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話八珍是什麽?

話八珍是什麽?

八珍是非常典型的周代肴饌,是王室庖人精心烹制的八種珍食,制作方法完整地記載在《禮記·內則》中,是古代典籍中所見的最古老的壹份菜譜。八珍的具體用料和制法是這樣的:

壹珍——淳熬。煎好肉汁,澆在稻米飯上,再淋上熟油,實際是壹種湯泡飯。

二珍——淳母。煎肉汁澆於黍米飯上,再淋上油,法同壹珍,惟主料不同。

三珍、四珍——炮豚、炮羊。整只小豬、小羊宰殺後,在腹內塞上棗果,用葦子包裹妥當,再塗上草拌泥,然後放在猛火中燒烤。這在古代謂之“炮”。待草泥烤幹,除去泥殼葦草,凈手揭掉豬、羊表面烤皺的膜皮。接著用調好的稻米粉糊遍塗豬、羊外表,放入油鍋內煎煮,油面須沒過豬、羊。末了,將豬、羊及香脂等調料合盛小鼎內,將小鼎置大湯鍋中,連續燒煮三日三夜,中途不能停火。食用時,再另調五味。實際上這全豬、全羊的烹制經過了炮、煎、蒸三個程序,到放入口中時,壹定是肉爛如泥、香美無比了。

五珍——搗珍。取牛、羊、鹿、獐等動物的夾脊肉,反復捶搗,剔凈筋腱,烹熟後調味食用。主要功夫表現在肉料的預加工上,這是以加工方法而不是以烹法命名。

六珍——漬。取新宰的鮮牛肉,薄切為片,絕其纖理。浸入美酒內,漬壹晝夜。食時以肉汁和梅漿調和,這是壹種生吃肉片。

七珍——熬。將牛、羊、麋、鹿、獐等肉捶打後去皮膜,晾於葦席上,灑上姜、桂等調料細末,待風幹後食用。食時既可煎以肉汁,也可直接幹食,這是壹種風幹肉。

八珍——肝膋。取狗肝用腸間脂包好,放火上炙烤,待腸脂幹焦即成。

在描述八珍制法的同時,《內則》還述及“糝食”和“酏食”的制法,似乎也包納在八珍之內。有些經學家以糝食為八珍之壹,而將炮豚、炮羊合稱壹珍,也自有道理。實際上作為壹珍二珍的淳熬、淳母,也是壹回事,制作方法完全相同,僅主料有區別。或者八珍的排列並不完全是上面所寫的順序,而應當是淳熬、炮豚、搗珍、漬、熬、糝、肝膋、酏。

從八珍的制作可以看出,周代的烹調在選料、加工、調味和火候的掌握上都有壹定的章法,形成了壹套固定的模式。

漢唐時代,習慣將美味佳肴稱作“八珍”。大約從宋代開始。八珍具體指稱八種珍貴的烹飪原料。到了清代,各種系列的“八珍”不勝枚舉,主要指的是八種珍稀原料組合的宴席。如“滿漢全席”的“四八珍”,即指四組八珍組合的宴席,包括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等三十二種珍貴的原料,具體是:

山八珍——駝峰、熊掌、猴腦、猩唇、象攏、豹胎、犀尾、鹿筋。

海八珍——燕窩、魚翅、大烏參、魚肚、魚骨、鮑魚、海豹、狗魚(大鯢)。

禽八珍——紅燕、飛龍、鵪鶉、天鵝、鷓鴣、彩雀、斑鳩、紅頭鷹。

草八珍——猴頭、銀耳、竹蓀、驢窩菌、羊肚菌、花菇、黃花菜、雲香信。

滿漢席本出清宮,亦屬禦膳。當然八珍席並不僅限皇上享用,後來各地都有獨具特點的八珍席了。民國初出現了上、中、下八珍,煙臺地區的這三種八珍是這樣的:

上八珍——猩唇、燕窩、駝峰、熊掌、猴頭、鳧脯、鹿筋、黃唇膠。

中八珍——魚翅、廣肚、魚唇、鰣魚、銀耳、果子貍、蛤士蟆、裙邊。

下八珍——川竹筍、海參、龍須菜、大口蘑、烏魚蛋、赤鱗魚、幹貝、蠣黃。

註意其中提到的果子貍,它也是入了八珍之列的,不知它在清代除了給食客帶來美味外,還曾帶來過別的什麽?

  • 上一篇:訂婚宴菜單圖片欣賞 哪些菜用在訂婚宴上合適
  • 下一篇:請問哪位能幫我找下這方面的資料:分析40年代國統區文學創作的基本內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