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請問 西安的民俗有哪些?文化 小吃 歷史

請問 西安的民俗有哪些?文化 小吃 歷史

西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壹,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 由於中國陜西西安的戶縣石井鎮鐘馗故裏歡樂谷人唐·賜福鎮宅聖君鐘馗的生日是石榴花盛開的五月五日,人們將端午節稱為鐘馗文化端午節,鐘馗被稱為石榴花神,鐘馗故裏陜西西安市將石榴花確定為“市花”.

西安的名小吃很多,獨具特色,壹些最久負盛名的小吃如下: ·西安特色面食 biángbiang面

關中人最基本最普通的面食,除了蒸饃,恐怕就是“油潑辣子[比昂][比昂]面”。關於“biángbiang面”的得名,有著這樣壹個順口溜---“壹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左壹扭右壹扭,東壹長(zhang)西壹長,中間加個馬大(dai)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鉤搭掛麻糖,推個車車逛鹹陽。”多少年來就壹直聽老人言傳下來。因為這個字筆畫繁多,所有字典都找不到,書面上極少見到,都是壹邊念順口溜壹邊寫才能寫出這個字。很有趣的吧。北方人大都覺得這種面食很好吃。 ·西安餃子宴 西安市著名小吃宴席,是在發掘研究唐代和我國傳統餃子的基礎上研制成功的。餃子宴選料考究、工藝獨特,制出的餃子造型生動,壹餃壹格,壹餃壹形,觀之賞心悅目,食之回味無窮。西安餃子宴的得名,主要因這種宴賓筵席由千姿百態的餃子組成。 ·秦鎮涼皮 秦鎮涼皮已有2000余年歷史,秦鎮本地傳說在秦始皇時期已經開始有涼皮,為皇朝供物。乃為全國各種涼皮之祖。以大米粉為原料制成,因主產於戶縣的秦鎮,也叫秦鎮米皮,制作時把大米粉調成糊狀, 平鋪在多層竹籠內,旺為蒸熟,做出的涼皮筋、薄、細、軟,具有獨特風味。吃時用近壹米長,20多厘米寬的大鍘刀鍘成細絲,加入輔青菜、小豆芽等,調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調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裏透香,在西安深受歡迎。 ·牛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涼皮、肉夾饃

牛羊肉泡饃是西安市著名小吃。 用優質牛羊肉加佐料入鍋煮爛,湯汁備用。把烙好的“虎背菊花心”——坨坨饃,掰成碎塊,加輔料煮制而成。其特點是:肉爛湯濃、香醇味美、粘綿韌滑。食後再飲壹小碗高湯,更覺余香滿口,回味悠長,吃的時候配壹疊特制的糖蒜,口感更好。牛羊肉泡饃,是獨具西安地方特色的著名小吃,西安老孫家飯莊從壹八九八年開始經營,迄今已有百年歷史。 傳說,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紀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西周時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據《宋書》記載,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上牛羊羹這壹絕味,武帝竟封為太官史,後又升為尚書光祿大夫。還有壹段風趣的傳說,大宋皇帝趙匡胤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過著忍饑挨餓的生活,壹日來到壹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櫃見其可憐,遂讓其把自帶的幹饃掰碎,然後給他澆了壹勺滾熱肉湯放在火上煮透。趙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壹日,路過長安,仍不忘當年在這裏吃過的牛羊肉煮饃,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牛羊肉泡饃,仍感鮮美無比,勝過山珍海味,並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櫃。皇上吃泡饃的故事壹經傳開,牛羊肉泡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贊美詩句。 ·老童家臘羊肉 陜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相傳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逃難來西安,品嘗了老童家臘羊肉後大加贊賞。並由兵部尚書趙福橋之師邢庭維手書“輦止坡”三字,制成匾額懸掛門口,從此老童家臘羊肉名聞遐邇,近百年來長盛不衰。 臘羊肉選料精細,工藝講究,輔料齊全,火功得當。鹵煮出的肉,色澤紅潤,質地酥爛,香醇可口,是佐餐下酒菜, ·鍋盔 鍋盔(英文:guokwei),又叫鍋魁、鍋盔饃、幹饃,是陜西關中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傳統風味面食小吃。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鍋盔整體呈圓形,直徑尺許,厚1寸,重5斤。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面,淺鍋慢火烘烤。外表斑黃,切口砂白,酥活適口,能久放,便攜帶。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陜西十大怪”中,有壹怪為“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關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相傳為武則天派兵在乾州乾縣打仗,戰士在作戰過程當中有人無意間將面置於頭盔裏用火烘烤,然後發現其味香脆可口,隨即流傳而開)。鍋盔形似鍋蓋,邊薄中厚,表面有輪輻狀花紋,硬實筋韌,酥香可口,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肉夾饃 陜西(乃至西北大部分地區)著名小吃,起源於戰國,當時稱“寒肉”。 在西安,老樊家幾乎成了臘汁肉的代名詞。 樊記臘汁肉由樊鳳祥父子倆創於1925年,已有70多年歷史。於1989年參加商業部“金鼎獎”評選活動,被評為部優產品。 臘汁肉是壹種用著鍋占制的醬肉,但比壹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人們稱贊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 吃時切臘汁肉少量,夾人剛出爐的白吉饃中,此時饃香肉酥,回味無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白吉饃壹起食用還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葫蘆頭 葫蘆頭是西安特有的風味小吃,它和羊肉泡饃有相似的地方,即同為掰饃,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而是豬腸。其主料由豬大腸頭、豬肚頭、肥腸去腥臊後加佐料煮成湯,再用湯煮饃而成。其湯釅味濃、鮮香適口,是壹種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食品。具有濃郁味醇,鮮香滑嫩,肥而不膩,老幼皆宜的特點。 葫蘆頭相傳源於唐代,起初名為“雜糕”。名醫孫思邈到長安壹家專賣豬腸的小店吃飯覺得腥味大,油膩多,得知制法不得當,便傳授竅道,並留藥葫蘆讓店主調味,店主為感激孫思邈,特將藥葫蘆高懸門口,“雜糕”也改稱“葫蘆頭”了。 ·肉丸胡辣湯 肉丸胡辣湯,是西安回族人的清真食品。西安回族人想在漢民聚集的地方想要從事飲食業又要出眾,就只能在調料上下功夫,故此屏棄了酸味,改用西北人更適應的鹹味來映襯羊肉湯、牛肉湯的香味。煮牛羊肉那可是回民的傳統項目,調料的豐富和火候的掌握自不待言。把重口味的胡椒分量減輕,以便更加能突出肉和菜的口味。用回民更常用更大氣的牛肉丸子(牛肉絞碎和面合,下水煮),更有口感和實在。輔料增多,加白菜、土豆塊、菜花、胡蘿蔔塊、木耳、黃花、腐竹、冬瓜等,下輔料的時間次序也不同,務必使每種菜軟硬得當,看起來也有賣相、頗有點晶瑩剔透的感覺,現在的西安人把肉丸胡辣湯也作為壹種早餐。每天,早晨人們起床後洗漱完畢,走上街頭要壹碗肉丸胡辣湯壹咥die(陜西方言是吃的意思)各奔東西,展開壹天新的工作。 ·蜜棗甑糕 做甑糕在四關:壹泡米,米是糯米,水是清水,浸壹晌,米心泡開,淘洗數遍,去浮沫,瀝水分。二裝甑,先棗子,後米,壹層鋪壹層,壹層比壹層多,最後以棗收頂。三火功,大火煮半晌,慢火煮晌。四加水,壹為甑內的棗米加溫水,使棗米交融,二為從放氣口給大口鍋加涼水,使鍋內產生熱氣沖入甑內。”

近年來,西安的總體發展目標是“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重振漢唐雄風”,要實現這壹偉大目標,就要以史為鑒,樹立高瞻遠矚的眼光,樹立開放包容的心態,以先進的制度為保證,在全球化格局中重新審視和制定城市的發展定位。國務院把經濟區的核心和龍頭城市西安的戰略定位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站在新的戰略高度上,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必將肩負起歷史的使命。 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要重點突破、有序推進,到“十二五”末,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打下堅實的基礎。到2020年,西安要建成國際化大都市的雛形;到2030年,西安要建成有特色的專業性國際化大都市;到2050年,西安要建成在全球有重要影響的國際化大都市;到22世紀初,將西安全面建設成為高度發達、高度文明,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文化中心和經濟中心。

  • 上一篇:西方餐飲歷史簡介
  • 下一篇:如何拍出復古歷史感的人像照?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