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人生大事,作為壹種人生儀禮,在我國各民族和地區都得到普遍重視。客家人的婚姻習俗在具備這壹基本風格的同時,還摻雜了大量的民間歌謠,以及壹系列的地方性儀禮法則,顯得更為熱鬧和繁瑣。
客家男女青年成年後,就可托媒人說媒,介紹婚事。壹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說,也有女家請媒人先訪男家的。男女兩家通過央媒說合,如雙方都有意,就約定時間“看妹子”。
雙方同意後,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後,各請算命先生來“合八字”。如八字合得來,不會相沖相克,就寫出庚帖,各置於香案之上,如3天內無不祥之兆,這門親事就定下來,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帖送還女家。
客家壹旦有媒人上門提親,第壹件事就是考察男女雙方的“八字”是否相合。按照客家傳統的婚姻觀:合,則令後代子孫康健,恩愛同心,白頭偕老;不合,則家境不寧,妻離子散,家庭解體,因而它是婚姻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
八字又分“草八字”和“紅八字”。草八字,是指媒人最初向女家討取的八字帖,由於多書於草紙上,故稱“草八字’。
另外還有壹種用嘴說的,稱作“口八字”。兩者都不屬於正規的八字帖。“紅八字”則不然,它是將男女雙方的八字寫在很正規的紅紙封套內,表示兩家正式定親。
客家合八字,是請專門的“八字先生”進行查看和確定的。
合過八字,由男方父母、宗親和媒人壹起到女家,將男方要送給女家的財禮開具出來。紅單中有的還要寫上回婿禮品,如帽、銀花、衣服、鞋、襪等。
開紅單過程中,雙方會討價還價,最後協商敲定。紅單開完後,男女雙方還要交換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後男方來人在女家吃完中飯回去。
接下來,就是定親,也叫“大紮”,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確定下來。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豬頭、魚、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場。吃完中飯後,女孩子要出來見面,稱男家父母為爸媽,兩家父母相互稱親家、親家母。
在“大紮”前,或在“大紮”後,女方去男方家看家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親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幾人,不帶禮品,就是帶壹點,男家也不敢接。
婚事定下以後,男方要請算命先生擇定過門日子,包括新娘出門的日子、時辰,到男家後歸門的時辰,此外女方裁紅衣、男方鋪床的日子也要同時擇定。
在結親的當天上午或前壹日,進行過禮,也就是由男女雙方互相交換結婚禮物。首先由男方選年輕健壯的男子數名,作為前往女家的送禮之人。這些人裝扮潔凈,相貌英俊。禮物多為用紅墨水點染過的花生、雞蛋、核桃,以及壹個完整的豬頭和數十把掛面。
關於豬頭,客家人有專門的順口溜述說它的好處:“豬頭扁尖,換妳屋裏的大毛辮。”
女方回禮實際是娘家的陪奩和嫁妝,這些回禮無需自送,就由男方的送禮之人順便帶回。
由於“過禮”通常是用籮裝肩挑,因此到了冬臘月,客家聚居地的鄉村田野便呈現壹種花花綠綠的過禮奇觀,壹撥剛去,壹撥又來,引得過往行人和田中農夫翹首觀望。
客家結親時,要殺喜豬。和年節殺豬不同,年節殺豬壹般在院外空曠處,而結親時的殺豬則在堂屋中。家主以是否壹刀致命判別結親後的吉兇。
新娘在過門的前壹天晚上,須於娘家悲悲切切地大哭壹場,謂之“哭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