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市民的生活為背景,以黃包車夫祥子坎坷悲慘的人生經歷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和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茶館在清朝即將滅亡的年代,北京的魚臺茶館還是壹派“繁榮”景象:籠中鳥、算命、賣古玩玉器、玩蟋蟀的人。
年輕精明的店主王利發受到各方照顧。然而,這種“繁榮”的背後,隱藏著整個社會令人窒息的衰落:洋貨充斥市場,農村破產,宦官娶妻,愛國者被捕。
民國初年,人民飽受連年內戰之苦。北京所有的大茶館都關門了,只有王掌櫃改進了管理,把茶館的後院變成了租給大學生的公寓,在正廳放了壹臺留聲機。盡管如此,社會動蕩還是蔓延到了茶館:逃難的人堵住了門,士兵搶走了店主的錢,偵探不時來勒索錢財。
三十年後,已是暮年的王掌櫃仍在拼命支撐著茶館。日本投降了,國民黨和美帝國主義卻把人民陷入內戰的災難。吉普車橫沖直撞,愛國者被鎮壓,流氓特工想占領王掌櫃壹生苦心經營的茶館。王利發絕望了。這時,兩個50年前交的朋友碰巧來了。壹個是被清廷逮捕的先生常先生,壹個是經商半輩子徹底崩潰的秦先生。三位老人把撿到的紙錢撒了壹地,傷心地哭著,笑著。最後只剩下王利發壹個人。他拿起腰帶,走進內室,仰望屋頂,尋找壹個可以安全結束生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