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類 藏民居種類主要有碉房、帳房兩大類。①碉房。拉薩、日喀則、昌都等城鎮和其周圍村莊的土、石木結構的民居,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碉房外墻向上收縮,依山而建,內墻仍保持豎直。碉房壹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牲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臥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臺之用。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禦敵防盜。②帳房。那曲、阿裏等牧區群眾主要居住形式。帳房的平面壹般為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2米左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氈毯,四周用牛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正脊留有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供采光和通風。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或土坯壘成高40~50厘米的矮墻,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牛糞。帳房內陳設簡單,中間置火竈,竈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臥休憩之用。這種帳房制作簡單,拆裝靈活,運輸方便,是牧區群眾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所采用的壹種特殊的建築形式。
各地民居 西藏社會的進步,使藏民居建築得到發展。經過長期的演變,民居建築在適應高原的氣候、地理等自然條件和結合民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的同時,形成了各地經濟適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築形式。拉薩民居壹般為內院回廊形式,二層或三層,院內有水井,廁所設於院落的壹角。城鎮周圍多為手工業者、工匠、農民自建的獨院平房住宅。山南地區農村民居常利用外廊設置開敞式起居空間,許多農村居民建築,無論是居室、廚房、貯藏、庭院的設計,還是牛棚、豬圈、廁所的布置,功能關系都較合理。有的民居巧妙地利用山坡地,把建築下層處理成牲口圈,上層作庭院或起居場所,使人畜分置,互不幹擾,改善了衛生條件。西藏東部林區村鎮民居,又別具壹格,如林芝地區的民居,多獨院式,由居室(兼廚房)、貯藏間、牲畜間和外廊、廁所等組成。居室平面呈方形或長方形,室內以爐竈為中心,周圍布置床和其他家具。建築層高2~2.3米。因林區多雨,屋面采用坡頂。屋頂空間常被利用作閣樓,貯存草料、雜物。建築多采用木構架結構,墻體材料除碎石、片石、卵石之外,木板、竹籬、柳條籬亦多見。屋裏密鋪木瓦,上面壓以石塊穩定。這些地區的民居,充分體現出就地取材的特點。阿裏地區的民居地處河谷平川地帶,多獨立式村宅,土木結構,以二層居多。二層多作夏居,底層作冬居。靠山崖旁也有窯洞和房窯結合的民居。窯洞平面有方、圓、長方形等形狀,以4米×4米方形窯洞為多。窯洞高2~2.2米,平頂拱。窯洞民居是西藏高原上比較少見的壹種民居類型。此外,林芝地區民居還有幹欄式建築等。
裝飾 藏族是善於表現美的民族,對於居所的裝飾十分講究。藏民居室內墻壁上方多繪以吉祥圖案,客廳的內壁則繪藍、綠、紅三色,寓意藍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則的民居在門上或繪制日月祥雲圖,或懸掛風馬旗;昌都芒康的民居則著力渲染外墻和門窗,富於彩繪裝飾,氣勢不凡。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區別於其他民族民居最明顯的標誌。西藏民居室內、外的陳設顯示著神佛的崇高地位,無論是農牧民住宅,還是貴族上層府邸,都有供佛的設施。最簡單的可以僅設置供案,敬奉佛祖。富有宗教意義的裝飾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標識,外墻門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懸紅、藍、白三色條形布幔,周圍窗套為黑色,屋頂女兒墻的腳線及其轉角部位則是紅、白、藍、黃、綠五色布條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觀中,五色分別寓示火、雲、天、土、水,以此來表達吉祥的願望。西藏還有以墻體裝飾表達藏傳佛教派別的,如薩迦民居的墻上塗有白色,在白色上再塗以相同寬度的土紅色和深藍灰色,中空為白色。在建築主體或院墻直角轉彎處及較寬的墻面上,還自上而下地用土紅色和白色裝飾,以標識該地區信仰薩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