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愛湊熱鬧
在美國這個文化大熔爐裏,隨著華僑丶華裔人數日漸增多和中國在世界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也對春節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日益感興趣。
近年來,每逢農歷新年,上至總統丶下至華人聚居較多地區的地方民選官員,都會利用不同的場合向華人致以新年的祝福,對為美國社會作出重要貢獻的華裔表示敬意。繼紐約州在幾年前將農歷春節定為公***假日後,加利福尼亞州和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華裔議員們也正在準備提出將春節定為當地公***假日的提案。華人社區甚至出現了爭取使農歷新年早日成為美國全國性法定假日的呼聲。
愛湊熱鬧的美國人喜歡看遊行丶放焰火,自然也不會放過春節這個機會。大多數過春節的美國人都想沾沾中國文化的喜氣兒,找個機會品嘗中國美食。還有壹種情況值得關註:目前每年有數千個美國家庭從中國領養孤兒,為了讓這些來自中國的孩子不忘自己民族的文化,這些家庭成為對春節最有興趣的群體之壹。每當農歷新年到來時,他們都在家裏布置中國特色的裝飾,如中國結丶紅燈籠丶春聯等,許多家長還給自己和孩子置備了專門在新春期間穿的中式服裝,對華人社區舉辦的各種新春慶祝活動也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衷。
英國人:“恭喜發財”
春節期間,英國的大街上會增添許多Chinese New Year(中國春節)的東西。非中餐館也會添置幾道“Special Meal Deal for Chinese New Year”(專為中國春節準備的菜肴),英國大報推出“中國周”教人學漢語。英國也處處洋溢著歡慶春節的氣氛,以倫敦為例: 有壹年的大年初壹,30萬人(其中絕大部分不是華人)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齊聲高呼“恭喜發財”,當時的場面令所有華人都感到無比驕傲。舞龍舞獅丶爆竹煙花丶盛裝巡遊丶文藝表演等歡慶活動令人目不暇接。兩個廣場上還有文藝演出和煙火表演。倫敦警方將相關街區全部變成步行街,持續壹整天的慶祝活動盛況空前。
這壹天倫敦簡直是中國化了,樂滋滋的孩子們手裏拿著撥浪鼓和氣球豬;喜歡中國美食的男男女女擠在唐人街***進中餐;在市中心,年輕人紛紛用相機丶手機丶攝像機留住舞龍舞獅表演的倩影;有些英國人幹脆穿上了中國的唐裝……倫敦儼然成了壹座中國城。此前,倫敦已舉行過兩次春節彩燈遊行。去年有10萬人參加了這壹活動,其鮮明濃郁的中國文化特色使遊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春節為什麽在倫敦的影響如此之大?據統計,倫敦有8萬多華人,其中6300多名留學生,他們為中國文化在倫敦落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礎支持。據倫敦投資局資料顯示:英國是歐洲接受中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而中國對英投資中約三分之壹在倫敦。近5年到倫敦的中國人每年遞增45%,消費遞增 66%。因此,中國的春節受到了英國政府的格外重視。英國的主流社會積極參與和各地傳播的中國文化及英國民眾的高度熱情,使得近幾年中國春節的喜慶氣氛在英國迅速蔓延開來。
法國人:由衷喜愛
近幾年,隨著中法兩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與頻繁,法國人對中國春節越來越熟知,毫不誇張地說,春節已經悄然走進了很多法國人的家庭,春節習俗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壹部分。
每到春節前夕,法國的大街小巷都裝飾壹新,彩旗飛揚,不僅華人聚居區,就連巴黎市政廣場也會掛上大紅燈籠,滿眼都是喜氣洋洋的大紅色。迎春賀新的節日氣氛相當濃郁。
而家樂福等法國知名連鎖超市都會在春節前夕開辟專櫃銷售中國食品,水餃自然是當之無愧的暢銷冠軍。中餐館也會在此時迎來壹年壹度的訂餐高峰。“法國人喜歡跟著中國人過年,除夕晚上餐館壹定滿座,甚至要提前訂座。”巴黎中產階級聚集的15區的中餐館老板葉先生如是說。
法國人歡度春節的種種做法,已不僅僅是出於對東方文化的好奇或是單純的湊熱鬧,而是緣於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乃至熱愛與推崇。在去年春節前夕,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給旅居法國及歐洲的全體華僑丶華裔的春節賀詞中有這樣壹句:“2月18日,我們將歡度中國傳統新年。”“我們”這個簡單的單詞,卻無疑體現出了希拉克總統這位眾所周知的“中國通”對春節丶對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的認同感。法國其他政要,包括現任總統薩科齊也都說過類似的話。
德國人:青睞賀卡
相對於法國人對中國春節的高度接納,德國人在這壹點上,則體現出了他們民族性格中節制謹慎的壹面。對東方文化丶中國春節,他們所持有的是壹種好奇但又審慎的態度。比較奇特的是,德國的青少年對中國春節反而抱有十分濃厚的興趣,家長也樂觀其成,甚至帶有某種鼓勵與支持。
近幾年來,每逢春節到來之際,德國街頭都會出現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柏林的商場內,春節前夕總會醒目地擺出五顏六色的中德文賀年卡。其中有壹種賀卡因設計新穎美觀深受德國顧客的青睞。賀卡封面左上角印著“平安”兩個金色的正楷中文大字,左下角為花體“吉祥如意,萬事順利”,正中間則是用中文楷書寫成的西方人名的中文譯名。打開賀卡,左面壹頁是壹只飛舞的鳳凰,右面是封面名字的德文解釋,如Christine這個德文名字的中文意思是壹個美麗丶善於思考丶處處為別人著想的女子。最下邊是用德文寫的孔子的話:“父母在,不遠遊。”賀卡背面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龍的圖案。
春節前夕,很多德國人爭相購買此類賀卡,或送給朋友以示祝福,或個人收藏。德國的青少年也喜歡互贈此類賀卡,彰顯個性。
另外,中國春節還出現在德國小學生的教科書中。在小學四年級的英文課本裏,專門有壹課介紹中國春節,按照教學進度安排,正好趕在春節到來之前講授。老師的課程設置也頗為有趣,在對中國春節進行介紹後,發給每個學生壹張印有十二生肖丶“恭喜發財”和生肖年表的問題單,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加深對中國春節的認識。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