂說了要招來今歲跳“蚤”多。

走路如跌跤,要馬上說:“哦,元寶壹跌。”此晚,未昏即眠,不點燈火,謂點燈將招來今歲蚊蠅多。

睡前,放“關門炮”。晚上不出門,俗稱過“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遲的到十五,各家出門走親戚“拜歲”,壹般先至親後遠親,少拜長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為重,互相款待酒席,稱“歲飯”、“歲酒”。 初五,為財神日,經商人家最重此日,“請財神”後才開門營業,稱“開市”。

信佛者,有的於初七夜走七座橋,且不走回頭路,初八拜八個寺院,俗稱“走七橋”、“拜八寺”。 其間,民間娛樂活動有舞龍燈、跑馬燈、大頭和尚等。

與別地稍異者有“佯掃地”,即乞丐(此時稱“發財人”)背負筐,手握綴有紅球的掃帚,佯作掃地狀,口唱俚歌:“撩起金絲帚,瑞格(象聲)壹把掃。掃到東,老板屋裏有青龍,青龍盤米缸,黃龍盤谷倉;掃到南,老板屋裏發大財,大元寶使籮擡,小元寶使船載。”

建國後,賀年等習俗不變,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機關團體舉行團拜,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慰問老幹部、老工人、老教師、老科技人員、敬老院老人和春節期間堅持生產、工作的職工。

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 上一篇:藍籌股是指哪些
  • 下一篇:西歐封建等級制度騎士的作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