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解釋古代漢語典籍中的字句。就是解釋的意思,具體指解釋古代漢語(文言文)中字詞的意義。
訓詁學在譯解古漢語詞義的同時,也分析古代書籍中的語法、修辭現象。從語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獻,幫助人們閱讀古典文獻。
訓詁學
訓詁學是漢文古籍釋讀術,是壹門綜合性的應用型學科。釋讀漢文古籍均從詞句入手,最終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訓詁學是漢語語言學、語文學的壹個部門,是綜合性學科,主要根據文字的形體與聲音,以解釋文字意義的學問。
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詞義,尤其著重於研究漢魏以前古書中的詞義、語法、修辭等語文現象,但不等於語義學、詞義學。所謂“訓詁”,也叫“訓故”、“故訓”、“古訓”、“解故”、“解詁”,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詞義叫“訓”;用當代的話解釋古代的語言叫“詁”。
“訓詁”連用,最早見於西漢時期魯國人毛亨註釋《詩經》的書,書名叫《詩故訓傳》,“詁”、“訓”、“傳”是三種註解古文的方法。訓詁合用始見於漢朝的典籍。
訓詁學是研究中國傳統古書中詞義的學科,是中國傳統的語文學—小學的壹個分支。訓詁學也在譯解古代詞義的同時,也分析古代書籍中的語法、修辭現象。
它從語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獻,幫助人們閱讀古典文獻。根據文字的形體與聲音,以解釋文字意義的學問。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詞義,尤其著重於研究漢魏以前古書中的詞義、語法、修辭等語文現象。
訓詁學從先秦就已經開始了,戰國末期的《爾雅》被認為是最早的訓詁學著作,而訓詁學的傳統觀念形成於唐代的孔穎達,國學大師黃侃則創立了訓詁學的現代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