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今天的朱雀大街上,在種滿國槐的道路兩旁,唐代遺留的千古風流痕跡依然在輕輕的訴說著昔日的盛大和繁華。 在朱雀大街的子午路附近,佇立著建於隋唐的大興善寺。從朱雀大街子午路什字東方大酒店東側的興善寺西街入口處東行約5分鐘就到了大興善寺的外門。外門分為三個部分,中門為大興善寺正門。相傳,此寺建於晉武初(公元265年)原名遵善寺,是隋文帝楊堅開皇年間重建,改名為興善寺。公元809年,唐元和四年,大唐詔惟寬禪師主持寺院,為弘揚佛法,仿天竺國佛堂形制建成了唐轉輪藏經殿,當時沿著朱雀大街前來朝拜的人達數萬眾之多。
大興善寺占地面積相當大, 自南寺門壹路曲折蜿蜒前行觀覽,愈走愈深,大寺以大雄寶殿為中軸左右分開,兩旁逶迤而去的盡是禪房和耳堂。至最北端,地勢愈發向北而高。最後壹處大殿的背後,朱雀路旁矗立的高樓猶如擎天大柱,巍然屹立,清晰可見。
從盡頭折回復走,左右兼顧的看看,這才發現,寺院東側居然有壹大塊剛剛翻犁過的土地,什麽也不曾種上。西側,茂密的大樹叢裏隱藏 著壹個可以容千余人誦經的大殿和壹個三層樓高的觀音洞。
大興善寺占地面積相當大,自南寺門壹路曲折蜿蜒前行觀覽,愈走愈深,大寺以大雄寶殿為中軸左右分開,兩旁逶迤而去的盡是禪房和耳堂。至最北端,地勢愈發向北而高。最後壹處大殿的背後,朱雀路旁矗立的高樓猶如擎天大柱,巍然屹立,清晰可見。 距大興善寺北約二裏地的處,朱雀大街街中段,就是著名的小雁塔所在地。
作為在朱雀大街旁的這座重要的寺院,原為隋煬帝的藩宅。唐時,為武則天兒子李顯的住宅。武則天時,曾將其改名為大獻福寺。武周天授年初,又改名薦福寺。小雁塔,始建於唐中宗景龍年間(公元707年),距今1300多年,現占地總面積250畝。
穿過小雁塔茂密的梧桐大道,就看見高高的小雁塔坐落在薦福寺的中央部位。小雁塔總***15層,現基本完整的保持了唐代的風貌。令 人稱奇的是,此塔經歷三次地震,均都能三開三合。
塔的南門,拾級而上。塔內樓梯狹小,僅可供壹人容身上行。從塔內結構看,整座塔為磚體砌成,內梯呈螺旋狀旋轉上升。 據記載:由於薦福寺地處開化、安仁,西臨長安城外廓城的中心大街“朱雀大街”(朱雀大街是當時除西市和東市外的主要商貿大街),市民和各國商人在購物或貿易之余,順便到薦福寺遊覽,或聽聽“俗講”,或看看戲劇,拜拜佛堂,品茶會友。壹時間,小雁塔成了當時“天街”旁最熱鬧的地方。
在朱雀大街東邊,小雁塔的西南側,壹座雄偉而壯觀的仿唐建築引入眼簾,西安博物院在朱雀大街的興建被列為陜西省省市重點工程,也是西部西安二十壹世紀初獨具特色的文化建設工程。這座占地245畝的西安博物院西連朱雀大街、北臨友誼路、南接南二環,東臨長安路,主要依托著名的朱雀大街、小雁塔和薦福寺公園,形成壹個集博物館、名勝古跡、城市公園為主體的歷史文化公園,成為朱雀大街旁的壹個新的旅遊亮點和文化交流中心。預計未來西安博物院、小雁塔國內外年遊客量將由原來的20萬人次增加到60萬人次。 今天,行走在古槐掩映的朱雀大街上,除了川流不息的車輛,還有重要的國家企事業單位如:陜西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陜西郵政局、陜西省藥檢局等。
隨著南二環立交橋的建起,西安餐飲黃金主幹道的“改弦更張”,朱雀大街還逐漸成了西安近幾年壹個集餐飲娛樂古玩為壹體的繁華街道。夜幕降臨時分,這裏又變成了西安老城外許多人吃喝玩樂的好去處。
老城裏的變化更是令人欣慰。自朱雀門裏往裏走,道路兩旁時尚的咖啡餐飲店和服飾精品屋齊排排的並列著。昔日的五味什字和南廣濟街也被整體規劃在朱雀大街的內線上。這裏,早已成為老城裏壹個時尚商業中心。由馬來西亞企業巨頭--金獅集團投資的時代盛典百盛幾乎雄霸了朱雀大街街頭,其古典莊重大氣的建築構造與古老的城隍廟相映成趣,成為近兩年朱雀大街上的時尚購物中心。 看來,正在變化和發展當中的朱雀大街又將成為西安城市建設規劃中重點開發的歷史街道。它的未來,必借助這些鑲嵌在其街道兩旁的歷史文化明珠,又將迎來了壹個“夢回大唐”的繁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