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館不僅是科普場所,也是上海國際化大都市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觀。
接近巨大的?鸚鵡螺?不用看路牌就知道這是上海自然博物館。老中青三代人隨機搭配組合,在歡聲笑語中排隊入場。戴著小紅帽的小女孩用剪刀手和門口草坪上的動物雕塑合影。
在展廳?自然?人?和諧?主題隨處可見:近1500平米的階梯式還原場景讓它生機勃勃?非洲大草原?現在在妳面前;?跨越時空的派對?這是壹場大型標本的狂歡,古今中外200多位動植物明星亮相。數組?參加;?逃離白堊紀?等五個身臨其境的影院,直接帶妳去看進化史上的重大事件;1500組科學繪畫,在博物館看壹場藝術與科學的展覽;300平米的活水產養殖區,讓大家有機會在城市裏接觸大自然;1200平米?探索中心?,充滿觀察發現和動手實驗的新奇科學體驗。
仔細看看,這裏?松果塔?由大約500個大小不壹的松果組成的吊燈,是自然博物館中壹件別出心裁的藝術品;說出它的名字?花開了?抽象的蝴蝶翅膀畫是由大約20種1200未經人工切割的完整蝴蝶翅膀組成。借助幫助?增強現實?前沿科技,走近展廳展示的標本,背景會自動調出這些生活在叢林中的動物的影像和聲音,它們會和妳壹起張嘴。說話?會出現在屏幕上嗎?跳舞?
探索中心?它是博物館中開展教育活動的特殊場所。走進中心,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手拿小鐵鍬、身穿小藍袍的孩子們,認真地站在壹個小土堆裏,進行模擬化石挖掘活動。
從展覽到教學,除了化石發掘等實踐課程,上海自然博物館每年還舉辦市民科普項目。今年是什麽?聽到壹切?動員市民用小程序記錄身邊的天籟之音,最後匯聚成壹個每個人自己收集素材的展覽。會定期在博物館舉辦嗎?科學家面對面?活動內容:科學家在科博會上擺攤宣傳自己的科研成果和資源對接學校課程,包括講座、演示、討論、對話、觀察記錄、動手實驗等。上海自然博物館外的非正式科學教育自成體系,吸引了大量選票?粉絲?。
上海自然博物館充分結合場館資源,開發優質在線學習資源。原創?自然探索在線?七個主題,20個互動遊戲,和壹個覆蓋超過1500資源的網絡搜索系統。有問題的多維黨?等微視頻,建?我的天然百寶箱蝸牛說?專題網頁,推出?聽到壹切?微信小程序為大眾提供多元化、高質量的科普內容。場館內搭建運營了微信微信官方賬號、網站、App等壹系列新媒體平臺,擁有超過654.38+0萬粉絲。
我們也在不斷地留下城市的記憶,讓鄉愁留在自然博物館裏。?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顧慶生說。上海自然博物館悄悄講述?上海故事?博物館裏的研究人員長期以來壹直在研究他們周圍的生態環境?刻字?。白暨豚、獾、玉帶海鷹?記錄上海?這個展覽展示了上海曾經或現在瀕臨滅絕的動物。候鳥站展臺展示了春、夏、秋、冬四季棲息於上海崇明東灘濕地的43種132只鳥類標本。妳在線嗎?上海故事?在展區,市民可以了解生活在或曾經生活在他們腳下這片土地上數百萬年的動物和植物的進化。小女孩王宇指著天空中飛舞的壹只鳥類標本認真地告訴記者。我見過這只鳥!?
充分反映?世界眼光,中國特色,上海特色?這就是成為世界級自然博物館的魄力和信心。
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說,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壹直在用科學精神建設場館:向後看,在時間尺度上回望過去的生態環境,重現發現科學問題的過程;展望未來,思考科學教育的未來,尤其是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才能更好地激發場館參觀者的好奇心和個性,發現大家的興趣愛好。
教育在重構,館藏在重生,研究在重塑,歷史在重現。上海自然博物館在這裏?好玩?在這個過程中,它承載了鄉愁和回憶,構建了壹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壯麗畫卷,講述了科技、文化與自然融合的故事。就像微博網友壹樣?@帶鈴鐺的大菊花?說,?這是住在鋼筋混凝土裏的人常去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