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本該是舉國歡慶的日子,卻因為這場疫情讓人們沒有過節的熱鬧氣氛。我們小區也是冷冷清清,但還是有人為了慶祝節日放了幾分鐘燈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老家過元宵節的慶祝場景。
在我們客家人的心目中“打馬燈”是有著傳統意義的。是壹種傳統文化習俗的傳承,它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也是目前保存良好且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民間傳統藝術節目之壹。是人們祈求國泰民安向往幸福生活的壹種傳統意義的習俗。
記得最清楚的壹次看節目是快上初中時,因為隔壁村有錢人比較多,他們就請了"打馬燈”的來表演。那時精力比較旺盛,也不怕黑暗。早早吃過晚飯,約幾個同學拿著手電筒直往隔壁村出發,占據好位置。
那時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後來才從大人的口中知道,只有有錢的大姓人家才請得起“打馬燈"。其實也是炫耀的壹種。雖然當時年紀小看不懂什麽意思,只覺得當時好多的男男女女扮醜了在那表演,具體表演的意義是什麽,不懂,只是為了湊熱鬧。
後來的後來通過宣傳和查資料才知道。
打馬燈”有凈、末、生、旦、醜五大行當角色運用彩車、紙馬、花燈、幌、花扇等道具及民間傳統鑼鼓、樂器配合演出。演出時,首先鑼鼓手按策馬的鑼鼓板把鑼鼓敲打起來,壹串鞭炮過後,頭紮白手巾的“騎士”策馬登場。沿場跑馬壹圈,接著幌手幌著飛快轉動的幌引導馬燈小姐,梅香女、車手緩步出場。從壹月唱到十二月,所唱的內容是反映各個月份的農事活動,祈求在新的壹年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在客家人心目中,迎接打馬燈,會給地區或家族帶來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