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客家小吃的糕點類

客家小吃的糕點類

1、過年粄(年糕或稱糖糕)

制作過程:

①、大米泡水後晾幹,碾成粉末,曬幹備用。

②、用幹凈盆器盛取適量大米粉末,微熱油鍋中加白糖熬成稠狀,倒入粉末,用筷子迅速攪動使熱量四處擴散,加入紅塘、開水和搗碎的花生、陳皮等,最終攪至糊狀。

③、取壹銅盤,洗凈擦幹,表面塗上壹層花生油,將米糊倒入,上蒸鍋蒸熟後,表面撒上事先炸過的芝麻即可食用。

有些蒸制年糕的高手能把年糕蒸至晶瑩剔透,猶如琥珀,花生、杏仁壹類幹果完全爛熟其中。食用時配以茗茶,味道更佳。 2、炸角子

逢年過節家家戶戶少不了要做角子,其做法先把芝麻、花生、白糖、椰蓉搌成幹餡放在碗裏備用,把壹定比例的面粉、雞蛋、白糖、豬油加入少許水不斷攪拌,再用面杖壓成餃子皮樣(與北方包餃子相似),把幹餡放入面皮捏成餃子樣放入油鍋炸熟撈起,待冷卻後裝入壇裏避免受潮密封起來,待節日時啟用。油果和麻花的是事先把攪拌好的米粉捏成長稚形、條形和圓形,其油炸做法和裝壇過程與角子相同。

3、燒麥

燒麥狀似石榴,以皮薄餡爽、芳香撲鼻、令人垂涎而得名為“三特石榴果”、“三裏香”。後人因燒麥皮為面粉制成,吃時又要“趕燒”,便叫“燒麥”。

主料:豬肉餡 輔料:雲吞皮、雞蛋、青豆、洋蔥

調料:香油、醬油、鹽、胡椒粉、澱粉、料酒、姜末

烹制方法:

①、將洋蔥切成小粒放在盆中用澱粉拌勻;

②、將豬肉餡、香油、醬油、鹽、雞精、胡椒粉、料酒、姜末、雞蛋打上勁後和洋蔥粒拌勻;

③、用雲吞皮做皮包成燒麥,頂上放壹個青豌豆,上蒸鍋蒸8-10分鐘即可。

特點:濃香軟糯,老少皆宜。

燒麥皮的制作

土豆壹劈兩半,放鍋裏煮熟,迅速撈出瀝水去皮,放進面和生粉均勻混合的盆裏,邊用器具碾壓土豆邊用筷子攪拌,等不燙手時,用手把沒碾碎的土豆捏碎,把面活成均勻的面團,放在盆內用幹凈的布蓋上,待用。 粄就是客家菜中壹款地道的主食和小吃,是粄類的統稱。客家粄有用大米做的,也有用糯米粉做的,還有用木薯粉做,經過不同的加工手法制作出來,品種有200款之多。地道的客家粄,首先選料要精,如優質米細細研磨成漿才能蒸出透明爽滑的米反皮,餡料用時鮮

然後制作也要精,做米反用的米漿壹定要細磨,壹點馬虎不得。 2、仙人粄(也叫仙水凍)

仙人粄,也叫仙水凍。是用盛產於贛南、閩西、粵東的梅州地區壹種“仙人草”熬制而成。由於只需用少量的“仙人草”就可以做出比“仙人草”重量多十幾倍的板來。有如仙術般的神奇,因此,人們便將用這種“仙草”制成的食品稱作“仙人粄”。

制作原料:仙人草、水、土堿(丙藥)、澱粉、白糖或蜂蜜。

制作方法主要有兩種:壹種是用幹仙人草熬地瓜粉,另壹種用青色鮮嫩仙人草熬米漿制成。客家地區大都用第壹種方法制作。兒時,我常看母親制作仙人凍。每至五、六月間,正是仙人草茂盛的季節,母親便到山坡溝谷采回仙草,然後將鮮嫩的仙草洗凈曬幹,捆成壹束束長條狀貯藏起來。制作時,即取出壹束,略加切斷,以清水洗幹凈,添適量食用堿,放在鍋中熬成湯汁,以潔凈的紗布過濾去渣,復將去掉草渣的仙人草汁倒入鍋中,按比例緩緩註入已經稀釋的地瓜粉,用勺子攪拌成漿糊狀,起鍋後,倒入備好的搪瓷盆中,俟冷卻後,即成仙人凍了。然後用刀於容器中將仙人凍劃成若幹小塊,以醴泉浸泡之。即使其更加清涼,又便於延長儲存時間。吃時,取壹小塊仙人凍置於碗內,打碎,加白糖(或蜂蜜),再灑上幾滴薄荷水即可。入口清清的,滑滑的,軟軟的,涼涼的,涼爽透心。有股“仙”味在心頭。 3、蘿蔔粄

材料:粘米粉300克、白蘿蔔1條、香菇4朵、蝦米25克、瘦肉50克、鹽(少許)、雞精(少許)、油做法:

①、先把粘米粉用水調成槳加壹點點鹽(不能多,因為炒材料的時候還要加壹點鹽)

②、白蘿蔔切細絲(或是剁小沫也可以)、香菇跟瘦肉剁成沫、蝦皮洗幹凈炒幹備用

③、鍋裏放油燒熱,放瘦肉跟香菇炒熟,再放進蝦皮跟白蘿蔔翻炒壹會加上鹽

④、把3裏面炒好的材料倒進米粉槳裏攪勻。

⑤、把調好的材料倒進蒸盤裏(蒸十分鐘就可以了)

小貼士:蒸好的蘿蔔粄也可以放涼後再切成小塊用煎鍋稍為煎下,更香更好吃。 4、芋子粄

制作過程:

①、選好上等芋卵,洗凈,蒸熟,去皮,趁熱搗成泥狀。

②、芋卵泥中拌入木薯粉、水等,和勻,使芋卵泥具有壹定韌度。

③、抓壹小撮揉成圖中元寶狀,入滾水中燙熟取出,加入各種配料即可。 5、黃粄

黃粄的制作方法頗有講究。首先要選上好的幹柴草(如幹茶樹枝、幹稻草等),把這些幹柴草燒成灰,並在灰中加入壹些楊梅葉子(調色用)和少許生石灰(防止所做的黃粄吃後過冷),然後,把 草木灰用幹凈的布包好放在桶中用水淋,制成浸米用的草木灰水。同時,將約占1/3的糯米和約占2/3的秈米淘凈後,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數小時,然後把它加工成米漿。再將米漿倒在鍋中用文火煮,註 意在煮米漿中要不斷攪拌,使水分蒸發而不致燒糊,從而制成柔軟又富有韌性粄團,將粄團取出放在銅盆中,再把粄團蒸熟,然後將蒸好的粄團放在臼中舂上十幾二十分鐘。這樣,黃燦燦、香嫩嫩的黃 粄便制成了。 6、苧葉粄(也叫粗葉粄、清明粄)

苧麻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壹年四季常綠常青。苧葉粄以其濃郁的鄉土氣息備受鄉親和遊子的喜愛。 苧葉粄壹年四季均可制作,尤以春夏兩季為佳。制作方法是摘取新鮮雛嫩苧葉,和適量粳米、糯米和井水於石臼搗爛、粘合,形成青翠欲滴的粄團,然後把粄團捏成小塊,放在蒸籠中蒸熟。也可以油炸,油炸後金黃酥脆,清香甘潤,別有風味。常吃苧葉粄,能耐饑渴、長力氣,除皮膚疾患,強身健骨,是老少鹹宜的天然食品。 7、味窖粄

味窖粄是客家最大眾化的食物,用大米磨成漿後與少量土堿水拌勻,用開水沖漿,盛入小碗蒸熟。蒸成碗面四周膨脹,中間凹成窩形,以甜醬油(紅味)佐食,故稱味窖粄。在梅州街頭常有油煎味窖 粄,是客家特有的傳統風味食品。 8、鐵勺粄

鐵勺粄是客家傳統小食,以客都梅州興寧市羅浮鎮制作的鐵勺粄最為出名,當地客家人在入年界(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制年貨小吃時壹定會有炸鐵勺粄,羅浮鐵勺粄是用壹個淺平底的圓鐵勺裝上,壹般是選擇冬米再摻少量的糯米磨粉後調成漿,裝在壹個淺平底的圓鐵勺上,然後視個人愛好加上蔥、黃豆、花生、芝麻等配料入油鑊炸,至金黃色撈起,口感香酥脆爽,是酒友很好的下酒料。 8、糍粑 農歷十月初,秋收之後,農閑時的客家人便開始做糍粑,俗話說:“十月朝,糍粑錄錄燒”,這正是新鮮、熱騰騰的剛做好的糍粑的寫照。壹個個白白軟軟的糍粑裏頭包裹著炒熟的花生、芝麻和新鮮的白糖,吃起來口感綿軟香甜,在品嘗糍粑的同時,或許妳也能感受到客家人純樸的情懷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艾葉糍粑是梅州客家傳統美食,口感香甜、柔軟、爽滑,同時艾葉具有保健作用。

1.材料:新鮮艾葉、糯米粉,餡(花生、白糖),餡加點白芝麻更香。

2.將新鮮艾葉去梗,只要葉子,洗凈,放到已燒開了水的鍋中煮15分鐘左右(煮軟壹些可以剁得更碎),撈起,用清水沖洗幾 次。泡兩天,把艾葉的苦水去掉。

3.抓幹水,放到砧板上剁碎,越碎越好。

4.準備好糯米粉,把剁碎的艾葉和到糯米粉裏面,和到能成團不散就好了。

5。用包棕子那種竹葉,剪成小塊,將包好的艾糍粑放在上面。放到鍋裏隔水蒸10-15分鐘,可以吃了。 9、算盤子

這是壹道客家傳統小吃,既能做菜,又能當主食。

別小看這道菜,要做到既彈又爽滑,熱吃、冷吃各有各的味道並非易事。算盤子是以木薯與芋頭澱粉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制作的技術難點在於攪拌材料時溫度的把握。在烹制時以香油、蔥、蒜蓉炒香,註意在起鍋時調味。 1、烊豆腐(也叫釀豆腐)烊豆腐不僅是逢年過節的壹道主菜,尤其每年春節的團圓飯,烊豆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梅州客家人的壹道特色小吃。

烊豆腐制作也簡單,首先選好餡料,主要是半肥半瘦的豬肉、配以香菇、蔥頭剁成餡。把豆腐切成四方小塊,中間用筷子挖個小洞,將餡置入。鍋裏撒上豬油,生起竈火,將豆腐放進鍋裏,火不宜 大,直待呈金黃色,而後放上鹽、醬油、味精等調料,即可就食。後來也用苦瓜橫切成壹圈壹圈,中間的挖去置入餡。 逢年過節,山村彌漫著烊豆腐的清香,家家戶戶的餐桌都有那道傳統的菜。從前,沒錢買大塊肉的人家,去市場買上半斤幾兩肉制作烊豆腐,湊了那分熱鬧,也算是過節。如今,烊豆腐堂而皇之地擺上了餐桌,成了客家人待客的壹道好菜。

  • 上一篇:觀於秀山的民風民俗有那些
  • 下一篇:請幫忙列舉點著名國畫畫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