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請問中國十大評書藝術家有哪些?

請問中國十大評書藝術家有哪些?

1.劉蘭芳,1944年生於遼寧省遼陽市,隨母姓。六歲學唱東北大鼓,後拜師學說評書。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壹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79年開始,先後有百余家電臺播出她播講的長篇評書《嶽飛傳》,轟動全國,影響海外。後又編寫播出《楊家將》《紅樓夢》等30多部評書,多次獲國家級文藝大獎及全國“五壹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2.單田芳,1934年年12月17日出生於營口市,河北保定市淶水縣人,中國內地評書表演大師、作家。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1956年,單田芳首次在鞍山市內的茶社登臺亮相,並播講評書《明英烈》。代表作品:隋唐演義、三國演義.童林傳、白眉大俠、亂世梟雄等

3.田連元,1941年12月16日出生於長春市,評書表演藝術家。他出身曲藝世家,九歲拜王起勝為師,學唱西河大鼓兼練三弦。1959年末入本溪市曲藝團,1963年3月任本溪市曲藝團副團長。1966年3月在遼寧人民廣播電臺錄制了他的第壹部長書《歐陽海之歌》。代表作品 《水滸傳》《楊家將》《隋唐演義》《海瑞傳奇》《劉秀傳》

4.袁闊成(1929—2015 )遼寧營口人,出生於天津,是享譽海內外的評書藝術大師,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之說。袁闊成在繼承傳統評書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勇於創新,語言生動幽默,人物形象鮮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內容新、風格新、語言新,代表作品有《三國演義》《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剛》。

5.連闊如,評書演員,原名畢連壽,號樂天居士,1903年6月25日出生於北京安定門。1927年拜評書藝人李傑恩為師,學說《西漢演義》。1934年在北平報連載評書《三十六英雄》。[1] 1940年在廣播電臺播講《東漢演義》與《全本隋唐》。1949年表演的新書《夜渡大渡河》受到表揚。1954年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開始播講評書《水滸》與《嶽飛傳》。1957年錄制長篇評書《三國演義》。

6.連麗如,女,中國煤礦文工團評書演員,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壹級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要作品有:《水滸傳》、《紅樓夢》、《鹿鼎記》、《斬莽劍》、《康熙大帝》、《三國演義》、《康熙私訪》、《龍圖公案》(《三俠五義》) 、《劉墉傳奇》、《智聖東方朔》、《大隋唐》、《東漢演義》等。

7.張少佐,1962年出生於河北定興,評書研究所掌門人、黑龍江省曲藝家協會理事。1980年張少佐參加綏化文工團。後師從袁闊成。1989年開始在電臺播講評書,其中評書《大明劍俠》獲得“全國交換壹等獎”。代表作品 大明劍俠、神劍驚天刺雍正

8.田戰義,陸續與沈永年等人合作創作長篇評書“秘密列車”、“虎門硝煙”、“林祥謙”、“民國風雲”、“李自成”、“絕密行動”以及古書新說“古今通鑒”等評書。對於田戰義播講近代史評書方面的成績,《東方文化集成》“中國評書藝術論”壹書“名家評點”中稱:“田戰義是近年來播講近代史評書成就最高的演員”。代表作品 “秘密列車”、“虎門硝煙”、“林祥謙”、“民國風雲“

9.李鑫荃,男,評書演員。河北安次人。 師承評書老藝人段興雲、評書大師連闊如、馬連登等。20世紀60年代是他演藝生涯的高潮。1959年,他加入北京宣武說唱團,積極說演新評書,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制並播放了《紅巖》、《平原槍聲》等新評書,深受聽眾喜愛。1962年,他被中國曲協評為“說新書的帶頭人”。

10.孫壹,壹九六四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在壹九九零年,他就錄制了電視評書《童林傳》(180集)、《血滴子》(120集)等古典電視評書,而後,孫壹先又創作、錄制了以關東胡匪系列人物為題材的電視評書《蝴蝶迷》、《座山雕》、《許大馬棒》等多部現代、傳奇電視評書,在全國140多個省、市電視臺播出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擴展資料

評書,又稱說書、講書,廣東粵語等地區俗稱講古,古代稱為說話,是壹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口頭講說表演藝術形式,在宋代開始流行。各地的說書人以自己的母語對人說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壹部分。

清末民初時,評書的表演為壹人坐於桌後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裝為長衫;至20世紀中葉,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說演,服裝也較不固定。而在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後,在電子媒體及推廣普通話的沖擊之下,壹些方言的說書文化日漸式微,處於瀕臨消失的狀態,但還仍然有其活力。

評書píng shū,曲藝的壹種。壹人演說,通過敘述情節、描寫景象、模擬人物、評議事理等藝術手段,敷演歷史及現代故事。北方語系通稱評書,南方多稱“評話”,也有稱“評詞”的.

(1)評論書法。 元王惲《<顏魯公書譜>序》:“ 東坡雲:評書兼論其平生,茍非其人,雖工不貴。” 元黃溍《跋荊公帖》:“今觀此帖,風神閑逸,韻度清美,臨學之家,宜有取焉,評書者未可以彼而廢此也。”

(2)多講說長篇故事。 清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封臺》:“戲劇之外,又有托偶(讀作吼)、影戲、八角鼓、什不閑、子弟書、雜耍把式、像聲、大鼓、評書之類……評書抵掌而談,別無幫襯。”《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妳要知這話的原故,竟抵得壹回評書。”老舍《茶館》人物表:“ 鄒福遠 --男。四十多歲。說評書的名手。”

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傳統評書藝術,作為壹種獨立的說書品種,大約形成於清代初期。許多渠道的資料證明,評書雖然是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但其藝人來源卻多為“唱曲”的轉行。相傳形成於北京城的評書藝術,其第壹代藝人王鴻興,原來就是表演壹種叫做“弦子書”的“說唱”藝人;至20世紀初葉,又有許多北方鄉村表演“西河大鼓”和“東北大鼓”的“說唱”藝人進入城市後,紛紛改說評書。這是中國曲藝藝術在流變過程中出現的壹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安靜的中國人不壹定安靜。茶余飯後他們常常圍在桌子邊上閑侃壹些來自東西南北中奇奇怪怪的見聞及亂象,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評書與逸聞怪談。

評書,也叫評詞,流行於華北、東北、西北壹帶。在江南則稱為評話。它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代就有人說書。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壹種口頭文學。

戰國時,諸子百家遊說諸侯,經常旁征博引,用故事做比喻,後來形成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象“怒發沖冠”、“刻舟求劍”、“濫竽充數”等,實際上這就是早期的評書。在北京流行的評書,相傳是明末清初江南說書藝人柳敬亭(1587~1668)來北京時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清代北京鼓曲藝人王鴻興去江南獻藝時,拜柳敬亭為師,回京後改說評書,並於雍正十三年(1735)在掌儀司立案授徒。

參考資料:

評書-百度百科

  • 上一篇:西方美術發展的幾個重要時期,以及代表作品!急!
  • 下一篇:月餅的種類有多少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