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題材廣泛,意境含蓄,善用比興手法,尤以雙關見長,語言生動通俗,押韻上口。如:“郎有心來妹有心,鐵杵磨成繡花針;郎系針來妹系線,針行三步線來尋。”這首山歌用比喻詞“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離的戀情比作始終不曾分離過的針和線,通俗易懂,形象可見,情真意切,生動傳神;“橄欖好食核唔圓,相思唔敢亂開言;啞子食著單只筷,心想成雙口難言。”這首歌利用形象生動的比喻,並帶雙關,用於抒發相思之情,訴說傾慕對方想與之結成壹對夫妻但又難於開口,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客家山歌有較強的藝術想象力。如:“新打戒指九連環,壹個連環交九年;九九還歸八十壹,還愛相交十九年。”客家山歌中萬事萬物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戒指本來是沒有感情的飾物,但它壹般又多作“定情信物”,因此,歌中的戒指便成了愛情的見證,表現了男女同結百年之好的熾熱戀情;“見妹挑擔百二三,阿哥心頭著壹驚;心想同妳分多少,又見人多唔敢聲。”歌中敘述了客家妹子勤勞能幹,長途能挑擔壹百二三十斤,使男的為之吃驚心疼的同時,細致刻畫了男青年對情人既關心又怕羞的復雜心情,抒情敘事,渾然壹體。
就客家山歌的內容和性質來說,大致可分為下列三種: 壹是屬於自我陶醉或自我發泄的,唱時未必有對象,有時可以單獨壹人隨口哼幾句 來調劑枯燥的心情。 二是屬於男女間調情的山歌,這是客家山 歌的最主要部分。 三是屬於戲謔性的歌謠,即男女之壹方以戲謔態度先向對方唱壹首山歌,對方如有反應則互相以山歌調鬧譏諷對方,如無反 應,可知她(他)是壹個老實可欺或不會唱山歌的人,那就更可以放任起來了。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江西興國等革命根據地群眾,用客家山歌編唱新詞,歌頌革命,如《雞心嶺上金燦燦》等傳唱各地,人們稱為“興國山歌”。20世紀40年代來,廣東興梅地區的文工團,創作《花轎臨門》、《回心轉意》等劇本,配以客家山歌的曲調,有唱有說,從而發展成為客家地區的方言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