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宮廷舞蹈有著不同的風格特色。出現於15~16世紀文藝復興全盛時期的芭蕾,最早是在意大利的宮廷宴會上進行的。王公貴族們競相把藝術作為炫耀自己的權勢與擴大政治影響的工具和手段,芭蕾就是在這樣的壹個歷史背景下,在古樸的民間舞基礎上,從壹種遊戲性質的舞蹈開始在意大利宮廷中逐漸形成壹種具有確定風格、舞步與技巧的藝術形式。隨著意大利貴族與法國宮廷的通婚,意大利芭蕾被帶入法國。在規模上,芭蕾沒有唐樂舞的宏大,其群舞大多用來表現時代特點、民族習俗、交待故事環境、營造意境等,不存在政治目的,卻有著極強的娛樂性。高難度的技巧通常再獨舞,雙人舞中體現,音樂多為慢板,引用PASDEDEUX結構,即雙人舞、男獨舞、女獨舞、結尾雙人舞4部分組成。主要展示表演者的高難度技巧與個人風格。芭蕾舞是通過表演者的肢體和造型來表達感情的,無論獨舞還是雙人舞,都要求舞姿的完整性,動作的延續性。而音旋律的起伏大多表現情節色彩與人物心情。例如:《天鵝湖》第二幕達到了舞蹈詩的高峰,成為交響化舞蹈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