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倫理思想作為西方精神文明的壹個側面,不僅受著各個歷史時代經濟、政治發展狀況的制約,而且受到西方文化傳統和民族習俗的熏陶,雖然同樣體現著以奴隸主階級、封建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為主的倫理思想類型,但與東方倫理思想的歷史類型相比,仍有它自身的特點:①西方倫理思想發源於古希臘奴隸制城邦的環境中。它適應當時分散、自由、獨立的城邦生活方式,比較註重個人德性的完善和追求幸福的價值觀,壹貫堅持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傾向。在個人對社會的關系上,它強調個性自由、個人獨立、人格尊嚴、自我實現等道德觀念和倫理原則。在其發展的不同時期和不同社會集團中,雖然也出現過具有世界主義、整體主義傾向的倫理學說,但它們只是在壹定範圍和壹定時期內發生作用,並沒有成為西方倫理思想的主流。至於中世紀的基督教倫理思想,盡管形式上標榜仁愛,實際上只是在愛上帝的口號掩護下,完全脫離愛他人和社會責任而對自私靈魂的拯救。現代倫理學中的各種流派,特別是存在主義,更突出表現出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傾向。
②西方倫理學作為西方哲學的組成部分,主要不是規定和解釋統壹的倫理原則和行為規範,而是為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道德生活提供理論的論證。無論是古代、中世紀或近現代的倫理學說,主要註意力都是放在道德理論的探討和體系的建立方面,試圖使倫理學與心理學、生物學、政治學、社會學相結合,並力求上升為道德哲學。從歷史發展來看,與東方倫理學之重視嚴格的、穩定的、大規模的規範體系不同,西方倫理學在理論論證方面見長,在規範體系方面比較薄弱。即使形成某種規範體系,除中世紀外,壹般沒有較長的穩定性和普遍的約束力。因此,幾乎所有尋求和論證普遍道德規律和統壹行為法則的努力,都成為徒勞之舉。
③西方倫理思想在20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難以準確計算的學說和流派。隨著社會歷史、哲學世界觀和道德價值觀的變化,各種倫理學說和流派不但名目繁多,而且演變很快。中世紀基督教倫理思想保持了較長時間的相對穩定,近代倫理思想和學說則是異常多變,“把豐年和歉年計算在內,人們平均每年要制造出五十種道德體系”(《傅立葉選集》第3卷,第260頁)。現代西方倫理思想更是五花八門、競相角逐、多變短命,整個社會沒有壹種穩定的、有權威的並為大多數人所遵循的倫理原則和道德規範。
在漫長的西方倫理思想發展過程中,盡管出現過名目繁多的學說和流派,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呈現出壹種迂回演變的發展趨勢。壹般認為,古代倫理學說強調個人利益、個人價值、現世幸福、理性自律;中世紀強調上帝意誌、仁愛、禁欲和神學他律;近代則轉向尋求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協調即合理利己,註意理性與情感、自律與他律的統壹;現代西方倫理思想趨向於擺脫社會和他人,否認客觀法則和道德他律,追求個人自由、享樂,同時也伴隨著悲觀、懷疑和反道德傾向。20世紀60年代以後,又出現了轉向規範倫理學和實用倫理學的傾向,強調價值和事實的聯系,試圖建立能夠指導人們生活的新道德觀和新倫理學。資本主義文明的軸心是財富、權力和享樂,西方倫理思想和社會道德的未來趨向,必將受到它的制約,並最終為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變革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