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有誰知道後下手為強的事例

有誰知道後下手為強的事例

曹劌

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不顧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勸阻,派鮑叔牙率大軍伐魯。此前,齊、魯幾次交戰,魯國都被打敗。聞聽齊大軍壓境,魯莊公和群臣大驚失色,不知所措。這時,壹直隱居的曹劌求見莊公,主動提出為抵抗齊軍出謀劃策。

莊公問曹劌:“齊強魯弱,我們能打勝嗎?”曹劌反問:“陛下感到自己為百姓辦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戰勝敵人嗎?”莊公說:“我雖盡責不夠,不過還是時時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獨享,常常分給人們。”曹劌說:“這很好,但只靠施這些小恩小惠,百姓還不會真心實意跟陛下去作戰的。”莊公又說:“我還能時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訴訟案件,都親自考察,不因自己所愛而濫賞,不因自己所惡而加刑,壹定按實情作出處理。”曹劌高興地說:“好!真能做到這樣,我們就可以和齊國壹決雌雄了。”

莊公進壹步問:“我們用什麽方法才能戰勝齊國呢?”曹劌說:“打仗要根據戰場的千變萬化隨機處置,決不能事先憑空決定采用什麽固定的戰法。我願和陛下壹同率軍前去作戰,根據實際情況謀劃。”莊公認為曹劌講得有理,遂同曹劌壹起帶領大軍迎敵。

齊、魯兩軍在長勺(今山東曲阜北)擺開了陣勢(參見長勺之戰)。齊主將鮑叔牙因壹路進軍順利,有輕敵之心,首先下令擊鼓進軍。齊軍吶喊著向魯軍陣地沖來。莊公見狀,也欲擊鼓迎戰。曹劌連忙制止,並要莊公傳令全軍嚴守陣地,不得亂動和喧嘩,擅自出戰者斬。魯軍紋絲不動,齊軍沖不破陣勢,只好退了回去。鮑叔牙又下令第二次擊鼓進攻,齊軍重振精神,再次向魯軍陣地沖來,魯陣仍巋然不動,齊軍又壹次退了回去。鮑叔牙見魯軍兩次不出動,以為是怯陣,下令第三次擊鼓進攻。這時,曹劌果斷地告訴莊公擊鼓沖鋒。隨著鼓聲,魯陣中殺聲驟起,士兵們像猛虎出籠般沖殺過去,其勢如迅雷不及掩耳。齊軍被殺得七零八落,丟盔卸甲,狼狽潰逃。莊公見齊軍敗退,欲下令立即追擊。曹劌忙說:“別急。”他仔細察看了齊軍逃走的車轍,又登上戰車前橫木向齊軍逃跑方向嘹望了壹陣,方要莊公下令全力追擊。魯軍追殺了30余裏,斬殺、俘虜了許多齊軍,繳獲輜重無數,全勝而回。

戰後,莊公問曹劌為何直到齊軍第三次擊鼓進軍時才要下令出擊,曹劌說;“打仗主要靠士氣,而擊鼓就是為了鼓舞士氣。第壹次擊鼓進攻,士氣旺盛;第二次再擊鼓進攻,士氣就已經衰落了;待到第三次擊鼓進攻,士氣已消失殆盡了。而我軍卻是壹鼓作氣,勇氣十足,當然就把對方打敗了。”莊公又問:“為什麽齊軍逃走了,妳不讓馬上追趕呢?”曹劌說:“大國之間交鋒,虛虛實實,齊軍雖退,也要特別提防有詐。我察看後擊。”莊公十分佩服,說:“妳是真正的軍事家啊!”立即拜曹劌為大夫。

附:《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帥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 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壹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間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當然有啊``最明顯的壹個就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壹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妳忘了越王殺妳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壹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壹個叫文種,壹個叫範蠡(音lí)。範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壹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勾踐弄得壹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範蠡說:"懊悔沒有聽妳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麽辦?"

範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裏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壹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壹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壹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範蠡到吳國去。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壹間石屋裏,叫勾踐給他餵馬。範蠡跟著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誌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誌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壹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壹嘗苦味,還自己問:"妳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臥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範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壹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其實在聰明人眼裏先後並沒有特別大的區別,關鍵是有沒有把握住最佳的出手時機,時機成熟,妳就算比人家慢上十幾二十手也沒關系,如果時機不到,就算妳快人家壹百步也沒有用啊。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是這個道理,黃雀如果不在螳螂捕蟬分心的時候出手的話,估計是很難抓到螳螂的。

反客為主、後來居上都是這個道理。

很多戰爭的例子都是引誘敵人先出手,露出破綻或者是落入陷阱,然後自己再下手打擊敵人。

比如韓信的背水壹戰(引誘敵軍傾巢而出,然後命2000輕騎繞道直接襲取敵軍大營,使敵軍軍心渙散,最終獲勝,大敗強敵);前秦和東晉的淝水之戰(故意寫信誘使敵人後撤,讓敵軍混亂,露出破綻,然後出擊,以少勝多)。

或者是故意打草驚蛇,故意驚動敵人,逼迫敵人作出行動,然後自己再下手。

比如秦晉之間的崤山之戰,晉軍故意出動小股部隊讓秦軍發覺,引誘秦軍追擊,秦軍不察敵情,貿然出擊,結果大敗。

參考故事:

(壹)先發制人是戰爭與競爭的壹般規律,而“後發制人”是敵強我弱時常用的謀略。後發制人運用得當,常可以以弱制強、以少勝多。從政治上講,後發制人容易爭取人心,動員民眾,取得國際同情和支持;從軍事上講,後發制人強調以我之持久,制敵之速決,避免在不利時進行決戰,以便爭取時間,創造條件取勝;從市場競爭上講,後發制人避免與強大對手硬拼,而等到對手走下坡路時,再乘機出擊。後發制人的謀略主要表現在8個字:避其銳氣,蓄盈待竭。蓄盈,即保持和壯大自身的力量;待竭,即消耗和削弱對手的力量。“後發”的計謀是有目的、有預見、胸有成竹的,決不是畏敵怯戰,而是尋機待戰。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如果有強大對手企圖用削價拋售來占領市場,聰明的企業家決不競相削價爭奪,而是保持價格,提高質量。因為削價拋售決不能持久,待對手衰竭,就可以高質量奪回市場。1950年代日本布制玩具小狗很受歡迎,有許多廠家競爭,有用稠制的,有五顏六色的,有能搖頭的,都增加了不少成本,而售價卻高不上去,難以持久。三鷹市有個叫酒井的小作坊,人少本微,快要被競爭擠垮了。可他靈機壹動,用紅色塑料管截壹段插入狗嘴巴,使這個小狗宛如伸出鮮紅的小舌頭,有了特色,頗受孩子們的喜愛,成本也不用增加多少。酒井就是靠這後發制人的謀略,反敗為勝,成為名氣越來越大的玩具公司。

學營銷

“以逸待勞”在現代經商賺錢之中也是經常用到的壹計。利用此計需要經營者心理承受能力好,在和對手進行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要耐得住時間,耐得住各種各樣的誘惑和小恩小惠,保持良好的自我狀態,才能取得自己真正的需求。在生意場中,甘願妥協退步,不是目的,而是以退步贏得時機,想出奇招,也使自己獲益。因為必須的退步是換來更大的利益,萬不可在經營不利的情況下,盲目行事與對手硬拼,定要停下來尋找機會,等待時機,再來競爭,反敗為勝。(紫/編制)(來源:金羊網)

(二)論後發制人(禾苗)

其實我總是覺得後發制人是不錯的。這是真的。

和後發制人相對的是先發制人,兵書有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從而達到先發制人的目的,當然,“兵不厭詐”,戰場上自然不會排除速戰求勝的方法,這裏的“厭”就是排除的意思。其實做人也少不了這些文韜武略,不過在我看來,先發和後發還是有區別的。

首先看先發制人,先嘛,似乎總要給人壹種偷襲的感覺,正所謂“大丈夫光明磊落”,即使妳不是大丈夫,也難免會給人壹種盛氣淩人的感覺。其次,做人不能夠沒有後勁,“壹鼓作氣”要求的也是有充足的準備和能力才能實現,如果對自己的能力或者說潛力沒有充足的估計,先發制人也只能是曇花壹現,未免後勁不足。再次,我們講的“槍打出頭鳥”,如果過分宣揚,難免不會招致嫉妒和厭惡,到那個時候,不僅自身地位難保,恐怕還會有壹身的攻擊。

所以我們要強調後發制人。

殊不知,笑到最後的才是最美的。“後起之秀”,“後來居上”,就是最好的例子。正所謂“亢龍有悔”,過分的暴露自己的優點同樣也是暴露自己的弱點。強調後發制人並不是等到最後的爆發,強調的是審時度勢,待時二處,伺機而動。

後發制人要等到什麽時候?又怎麽去制人?

在這裏,我首先明確壹下,“制人”不是要控制別人,我想用後來發展自己還是比較合適的。同時後發制人也不是放到最後來表現自己,而事先做好鋪墊和準備。所以我用16個字來概括就是“先入為主,積潛蓄能。厚積薄發,後發制人”。

“先發”是很重要的,所謂第壹印象,恐怕大家也知道其中意義所在。不過“先發”的目的不是為了“制人”,而是為了“先入”,追求的是壹種不溫不火的火候,即:既有自己的個性(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又不給人炫耀的感覺。其實要把我這壹火候是很難的。

才能是通過表現才能讓外人知道的,不過表現和宣揚還是不壹樣的,要引起別人的註意並不需要大張旗鼓才可以。人應該有所保留,過早的暴露自己也就是把自己的弱點展示給了別人。“潛龍勿用”的時候就是積蓄力量的時候,潛能是要發揮的,但是潛能才是炫耀的本錢。潛能在積蓄的時候,偶爾給別人幾個閃光點足夠了,這樣別人也不會小看妳,等到到了爆發的時候,潛龍出水之時,再來個充分展示,到那個時候,大家也不會驚奇妳的舉動,反而覺得妳很有深度和遠見,起碼是個有打算的人。這有點類似於“瞞天過海”,但又不是這樣子,因為妳並不是深藏不露,而是壹直在閃爍自己的光芒,只是別人不知道這些星星之火還有燎原之勢。

後發制人要的是遠見,有的時候忍氣吞聲,忍辱負重也是可以想象的,何況今天的問題並沒有這麽嚴重。記得有壹位撐桿跳的世界紀錄保持者,他每次只把自己的成績提高壹點點,這樣他總是可以打破自己的紀錄,雖然這些成績它可以壹次來做到。其實只要有了實力,何必壹次做到頭,而以後自己就在沒有奇跡而言呢?

其實有的時候吧,我還是感覺自己有點聰明的,哪怕是自作聰明也好,不過很多的想法還是留在心裏比較好。

  • 上一篇:星月菩提變黑了怎麽辦?
  • 下一篇:用什麽可以打磨桃石手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