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的民間傳說:
相傳炎帝神農是軒轅黃帝同父異母的兄長,作為天上火星神龍降世人間,為人間造福。炎帝神農帶領臣民們用智慧與勤勞,告別了荒蠻時代,開辟了中華民族的農耕生活,創造了壹個和諧、安樂、幸福的“稷豐谷源”。作者塑造了壹個文韜武略、悲天憫人的中華民族始祖形象。
炎帝姓姜,名榆罔,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作為五氏出現的最後壹位神祇,他的出現以後,結束了壹個時代。因以農業為主,他的部落稱神農部落。中國氏族聯盟時代神農氏政權的第八任帝,即是傳說中的炎帝。與黃帝***同尊為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出生於現隨州隨縣厲山。
遠古時候,神農皇帝為遍嘗百草率眾尋到了壹座高山上,但見這兒山勢陡峭,森林遍野,認定必有奇藥密藏,不禁喜出望外。他先教民“架木為屋,以避兇險”;繼教民“架木為梯,以助攀緣”;采得了良藥400種,著就了《神農本草經》,為向天帝復命,才"架木為壇,跨鶴飛天"而去。
後人緬懷始祖恩德,便將這座高山稱做了神農架。
神農皇帝確指炎帝神農氏。神農嘗百草,中華醫藥興,因此在百姓心目中具有九五至尊的崇高地位。遍嘗百草,自然要尋藥物豐足的地方,神農架山林則正合其需要,因為這兒至今仍有“天然藥園”之稱,盛產藥用植物,分木本、藤本和草本三大類,其中上百種具有滋補、養顏功能,數十種富含防癌、抗癌元素。
傳說對"架"字的解釋很全面,也很有說服力。因為神農架的珍貴藥材對生境的要求多很苛刻,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金釵。金釵系石斛科植物,依形狀又分為人字金釵、豆芽金釵、龍頭鳳尾金釵等多種。
其中,龍頭鳳尾金釵最難得,也最珍貴,因為它既要求生長在懸崖峭壁之端,又要求下臨無底深淵,還要求水面反射的日月光華恰好回落崖頭,三者缺壹不可。正是憑借如此生境,金釵才盡得天地靈氣、日月精華,才位居七十二還陽草之首。
要采金釵,藥農就必須先選合適地方“架木為屋”,繼選合適材料“架木為梯”,梯分包括硬軟兩種,木梯主要用於攀登懸崖峭壁,繩梯則主要用於空中懸身。
至於“架木為壇,跨鶴飛天”,它顯然帶神話色彩,但用於炎帝神農氏也毫不過分。天門埡西側的山脊線呈梯形,頂端高聳雲霄,相傳那便是神農"架木為壇,跨鶴飛天"的故址;山下的河谷遍生紫竹,相傳便是刻著《神農本草經》的竹簡化成的。
神農架還有壹個關於野人的傳說:
神農架野人,據說是生活於神農架壹帶的野人,古有屈原野人詩壹首,從解放前就不停有執著探險家在壹直考察,找到的也就是壹些所謂腳印,痕跡。但時至今日也沒有足夠信服的證據證明神農架野人的存在。
學者認為: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存在“野人”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許多人以為只要有壹公壹母就能保證傳宗接代,而實際上壹個高等動物物種是不可能只靠壹對雌雄,或者幾頭甚至幾十頭而繁衍下去的。小群體另壹個難以避免的危險是近親繁殖。
近親繁殖生下的後代,身體狀況、生存能力都是比較差的,長期如此必然導致遺傳品質的下降,遺傳多樣性的消失,從而走向整個群體的滅絕。壹個群體要避免近親繁殖,能夠長期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幾百頭個體。但是壹個地方如果真存在數百個“野人”,就不會那麽難以發現。
不管是群居還是獨居,猿類的活動範圍都很大,更容易暴露行蹤。著名古人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認為,“野人是遠古智人進化到現代人之間缺失的壹環”這壹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現在還沒有證據足以支持野人存在。
擴展資料:
神農架是殷商文化、秦漢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源源不斷匯集地,地域民俗文化資源蘊藏豐富,門類繁多。珍貴的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優美抒情的民間歌謠,絢麗多彩的傳說故事,構成了神農架民間文學的寶庫,也是上個世紀以前的古老文化封存在神農架的有力見證。
由於長期處於原始封閉狀態,自然生態、地理環境特殊,人們深受傳統觀念、信仰、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形成和保存了種種古老、淳樸的年俗、婚俗、喪俗、酒俗、飲食等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唐(堂)戲、皮影戲、打喪鼓、狩獵、薅草鑼鼓、打火炮、吊鍋等成為其主要表現形式。
百度百科-神農架
百度百科-神農架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