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詩經》中的孝論 《楚茨》:“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今譯:孝子孝孫的善行,會得到大福和長壽的報償。 《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今譯:牢記孝道,孝道就是生活的準則。 《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今譯:孝子的孝行不絕,就會得到永遠的賜福。 《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今譯:具有孝道之美德的人,才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閔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今譯:對於先人,要永遠盡孝。 《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今譯:對列祖列宗無不孝敬,以求得他們的賜福。
2.詩經中有關孝的詩有什麽壹、《詩經》中的孝論
《楚茨》:“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今譯:孝子孝孫的善行,會得到大福和長壽的報償。
《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今譯:牢記孝道,孝道就是生活的準則。
《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今譯:孝子的孝行不絕,就會得到永遠的賜福。
《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今譯:具有孝道之美德的人,才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閔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今譯:對於先人,要永遠盡孝。
《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今譯:對列祖列宗無不孝敬,以求得他們的賜福。
3.詩經裏有哪些講孝道的句子1.《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
棘薪。母氏甚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
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詩經·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3.《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4.《大雅·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5.《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詩經》裏的孝文化: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的表示祭祀孝敬祖先的詩句。孝作為中華文化中極為重要的壹部分,具有現實意義與社會價值,值得我們去挖掘弘揚。
《詩經》反映了周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內容十分廣泛。周代統治者重視教化,經常派官員到民間收集資料,而孝思想占據了當時社會倫理的極大部分,這樣壹來,《詩經》中就有許多關於孝道的記載。這些記載中既有關於孝的內涵、行孝的對象,也有關於行孝的方式,
4.孝經裏關於孝道人的詩經1、孝經壹通看在手
唐
杜甫
《可嘆》
2、家藏壹卷古孝經
唐
薛逢
《鄰相反行》
3、孝經始向堂前徹
唐
杜荀鶴
《賀顧雲侍禦府主與子弟奏官(敕下時,年七歲》
4、孝經末後章
唐
寒山
《詩三百三首》
5、孝經末後章
唐
寒山
《詩三百三首》
6、讀至孝經章句匝
元
王哲
《減字木蘭花 自詠》
7、(臣嘗於經筵論奏仁宗皇帝謚日明孝
宋
蘇軾
《大行太皇太後挽詞二首》
8、孝先經笥謔兼忘
宋
蘇軾
《次韻張甥棠美晝眠?此詩為晁補之作?》
9、孝經論語教兒童
宋
陸遊
《農事稍間有作》
10、孝經章裏觀初學
宋
陸遊
《野步至近村》
11、孝經壹生行不盡
宋
陸遊
《寓嘆》
12、欲為鄉鄰講孝經
宋
陸遊
《自詠絕句》
13、有人頒孝經;意欲口打賊
清
袁枚
《詠史》
14、孝先經笥謔兼忘
宋
晁補之
《次韻棠美甥晝眠》
15、檀弓孝經不浪許
宋
陳傑
《書徐經阪先誌》
16、逐字教兒讀孝經
宋
仇遠
《憶窊石章氏女子》
17、經言事父孝
宋
林同
《聖人之孝十首·武王》
18、惟言在孝經
宋
林同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劉瓛》
19、孝經雖始教
宋
林同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王僧儒》
20、孝經惟泣誦
宋
林同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徐份》
21、惟寶蒙求與孝經
宋
劉克莊
《書畫壹首》
22、伊大孝是經
宋
宋祁
《順祀詩》
23、孝先經笥謔兼忘
宋
蘇軾
《次韻張甥棠美晝眠》
24、孝廟經帷盛表章
宋
項安世
《挽程尚書詞》
25、孝經題幼誌
宋
許月卿
《暮春聯句九首》
26、手抄孝經不徹章
宋
楊萬裏
《跋尤延之左司所藏光堯禦書歌》
27、傳家刻孝經
宋
趙蕃
《魏辰州生日》
28、令因涕出受孝經
宋
趙與泌
《勸孝》
5.關於孝的詩句大全1、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2、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格言聯璧》
3、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4、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5、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6、壹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7、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沈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8、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
9、顧我,復我。——《詩經》
10、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1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12、老母壹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13、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14、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15、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16、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7、母稱兒幹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18、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19、婦不順也。——南北朝·顏之推
20、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21、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22、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23、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6.關於孝的詩句這個有點多啊……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父母在世時,要以禮侍奉;死了,要以禮安葬,並且按禮儀祭祀。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關心父母的病痛是講求孝道之關鍵。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就是要求子女經常在父母面前盡些孝心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誌。——《禮記》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禮記》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
——《論語》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
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壹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壹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壹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勸孝歌》 母稱兒幹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勸孝歌》 老母壹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沈芒寂夜臺。
《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壹親;母愛,人間第壹情。
字嚴 世上惟壹沒有被汙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7.關於孝道的詩句《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壹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壹首五言詩。這是壹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壹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壹,另壹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誌。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的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裏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擴展資料: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壹,另壹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誌。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我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壹的大國,建成它並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壹條,要保證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
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壹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業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禦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壹家壹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的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裏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準則。後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融忠孝為壹體。
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壹個完整的孝的體系。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識,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搜狗百科-遊子吟
搜狗百科-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