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論文大綱2

論文大綱2

標題:新媒體繪畫與古代繪畫方式的差異

壹. 前言(約150字)

?General Statement(背景概述)

? 中國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當代繪畫已經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早期的先鋒性,革命性已被世俗的生存所演變。?

?Thesis Statement(全篇論文的論點)

? 中國最早的繪畫,就是寫字,寫象形文字,它既是字也是畫,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繪畫方式已經不局限於紙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新媒體繪畫的方式。?

?Map Sentence(論文結構概述)

本文將會從古代與現代的繪畫差異進行分析,其次再進行講述如今的繪畫趨勢,概括兩者之間的差別,再次講述現代繪畫方式的優勢,最後講述新媒體繪畫的發展狀況。

二. 正文? (每段約400字)400*3=1200

段落1(正方) -? 中心句

現代繪畫中的新媒體藝術,是科技與藝術的跨界合作。新的工業時代發展,更多的科技發展,都成為藝術的表現工具。新媒體藝術是多媒體藝術,很多元素融合產生的壹種藝術,三個表現:新的技術、新的形式,新的思想。

1. 李旭提到,新媒體技術改變了繪畫藝術的創作方式和技法,同時也對繪畫藝術的傳播產生了重要影響。(李旭,新媒體技術對繪畫藝術創作與傳播的影響[j].傳媒,2019(24):77-79.)

2.孫海新說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不但推動了新媒體的發展,更豐富了繪畫藝術的創作形式和表現方式,與人們的審美需求更為契合,大大增加了創作者與受眾的交流互動,進壹步擴大了繪畫藝術的受眾群體,給繪畫藝術的發展註入了勃勃生機。(孫海新,論新媒體與繪畫藝術的結合[j].美與時代(中),2019(09):142-143)

3.王嘉馨講述過,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媒介形式飛速發展,手機、數字電視、網絡等新興媒體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更加緊密地聯系在壹起,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傳播也逐步脫離報紙、雜誌、電視等傳統媒介,實現了傳統繪畫藝術傳播的全媒體發展。(王嘉馨,中國繪畫藝術的新媒體傳播研究[j].牡丹,2018(36):74-75)

[4. Concluding Statement]結論句: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這種古老的藝術形態逐步形成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創作理念,並成為承載社會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現代社會,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傳播媒介已經從實物轉變為可以在虛擬空間傳播的圖片或視頻。

段落2(反方) -? 中心句

中國傳統繪畫是基奠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藝術形式之壹。

1. 譚通說過,自宋朝開始,我國繪畫藝術理論與表現技巧逐漸成熟,進入繁榮時期。繪畫主流風格從客觀事物再現逐漸轉向主觀意識表現,藝術審美意趣及標準有所改變。(譚通,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藝術表現[j].文化月刊,2020(11):190-191)

2. 任安靜提到,中國畫家用獨特的視角認識世界、再現世界,由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繪畫體系。中國傳統繪畫源遠流長、風格多樣、語言形式豐富。經過歷史的積澱,中國傳統繪畫汲取了外來文化的藝術特色,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風貌。探析中國傳統繪畫的歷史沿革和價值取向,可以體悟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任安靜,略論中國傳統繪畫[j]. 美術育研究,2020(20):16-17)

3. 巨建偉講述,中國傳統繪畫具有主觀性表現的藝術特點,主觀性表現就離不開對造型的高度歸納和提煉,或是對細節進行強調和誇張。這種表現性決定了中國畫特有的圖像感。(巨建偉,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與圖像學關系淺析[j]. 中華書畫家,2020(10):124-129)

[4. Concluding Statement]結論句:我認為新媒體繪畫方式更便捷壹些,更能夠讓我們接受,隨著生活水平提升,我們生活節奏的極具加快,與電子產品相結合的繪畫方式能夠很好的提升我們的繪畫效率。

段落3 (自己的立場)-? 中心句

新媒體藝術的範疇具有與時俱進的確定性,眼下它主要是指那些利用錄象、計算機、網絡、數字技術等最新科技成果作為創作媒介的藝術品。新媒體藝術已經在不經意中,深入到當代藝術的各個領域中去了。

1. 陳曦說過,藝術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總是息息相關。人們以新媒體技術作為主要工具,運用於藝術實踐中,由此誕生了新媒體藝術。新媒體藝術中的壹種——數字圖像藝術,在20世紀前期應運而生,1970年後微型電腦開始普及,操作也越漸簡便,數字繪畫創作過程從單純地模仿傳統媒介走向利用電腦程序的自主創作,數字繪畫這種新興媒介的迅猛發展,改變了藝術創作方式,也改變了藝術欣賞的方式。本文將數字繪畫藝術與傳統架上繪畫藝術的人文特征進行比較,探討數字繪畫藝術的文化轉向,即其傳播媒介和傳播形式的轉變,繪畫創作觀的轉向。(陳曦,新媒體技術下的數字繪畫藝術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學 雲南省,2014(17):69)

2.程之希提過,新媒體藝術及其特點從礦石染料、蛋彩畫的出現到揚·凡艾克發明並開始運用油性顏料進行繪畫創作,從現代化學顏料的發明到繪畫材料的界限被打破,科技日新月異,新材料不斷湧現,促使新的藝術媒介產生並迅速發展。20世紀60年代,信息革命爆發,個人電腦進入人們的生活。隨著影像技術、數字技術、計算機、網絡的普及,藝術家們也開始發現這些新技術的藝術價值。於是,壹種被稱為新媒體藝術的新型藝術表現形式應運而生。"新媒體"是數字化時代的壹個產物,是壹種新型的傳播媒介。(程之希,新媒體藝術與當代繪畫[j].西北美術,2013(04):5-7)

3.呂華斌講過,新媒體藝術在傳播過程中,通過對傳統媒體的整合和替代,擴大了傳統藝術的傳播渠道。藝術受眾不再是純粹的接受者,而是開始面臨著雙重身份,並以最快的速度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的傳播階段過渡。與此同時,新的媒體數字化和虛擬化方法使傳統繪畫藝術開始實施並具備著無限擴展的通信空間,降低了媒體信息傳播和發布的平臺與標準,並建立了壹個真正自由開放的通信系統,切實達到了繪畫藝術的世界化發展。(呂華斌,新媒體視闕下繪畫藝術的傳播與發展[j].大觀(論壇),2019(11):29-31)

三. 例子。用具體例子用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例子1 - 中心句 新媒體繪畫方式具有隨機性,可無限擴張,可無限放大不失真的特點,比如Bill Viola的作品,很多年來,Bill Viola都在使用高清攝影機捕捉人和水的動作,有時是人穿越水簾,有時是人墜入水中,還有時是人遭到水的侵襲。他把他捕捉到的人與水的畫面再用慢鏡頭的形式,在高清屏幕上把這壹動作/過程,放大給觀者看。無論是作品的制作過程,還是展示過程,Viola的作品都是基於數碼科技而形成的,所以算是早期的新媒體藝術的代表。

1.李夢夢說過,我不知道沒有藝術的生活是什麽樣子的。"視像裝置藝術家比爾·維奧拉這樣評價自己的生活。的確,他將生活過成了藝術,又於藝術中參悟生活,並在對神秘主義藝術的迷戀中踽踽獨行。比爾·維奧拉,美國當代藝術家,作品以影像為主,是國際上公認的視覺影像裝置藝術的先驅。(李夢夢,比爾·維奧拉 “影像藝術中的倫勃朗”[j].城市地理,2020(05):102-107)

2.宋玉青提過,觀念攝影的實質是觀念藝術在媒介上的壹種擴展與變化,是壹種相對獨立的創作手段。它的主體是用攝影來帶給人們視覺感受,在於通過攝影的方式帶給人們壹些觀念,擺脫沒有意味糾纏探索的過程,並引發壹些深層次的思考。它的出現顛覆了傳統藝術攝影的地位,也向人們展示了當代藝術的多樣性。作為當今時代最為推崇的影像藝術家,比爾·維奧拉自20世紀末就開始以流動的影像為載體來創作,探索生命意識的感知現象,也表達對生命、時間、世界的思考,將藝術回歸到本質。(宋玉青,淺析觀念攝影與比爾·維奧拉的影像藝術[j].藝術家,2019(08):149)

3.林梓提到,在攝像技術發明以來,這個疑問成為圖像制作者們津津樂道的迷思。對於很多在二戰後崛起的圖像理論家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攝影和影像之間不存在絕對的先天的界線,因為兩者都是在壹個單位時間內使用機械裝置從現實中攫取壹部分景觀來構成圖像的。相機的快門正是實現這個功能的基本工具。(林梓,比爾·維奧拉的光暈[j].藝術與設計,2017(11):6)

[4. Concluding Statement]

新媒體繪畫方式目前在自發的階段,發展得很快,早已經有了壹套有別於架上藝術的特性。

例子2 - 中心句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是光與空間運動(Lightand Space Movement)的先驅藝術家,他把光作為唯壹的操作媒介,制造出無數的視覺空間。

1.肖慶說過,新媒體藝術空間是藝術家創造的意象和獨辟的靈境。藝術家通過數字技術構建的新媒體藝術空間,受到技術手段的制約,遵循科學理論的原則,集中體現了技術與人的感知覺和行為方式的契合。新媒體藝術空間所具有的交互、沈浸、多感知性的藝術審美特質,擴充了人們觀念中對空間意識的理解,影響到藝術的審美範疇,並正在對觀眾的藝術體驗產生重要影響。(肖慶,新媒體藝術空間的審美特質[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0(06):146-152+157)

2.陳齊悅提到過,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人們對於信息多樣化的要求日益提高,新媒體作為壹種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媒體形式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壹個重要部分,形成了壹項重要的產業。在新媒體的發展過程中,視覺傳達設計成為新媒體在吸引受眾方面的壹項重要內容,基於新媒體藝術設計沖擊下的視覺傳達設計也成為了新媒體行業的壹項研究內容。本文中,筆者簡要分析有關新媒體藝術設計沖擊下的視覺傳達方面的壹些問題。(陳齊悅,基於新媒體藝術設計沖擊下的視覺傳達設計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20(20):186-187)

3.張璇講過,當代數字科技、藝術設計多學科交叉,媒體運用的多元化使得數字媒體藝術普及,新媒體技術也具有更強的包容性。文章探索了當代技術的發展如何對新媒體藝術產生影響,提出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必然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張璇,淺析當代技術對新媒體藝術的影響[j].明日風尚, 2020(19):154-155)

[4. Concluding Statement]藝術家們逐漸開始探索新的行為模式和新的媒介應用,讓觀眾參與到作品中變得尤為重要。我們單從新媒體藝術的的視覺角度來看,通過科技手段,產生壹種沈浸式的藝術體驗。在視覺表達上往往更加豐富,給與觀眾更加深刻的閱讀體驗。

四、 結論 (Restatement or summary of the main points (NOTHING NEW); final comment(約150字)

?Restatement of the Thesis Statement (重述中心論點)

中國最早的繪畫與繪畫材料和載體的變化也起著壹定的作用。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繪畫方式已經不局限於紙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新媒體繪畫的方式。 古今的繪畫方式有很多種,相比較傳統的繪畫方式,新媒體繪畫方式能夠使畫面更加精確。

?Recapitulation of the Map Sentence? (Note: Present perfect tenses)(重述論文結構)

本文從古代與現代的繪畫差異進行分析,其次再進行講述如今的繪畫趨勢,概括兩者之間的差別,再次講述現代繪畫方式的優勢,最後講述新媒體繪畫的發展狀況。

Concluding Sentence. (結論句)

如今我們能夠憑借科技的力量采用新媒體的繪畫方式探索自己與之相適的表達方式,潛心構建自己作品的文化價值,創建出具有中國精神的繪畫藝術。

五、References (參考文獻)

1.(李旭,新媒體技術對繪畫藝術創作與傳播的影響[j].傳媒,2019(24):77-79.)

2.(孫海新,論新媒體與繪畫藝術的結合[j].美與時代(中),2019(09):142-143)

3.(王嘉馨,中國繪畫藝術的新媒體傳播研究[j].牡丹,2018(36):74-75)

4.(譚通,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藝術表現[j].文化月刊,2020(11):190-191)

5.(任安靜,略論中國傳統繪畫[j]. 美術育研究,2020(20):16-17)

6.(巨建偉,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與圖像學關系淺析[j]. 中華書畫家,2020(10):124-129)

7.(陳曦,新媒體技術下的數字繪畫藝術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學 雲南省,2014(17):69)

8.(程之希,新媒體藝術與當代繪畫[j].西北美術,2013(04):5-7)

9.(呂華斌,新媒體視闕下繪畫藝術的傳播與發展[j].大觀(論壇),2019(11):29-31)

10.(李夢夢,比爾·維奧拉 “影像藝術中的倫勃朗”[j].城市地理,2020(05):102-107)

11.(宋玉青,淺析觀念攝影與比爾·維奧拉的影像藝術[j].藝術家,2019(08):149)

12.(林梓,比爾·維奧拉的光暈[j].藝術與設計,2017(11):6)

13.(肖慶,新媒體藝術空間的審美特質[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0(06):146-152+157)

14.(陳齊悅,基於新媒體藝術設計沖擊下的視覺傳達設計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20(20):186-187)

15.(張璇,淺析當代技術對新媒體藝術的影響[j].明日風尚, 2020(19):154-155)

  • 上一篇:西班牙裔猶太人的傳統特色
  • 下一篇:語言的三要素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