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請問哪位能幫我找下這方面的資料:分析40年代國統區文學創作的基本內容

請問哪位能幫我找下這方面的資料:分析40年代國統區文學創作的基本內容

樓上的粘貼是也稍看下,壹股腦都拿來了,說國統區的就壹段呢。

國統區的戲劇和小說創作:

(壹)、陳白塵的戲劇藝術特色:

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還產生了優秀的諷刺喜劇,陳白塵是這壹時期國統區成就和影響最大的劇作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悲劇《歲寒圖》和喜劇《升官圖》。陳白塵的喜劇作品的藝術風格。

1、 在題材和主題上,陳白塵壹般不取材家庭生活,而擅長把諷刺的矛頭直指與全中國人民生死攸關的政治問題上,尤以揭露舊中國“官場”的醜態為特色,表現出相當的膽識。比如發表於1936年的《恭喜發財》,嘲諷了當時借抗日救國之名,搜刮民脂而肥私的官僚政客;另外還有抗戰初期寫的兩部諷刺喜劇《魔窟》和《亂世男女》,前者對淪陷區“維持會”漢奸竭盡嬉笑怒罵之能事,後者則集中鞭撻了國統區壹夥兒打著“抗戰”旗號,過著醉生夢死生活的“都市沈渣”,透過這群亂世男女的表演,讓人們感受到這種生活的真正成因正是國統區腐敗的政治風氣。而陳白塵的《禁止小便》和《升官圖》則都以銳利的筆鋒,直截了當地掀開了國統區“官場”的內幕,特別是《升官圖》在暴露、諷刺官僚政治的深度與廣度上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

2、 陳白塵的創作個性中具有相當活躍的幽默感,他善於捕捉現實生活中可笑的因素,將題材作特殊的喜劇處理,他的喜劇風格是明朗、尖銳而又濃烈、潑辣。除了將諷刺寓於幽默之中外,陳白塵還常運用滑稽手法加強諷刺的力度和深度,是我們從誇張變形的外觀形式之中,深深感受到那些人物靈魂的“醜陋”。

3、 陳白塵的筆下描繪出了壹幅幅鮮明生動的“群醜圖”,這正是他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優秀喜劇的深厚傳統而形成的其又壹大特色。

4、 陳白塵善於設置壹個個諷刺性的喜劇場景,比如《升官圖》,首先把人物行動的強烈性(追求升官發財)和實際結果的虛幻性(好夢不長)作了極可笑的對比;其次,“夢境”的設計,以及劇中時間、地點、人物官職含混不清,為充分使用戲劇必不可少的誇張、變形,甚至荒誕的手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5、 陳白塵的喜劇語言通俗、精練而又充滿滑稽的誇張,他運用了漫畫式的手法,生活化的臺詞中加進壹兩句政治用語,使得作品的諷刺喜劇效果十分的強烈。

(二)、張愛玲和錢鐘書

錢鐘書、張愛玲等國統區文學創作可以了解國統區文學創作的概況,錢鐘書、張愛玲等人的創作風格,為國統區文學創作的重要作品,重點在《圍城》、《傳奇》、《流言》、《馬凡陀的山歌》這幾部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國統區諷刺文學的主要特點。

錢鐘書和他的《圍城》壹、錢鐘書的創作及基本風格識記:錢鐘書的創作概況:錢鐘書小說高超的諷刺幽默色彩。二、《圍城》的思想蘊涵與哲學意蘊識記:《圍城》最初連載於上海《文藝復興》1946年第2期至1947年第6期,1947年由上海晨光公司出版單行本。“圍城”的含義。分析:(1)《圍城》的思想意蘊。(2)《圍城》的藝術成就。(3)《圍城》塑造的壹群現代新儒的典型意義。

張愛玲的《傳奇》與《流言》壹、《傳奇》及張愛玲小說的獨特風格識記:(1)張愛玲的創作概況。(2)《金鎖記》、《傾城之戀》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張愛玲小說傳奇性的故事以及彌漫於其中的夢魘般的氛圍。分析:(1)《金鎖記》的悲劇意蘊與藝術特色。(2)《傾城之戀》的思想蘊涵與藝術特色。二、《流言》及張愛玲散文的藝術價值識記:《自己的文章》、《中國人的宗教》等是張愛玲散文的名篇。張愛玲散文對“私語”訴說模式成功運用。

“七月”派的詩歌和小說識記:(1)“七月”派概況。(2)“七月”派詩歌和小說的代表作家及創作概況。“七月”詩派的***同特點。分析:路翎小說《財主底兒女們》的思想主題與藝術特色。

“九葉”詩派識記:(1)“九葉”詩派概況。(2)穆旦的創作概況。領會:“九葉”詩派***同的審美追求。分析:穆旦詩歌獨特的藝術成就。 《馬凡陀的山歌》等國統區的諷刺文學識記:《馬凡陀的山歌》是詩人袁水拍用筆名馬凡陀發表的壹百多首山歌的匯集,是這壹時期政治諷刺詩的傑出代表。:《馬凡陀的山歌》在新詩民族化、大眾化方面的新嘗試。

國統區抗日和揭露題材的小說

1、丘東平和他的《第七連》

2、張天翼和他的《華威先生》

3、沙汀和他的《在其香居茶館裏》

4、 錢鐘書和他的《圍城》

5、黃谷柳和他的《蝦球傳》

6、趙樹理——中國農村題材的優秀小說家

張天翼的諷刺小說《華威先生》的諷刺藝術。

抗戰前期的小說創作,經歷了壹個由冷落到繁榮的過程。無論從題材、主題、人物形象塑造、表現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開拓和發展。其中,表現抗日和暴露國統區黑暗現實是最主要的兩大題材和主題。

在諷刺暴露文學創作中,張天翼在當時可謂是壹名先鋒。魯迅對日本友人增田涉說:“中國作家若只翻譯我壹個人的作品就比較寂寞了”,他推薦了郁達夫和張天翼。張天翼的小說基本上屬於諷刺小說,曾被譽為是中國30年代文壇上最大的笑匠,他和老舍是現代諷刺小說的雙璧。

1、張天翼的創作內容:

張天翼的創作題材廣泛,幾乎接觸到中下層社會的各個方面,抗戰爆發前,張天翼作品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突出地表現在對各類小市民、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灰色生活的描繪,塑造眾多這類平庸可笑的形象,是他對中國文學的貢獻。比如《稀松的戀愛故事》,寫了青年羅繆與朱列的戀愛過程。他們的戀愛就是逛公園、看電影。張天翼筆下的這種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戀愛過程不是那種甜蜜的愛情生活,而是酸溜溜、庸庸碌碌的低級趣味。當時的讀者已經厭倦了那種小資產階級戀愛的情調和趣味,張天翼的這個寫法自然贏得了較高的評價。

還有他對中流社會中的人物的靈魂所作的生動的刻畫,如《皮帶》中的鄧炳先生,為了升官出盡了洋相;《貝胡子》裏的貝胡子罵借他的錢未還便死去的人是故意作圈套,騙了他的錢去閻王那裏躲債,當動員為抗戰捐款時,他迫於形勢費了很大勁捐了壹毛錢,還想為此登報。作者活畫出了這類人物的靈魂。而表現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類題材的作品中,最傑出的是《包氏父子》,既有對小市民心理的深刻剖析和諷刺,又有對資產階級教育思想的揭露和批判。

②在農村題材的小說中,他著重反映了農民與地主之間的矛盾,更重要的是他在反映這種階級關系的同時還描寫了地主內部的鬥爭,揭示了現實生活的多樣性,如《萬仞約》、《清明時節》等作品,而像《菩薩的威力》、《兒女們》等作品,則反映出農民的反抗和暴動。這類作品從另壹個側面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③從五四到30年代,尤其是葉聖陶的《稻草人》出版後近10年來,中國的兒童文學創作幾乎是空白。兒童讀物壹般是從外國譯來的童話或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作品。張天翼填補了這片空白。他的《大林和小林》、《禿禿大王》、《蜜蜂》、《金鴨帝國》等童話想象豐富,故事生動,符合兒童的心理,又富於教育意義。

2、《華威先生》的諷刺藝術:

抗戰前期,張天翼的作品並不很多,但《速寫三篇》(《華威先生》、《新生》、《譚九先生的工作》)卻是很有影響的。《華威先生》是張天翼在抗戰前期的代表作。

《華威先生》發表於1938年,當時的壹般作家因為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形成而沈浸在異常樂觀的氣氛裏,很少註意到阻礙抗戰的暗流;張天翼的《華威先生》則不同於那種盲目樂觀的作品,他揭破了潛伏在抗戰中的逆流,提醒人們的警覺,因而這篇作品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華威先生》表明了作者對抗戰的清醒認識。

華威先生這個形象的意義在於通過人物性格透視了當時社會環境,從而揭示了國民黨包而不辦,名為抗日,實則限制人民,防範人民的本質,華威這個人物形象可以說是國民黨上層分子在抗日初期的壹個縮影。

《華威先生》標誌著作者藝術上的更趨成熟。

辛辣的諷刺是《華威先生》最顯著的藝術特征。有兩點:①真實與誇張的統壹。諷刺的生命來自於真實。華威先生的形象是真實的,國統區存在著許多這樣的官僚,作者對華威先生的描寫是真實的,同時又是誇張的。通俗地說,這個形象是放大了的,放大是真實與誇張的統壹,是諷刺文學的壹個重要特點。合理的誇張能更充分暴露事物的本質;②對比手法的運用。用這種方法,作者無需去發議論,只用事實來說話,壹經對比,矛盾便暴露出來了,諷刺效果即顯示出來,這就使作品有內在的諷刺力量,而非外在的油滑之筆。在作品中,作者通過對華威先生參加三個不同的會議的

三種不同態度的對比,活畫出華威的性格。

張天翼小說的語言特色:準確、詼諧,比較規範,采集了不同職業、階層、地域的口語,具有廣泛性。他的作品中很少運用方言,語言幹凈利落。

國統區文學創作思潮這段時期走過的路程:

1、抗戰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

①“文協”的成立: 1938年3月27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標誌著30年代無產階級革命文學、自由主義文學等幾種文學運動的匯流,組成了文學界的抗日民主統壹戰線,是現代文學史上第壹次,也是唯壹的壹次包括國***兩黨作家在內的大聯合。“文協”提出“文章下鄉,文章入伍”的口號。

② 這壹時期的文學從文體上看:首先,戰前並不發達的報告文學和通訊此時成了最熱門的題材;其次,詩歌朝廣場藝術方向發展,追求通俗、鮮明、昂揚,出現了墻頭詩、傳單詩、槍桿詩等便於宣傳和鼓動的形式;第三,各種大眾化的小型輕便的文藝形式在文壇上唱了主角。

③從主題上看,此時期的文學以宣揚“英雄主義”,宣傳抗日救亡為核心,表現民族解放戰爭中新人的誕生,新的民族性格的孕育與形成,色彩單純而鮮明。

2、 抗戰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

抗日進入了相持階段,特別是1941年皖南事變的發生,國內局勢發生逆轉。初期受速戰論鼓動的昂揚激奮的社會心理,已經慢慢沈靜下來,人們開始正視戰爭的殘酷性和取得勝利的艱巨性,正視由於戰爭而沈渣泛起的各種封建文化的積垢及現實中的腐敗現象。

①在主題上,該時期的文學顯著地增加了對現實的批判和對歷史的反思,作家在苦悶和抑郁中開始更加深刻的思索,重新認識我們的民族,重新認識自己,為民族的振興尋找新的出路,從而使得此時期的文學向多思維、全方位的觀察轉變,愛國主義的主題也得到了擴展和深入,創作題材向縱深的立體的方向開掘;

②此時期的文學體裁以長篇小說、多幕劇、長篇敘事詩與抒情詩為主。

③此時期的文學格調是凝重、深沈的。

3、 抗戰後期及解放戰爭時期(1944年9月—1949年9月)

由於1944年中國***產黨提出了“廢止壹黨專政、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議案,由此在國民統治區掀起了民主運動的熱潮。文學又壹次獲得了活力。

①此時期的文學主題集中於兩個領域:對黑暗的詛咒對腐朽的現實政治的否定,以及知識分子在新時代到來之前的自我內省與歷史總結;

②此階段,各種文學體裁都充滿了活力;

③各種作品都籠罩著時代大轉折時期所特有的緊張、憤激、嘲謔和痛苦,希望、期待、焦躁與不安,從而呈現出繁復的音響。不過,諷刺乃是此時期文學最鮮明的主色調。相比之下,國統區文學的基調是沈郁凝重,間雜有戲劇性的批判色彩;而解放區創作的基調則是明朗、素樸的。

七月詩派:因胡風主編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間為首,其他有綠原、亦門、曾卓等, 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戰現實為內容,以自由體為主要形式。形成貫串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國統區最重要的現實主義詩歌流派。

九葉詩派:是40年代國統區出現的壹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辛笛、陳敬容、杜運燮、杭約赫等。主要刊物有《詩創造》《中國新詩》。他們既忠於時代和鬥爭現實,又忠於藝術創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詩派、現代詩派的表現藝術和手法。

收集了壹些全部是40年代國統區文學創作的基本內容,可能比較細化,妳看看是否用的上。以上,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 上一篇:話八珍是什麽?
  • 下一篇:風靡壹時的唇釉,為何被唇膏代替了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