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閱晉商史料,太谷的人和事介紹的都比較少,巧的是,最近筆者看到壹本民國十五年十二月出版,由當時山西教育廳編輯處發行的《商業課本》第壹冊。
書中第23課專門介紹了太谷,文字雖然不多,但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太谷的商業在晉商中的地位與作用。
現抄錄如下:太谷是山西全省的第壹個商區。
其在商業界的勢力,可以左右全省金融,城內商號櫛比,又多為批發莊,它的支莊遍布全國。
山西中部的商業,首推祁、太、平、榆,但祁、平、榆三處,固然各有所長,如祁縣的茶莊、平遙的票莊,尤其轟動壹時。
不過要總括起來,還不能與太谷等量齊觀,他們的歷史也不能與太谷同日而語。
在明朝的時候,外國人和中國通商,獨在澳門壹隅,我們北省距澳門很遠,沒有人敢放洋前往,惟太谷人具有長遠眼光,首先去澳門行商。
至於在中國的境內,三百年前,就有太谷客商的足跡,那更不用說了。
所以參茸莊、綢緞莊、綿繭莊、洋布莊,這些較大的商鋪,都是從太谷創辦的,其它錢行、布行、鐵器行、竹器行、南京雜貨行,亦莫不占有先進的地位。
太谷有許多大商鋪,所賣的貨物別處沒有,因此全省的商務就自然集中於太谷壹縣。
省南的平、蒲、絳、解,省北的忻、代、寧、保,以至大朔、歸綏,各處的行商販客,莫不來太谷采辦貨物,運回本處銷售。
如果以尋常的眼光看來,太谷居然成壹個商埠了。
自火車通行以後,中部各縣以及北省距京綏路近的販商,雖多親到外省辦貨,但是太谷主要貨物的銷路並沒有減退。
至於韓侯嶺南的客商,仍是來太谷采辦壹切。
這都是規模雄大,信用素著的緣故。
正如商業課本中所言,太谷商業歷史悠久,早在宋金時代就已經有人開始從事商業活動,但在金、元兩代的殘酷統治下,社會經濟處在落後的階段,商業活動發展比較緩慢。
明代前期,太谷地區風調雨順,老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國家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農業經濟得到復蘇,太谷的商業活動也由小到大,有了壹定的規模。
直到明代中葉,太谷商業才有了較大的發展,不僅參與人數大增,而且商貿活動形式多樣,規模較前期有了進壹步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