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劑的制備方法 點擊次數:10 發布時間:2010-3-13 1、制軟材。 將藥物與稀釋劑(如澱粉、乳糖、蔗糖等),必要時還加入崩解劑(如澱粉、纖維素衍生物等)充分混勻,加入適量的水或其他粘合劑混合制軟材。混合可用各種類型的混合機進行。由於制粒後不能再添加崩解劑,所以選用粘合劑時要註意的是,粘合劑不應影響顆粒的崩解。可根據經驗“手握成團,輕壓即散”為準。 2、制濕顆粒。 顆粒的制備常采用擠出制粒法。將軟材用機械擠壓通過篩網,即可制得濕顆粒。除了這種傳統的過篩制粒方法外,近年來開發了許多新的制粒方法和設備應用於生產實踐,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流化(沸騰)制粒。流化制粒可在壹臺機器內完成混合、制粒、幹燥,因此稱為“壹步制粒法”。 3、顆粒的幹燥。 除了流化或噴霧制粒法制得的顆粒已被幹燥以外,其他方法制得的顆粒必須再用適宜的方法加以幹燥,以除去水分、防止結塊或受壓變形。常用的方法有:箱式幹燥法、流化床幹燥法等。 4、整粒與分級。 在幹燥過程中,某些顆粒可能發生粘連甚至結塊,所以必須通過整粒以制成壹定粒度的均勻顆粒。壹般采用過篩的方法整粒和分級。具體操作時,壹般按粒度規格的上限,過壹號篩,把不能通過的部分進行適當粉碎,然後再按照粒度規格的下限,過四號篩,以進行分級,除去粉末部分。 5、包衣。 為達到矯味、矯嗅、穩定、緩釋、控釋或腸溶等目的,可對顆粒劑進行包衣,壹般采用薄膜衣。對於有不良嗅味的顆粒劑,可將芳香劑溶於有機溶劑後,均勻噴入幹顆粒中並密閉壹定時間,以免揮發損失。除用濕法制粒外,顆粒劑也可采用幹法制粒、包衣機轉動制粒等方法制備。 6、質量檢查與分劑量。 將制得的顆粒進行含量檢查與粒度測定等,按劑量裝入適宜袋中。顆粒劑的貯存基本與散劑相同,但應註意均勻性,防止多組分顆粒的分層,防止吸潮。
上一篇:行業信貸技術主要包括下一篇:詩詞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