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衛風·河廣》
先秦:佚名
誰謂河廣?壹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譯文
誰說黃河寬又廣?壹片葦筏就能航。誰說宋國很遙遠?踮起腳尖就能望見。
誰說黃河廣又寬?難以容納小木船。誰說宋國很遙遠?壹個早晨就能到達。
賞析
此詩僅僅八句,就概括地速寫了壹位遊子思鄉的形象,和他欲歸不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這得益於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此詩善用設問與誇張。在衛與宋國之間,橫亙著壯闊無涯的黃河,此詩之開篇即從對黃河的奇特設問發端——“誰謂河廣?壹葦杭之!”
發源於“昆侖”的萬裏大河,在古人心目中本是“上應天漢”的壯浪奇川。當它從天瀉落,如雷奔行,直闖中原大地之際,更有“覽百川之弘壯”、“紛鴻踴而騰鶩”之勢。對這樣壹條大河,發出否定式的“誰謂河廣”之問,簡直無知得可笑。但是,詩中的主人公非但不以此問為忤,而且斷然作出了傲視曠古的回答:“壹葦杭之!”他竟要駕著壹支葦筏,就將這橫無際涯的大河飛越——想像之大膽,因了“壹葦”之誇張,而具有了石破天驚之力。
凡有奇特誇張之處,必有超乎尋常的強烈情感為之憑借。詩中的主人公之所以面對黃河會斷然生發“壹葦杭之”的奇想,是因為在他的內心,此刻正升騰著無可按抑的歸國之情。接著的“誰謂宋遠?跂予望之”,正以急不可耐的思鄉奇情,推湧出又壹石破天驚的奇思。為滔滔黃河橫隔的遙遠宋國,居然在踮腳企頸中即可“望”見(那根本不可能),可見主人公的歸國之心,已急切得再無任何障礙所可阻隔。強烈的思情,既然以超乎尋常的想像力,縮小了衛、宋之間的客觀空間距離;則眼前的小小黃河,則可以靠壹葦之筏超越。
所以當詩之第二章,竟又以“誰謂河廣,曾不容刀”的誇張復疊時,便不會再令人感到吃驚或可笑,反倒覺得這“奇跡”出現得完全合乎情理。強烈的感情不僅催發了作詩者的奇思,也催發了讀詩者壹起去大膽想像:誇張之荒謬已被情感之認同所消解,現實已在奇情、奇思中“變形”。此刻出現在妳眼中的主人公形象,當然已不再是隔絕在黃河這邊徙倚的身影,而早以“壹葦”越過“曾不容刀”的大河,化作在所牽念的家裏欣然“朝食”的笑顏了。
以突兀而來的發問,和奇特誇張的答語構成全詩,來抒瀉客旅之人不可遏制的思鄉奇情,是《衛風·河廣》藝術表現上的特色。否定式的發問,問得如壹瀉汪洋的黃河怒浪之逆折;石破天驚的誇張,應答得如砥柱中流的峰巒之聳峙。其間所激蕩排奡著的,便是人類所***有的最深切的思鄉之情,它不能不令千古讀者為之而動容。
詩人不但運用設問與誇張的語言加以渲染,而且還以排比、叠章的形式來歌唱。通過這樣反復問答的節奏,就把宋國不遠、家鄉易達而又思歸不得的內心苦悶傾訴出來了。這首詩沒有絲毫矯揉造作之態,好像現在的順口溜民歌壹樣,通俗易懂。但它有壹種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宋國既然“近而易達”,那麽,他為什麽不回去呢?這當然有其客觀環境的阻力存在,不過這是詩人難言之隱,詩中沒有明說罷了。這種“無聲勝有聲”的藝術魅力,是會引人產生各種猜想和回味的。
擴展閱讀:詩經語言風格
《詩經》的語言不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詩經》時代,漢語已有豐富的詞匯和修辭手段,為詩人創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詩經》中數量豐富的名詞,顯示出詩人對客觀事物有充分的認識。《詩經》對動作描繪的具體準確,表明詩人具體細致的觀察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如《芣莒》,將采芣莒的動作分解開來,以六個動詞分別加以表示:“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掇,拾也;捋,取其子也。”“袺,以衣貯之而執其衽也。襭,以衣貯之而扱其衽於帶間也。”(朱熹《詩集傳》卷壹)六個動詞,鮮明生動地描繪出采芣莒的圖景。後世常用的修辭手段,在《詩經》中幾乎都能找:誇張如“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衛風·河廣》),對比如“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衛風·氓》),對偶如“縠則異室,死則同穴”(《王風·大車》)等等。
《詩經》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眾多,富於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擴展閱讀:詩經名句
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周南·關雎·序》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3、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詩經·國風·邶風·柏舟》
4、彼采蕭兮,壹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國風·王風·采葛》
5、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壹束,其人如玉。——《詩經·小雅·白駒》
6、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國風·衛風·碩人》
7、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國風·衛風·淇奧》
8、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9、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詩經·周南·卷耳》
10、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國風·周南·關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