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太谷的風俗,禁忌,婚嫁

太谷的風俗,禁忌,婚嫁

太谷的婚嫁風俗比較復雜,既有傳統文化,又有鄉土人情和民族風格;既要宣揚家族勢力,又要通過婚喪嫁娶、調整周邊不同階層的人際關系,同時樹立家族形象。這樣,就給婚慶禮儀增加了很大難度。稍不留意這些細節,就會被人笑話和埋怨。

 兒子大了要娶妻生子、傳宗接代。但在舊中國,為了早得子,壹般在十三周歲後就找人說媒。這媒人說媒在當時是受法律保護的。就是有錢人家的男孩即使有好多淑女想嫁來,男方也要找個媒人走走過場。古有“父母之命、媒人之言”的說法。通過媒人中間說合、商定女方所要的彩禮等條件,然後過帖。過帖時要把所送彩禮帶去,連通迎娶日期壹起定下。這婚慶前的程序就算完成了。

舊社會貧富差異很大,根據經濟條件、新娘騎個毛驢或坐個轎車就娶回來了。也有的用兩乘轎子擡上新郎、新娘,吃客、送客騎馬而行。講究點的人家則用四乘轎子和兩夥人。這兩夥人指的是兩夥鑼鼓、嗩吶樂手。請陰陽先生選定良辰吉日後,迎親時男方備四乘大轎,其中兩乘紅轎、兩乘藍轎。範村的轎衣全部是進口哈喇呢制成的。有四人擡轎、有八擡大花轎、還有壹人拉纖的。拉纖人穿壹身短衣,胸前置壹塊木板,纖繩壹頭拴在木板上,壹頭拴在花轎上(壹定是雙股繩)。拉纖人跟著轎夫走就行了,只做個樣子。娶親的隊伍浩浩蕩蕩。進村時,陣容嚴謹,嗩吶齊奏、鑼鼓齊鳴。女方家等候多時的接轎人聽到鑼鼓聲,立即燃放鞭炮表示歡迎,女方家管事的人立馬出來迎接客人。這時,迎親的轎夫和扛牌的管事人、樂手等人都留在外面,吃客和耷拉手,抱拜帖盒的男童、新郎及伴郎等被迎了進去。吃客頭戴禮帽,身穿藍大衫,腳穿黑緞朝靴。吃客的助手叫(耷拉手)與吃客打扮壹樣,不同的是腰系壹根紅絲帶、把長袍的前襟壹角押在腰帶上,讓人壹眼就可分出主和次。其他人的服裝就可隨便了。吃客進了禮房內,耷拉手只能站在外面門口隨時準備著吃客用錢或其他應便。禮房把男童的拜帖盒換取回帖後禮房為吃客等人設宴打尖(也叫打間)。

新娘上轎前,女方只稱新閨女,上轎前新閨女坐在轎子上背北面南,由侍女們和跟大嫂(伴娘)壹邊扇著扇子,壹邊嘴裏不住地說:“扇扇子,坐椅只,丫頭蠻妮子侍候的”。旁邊還放著個陪嫁的臉盆,盆內盛著枝大蓮花,蓮花上用雪白的新棉做著個胖娃娃,這叫蓮花盆裏耍娃娃。蓮花表示多子(籽),過門後早生貴子。然後由送客背上轎內。太谷的習俗是送客必須由新閨女的哥哥來當,如果沒哥哥的可由本族同輩的哥哥擔當,這叫“哥哥送妹妹,好活壹輩輩”。新人進入花轎後由母親拿上新閨女的任何壹件衣服繞花轎左轉三圈右轉三圈。意思是女兒在母親的呵護下已長大成人,要為人之妻、為人之母了,可別忘了抽空回家轉轉。然後再由母親餵幾口糕點,這是母親對女兒恪盡職守多年最後壹次的護佑,也是暗示女兒出嫁後可別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

女方陪嫁之人的首席代表就是送客,其次是跟大嫂(伴娘)侍女,人數不等,但必須是雙數,叫“雙雙對對,白頭偕老”。拜帖盒內除了禮單和回門柬帖外還有辣椒、紅棗、糖、票子、花生、黑煤等。辣椒的意思是希望女兒過門後要辣點,別受人的欺負。紅棗的諧音是早兒早女。糖是說日子過得甜甜蜜蜜,栗子是早早立子,花生是要花開生養,不要光生男不生女,或生女不生男,黑煤叫黑漢,意思是黑漢健康。

新娘頭戴鳳冠、肩披霞帔 ,上身紅緞繡花小襖、下穿繡花紅羅裙、腳穿紅繡花鞋。頭上蓋壹塊蓋頭紅,把新人的臉遮了個嚴嚴實實。意為頭頂晴天,實質上是用來遮醜的。在舊社會,由於男女雙方不見面,單憑媒人壹張嘴從中說合,但只要拜過天地就為法定夫妻了,再醜也無法更改了。其次是用了遮美的,為什麽美還怕人看呢?婚慶宴上人多眼雜什麽人也有,漂亮女人壹旦暴露在大庭廣眾面前,難免遇上心懷叵測之人打壞主義,或者招來殺身之禍。

新郎頭戴禮帽兩邊高插銀葉,身穿長袍、腳登青緞朝靴、十字披紅、胸前壹個大紅繡球。以前新郎穿的是狀元所穿的紅緞官服,這是經皇上批了的,因為人壹生只有這壹次威風。 走在迎親隊伍最前面的是兩個人,每人各扛著壹面大紅旗,旗桿末端掛壹面大銅鑼用來鳴鑼開道,另外兩人扛著用谷草紮成蘸的沾上食油的大火把,意思是紅紅火火人丁興旺,肩扛牌貢管事的若幹人和吹鼓手。第壹乘藍轎由吃客坐,第二乘紅轎由新郎坐。再下來是第二夥嗩吶樂隊,第三乘紅轎由新娘坐,第四乘藍轎由送客坐。再下來是伴娘和侍女的轎車,是兩家的耷拉手騎著大紅馬。然後是拉著陪嫁的嫁妝禮品大車及隨從人員。那些財主們出嫁女兒還要陪送四乘大轎。其中新閨女坐壹乘紅嬌、送客坐壹乘藍轎。這樣壹來,公八乘大轎就空下四乘轎,嗩吶樂隊也是兩夥***。這樣,迎新隊伍就成了有八擡大轎、四夥樂隊、加上迎新和送新的雜役人員就上百人之多,再加上騎馬的和大小車輛,可謂威風空前。

娶親回來,花轎落地,新娘在侍女的攙扶下走在早已準備好的紅地毯上。陰陽抱著個裝有黑豆、草圪節的柳灌開始向新娘走來的周圍撒著黑豆、草圪節。這紅地毯壹直鋪在街門樓下。門檻上架著壹架長梯,另壹頭用壹條長凳在巷道的中間支著,新娘要從這平放的長梯上走過去。有平步青雲、步步登高的意思。進入街門後在侍女和伴娘的攙扶下新娘來到二門上。門楣上吊著個果子或饃,新人只要少少跳壹下就能用嘴吃到。這意味不用伸手、食來張口。實際上這是戲耍而過梯和吃饃是為了考驗新娘的智力和腿腳是否敏捷、有沒有毛病。來到當院,新娘要手提羅裙邁過火盆、這意味著消災免難及日後生活紅紅火火。禮房的人要事先給新人準備間臥房(休息室)讓新人小憩。

拜堂開始,陰陽是拜堂的司儀。當院放壹張大方桌供著祖宗牌位。新郎的父母坐在方桌壹旁作為主婚人。拜堂時由司儀高喊:“拜堂開始!”|新郎已站在當院,新娘在侍女的攙扶下來到方桌前。司儀喊:“壹拜天地!”新郎新娘向正堂行壹拜、三叩首禮。(就是新郎雙手作揖朝宗堂跪下磕三頭。新娘也雙手交叉拜上壹拜後也跪下磕三頭,新郎新娘要同時進行。“二拜高堂!”二人同樣向祖宗牌位行壹拜三叩首禮。司儀喊:“陰陽合萬物生,夫妻和而家道成,福成上香”新人雙雙燒香。三拜高堂!二人同樣同時向父母行壹拜三叩首禮。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三拜九叩首。司儀再喊“夫妻對拜!”新郎向新娘作壹揖,新娘向新郎拜壹拜,都不下跪。司儀再喊:“新人退入洞房!”新郎懷抱弓箭,向洞房門裏射上壹箭,然後新娘在伴娘攙扶下進入洞房,太谷叫到臥房。)伴娘始終伴於新娘身旁。司儀結束,新娘在洞房用午餐,在伴娘的護理下揭去蓋頭紅進餐。鬧洞房在晚上進行,如果沒人鬧洞房等新人睡下後,門口還的立把掃帚。鬧洞房的傳統習俗是把紅綠紙撕成小塊貼在新娘臉上,讓新郎用嘴和舌頭壹塊壹塊的舔下來,名曰吃揪片。掏鴿子是讓新郎把手帕從新娘的褲腰帶上貼身塞進去,通過新娘的敏感處再從褲筒裏掏出來。這種鬧洞房並非低俗。在封建社會,男女隔著很大距離,尤其少男少女更不可接近,就是見面都感到羞澀,如果不通過鬧洞房誘導他們,就會造成同屋不同床。談何早得貴子?在鬧洞房的同時,那些事先安排的生兒女最多的同輩嫂子們把同房的窗戶紙全都捅破,壹邊捅壹邊說:“小子、妮子、小子、妮子”。好像窗戶越捅越多,兒女越生的多。鬧洞房完畢,新人睡覺時由小姑(丈夫的妹妹)提來尿盆,新娘要付小姑提盆錢。這叫小姑兒提盆盆、侄兒男女壹群群。

這時,婚慶儀式全部結束。

  • 上一篇:西峽恐龍園附近好吃的
  • 下一篇:評書機騙局是否違法然後在賣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