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鑼鼓怎樣打如下:
1、揉擊。兩臂平擡,肘不離兩肋,立鑔持於胸前;不定方向地旋轉摩擦鑔面,產生“絲絲”聲響後突然兩鑔分開,產生“絲絲”聲響余音。
2、磕擊。兩臂平擡,肘不離兩肋,左鑔平端,右手立鑔持於胸前;上下磕擊鑔面,發出清脆的“當當”聲響。速度不宜過快,力度要求均勻。
3、抖擊。兩臂平擡,肘不離兩肋,雙手立鑔於胸前;先裏後外抖腕拍擊鑔邊,轉腕粒度均衡產生連擊效果。也可以左手不動,右手抖腕拍擊鑔邊。
4、邊擊。左手持鑔傾斜45度角,右手持鑔碰擊鑔邊,發出清晰拖音,節奏要穩,動作要輕便靈活。
5、刮擊。左手持鑔傾斜45度角,右手持鑔由上至下刮擊鑔面,產生壹種顫動的音響。
鑼鼓是戲劇節奏的支柱。是漢族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樂器。戲曲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都具有很強的節奏性,而鑼鼓是壹種音響強烈、節奏鮮明的樂器。
有了鑼鼓的伴奏配合,能增強戲曲演唱、表演的節奏感和動作的準確性,幫助表現人物情緒,點染戲劇色彩,烘托和渲染舞臺氣氛。
演奏鑼鼓時,必須把各種樂器有組織地編排配合起來,由鼓板指揮才能奏出有節奏、有規律的各種音響。各劇種在樂器品種、音色調門的選擇上,樂器的數量和組合配置上,以及所演奏出來的各種節奏型花樣(壹般稱為“點子”,有的稱為“牌子”)上。
大體都與劇種演唱風格相結合,形成本劇種的獨特風格。如京劇鑼鼓基本上由四種樂器組合而成:大鑼、小鑼、鈸、鼓板。依照特殊的需要,有時並加用堂鼓、小鈸,用以表現特定的情景、氣氛和戲劇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