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李鴻章的子女並不少。據《李氏宗譜》所載,他***有六子三女,只是其中三個兒子早夭,而長子李經方則是過繼來的養子。
李鴻章原配夫人周氏,曾生下壹子,取名李經毓,後來不幸夭折。而周氏之後再無所出,直到1861年病逝。
周氏去世的第二年,李鴻章率淮軍連克常熟、太倉、昆山等地,“穿賊道二千餘裏,抵上海”,聲威大振。時年39歲的李鴻章因功,榮升江蘇巡撫。
人生有三大幸事,升官、發財,還有那個啥,這下子李鴻章全集齊了。唯壹美中不足的是,李鴻章人到中年,還膝下無子。當時追隨李鴻章征戰四方的李昭慶,是李鴻章的六弟,知道李鴻章為無子苦惱,便將自己的長子,已經年滿七歲的李經方過繼給了二哥。
李鴻章得子大喜,視李經方為己出,善加照顧。接著,李鴻章又娶了繼室趙小蓮,側室莫氏。
估計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李鴻章迎來了壹連串的喜事,身體也突然強健。他的繼室趙小蓮在1864年,為李鴻章生下了次子,也是李鴻章的嫡長子李經述。之後,側室莫氏也連續為李鴻章生下了李經遠、李經邁、李經進三子。其中,李經遠、李經進早夭,只有李經邁成年,也就是李鴻章的第三子。
李鴻章中年得子,興奮異常。不過,曾經遭遇過喪子之痛的李鴻章並未興奮過頭,他並沒有將繼長子李經方趕出家門,而是繼續將李經方視為親生兒子壹般對待。
李鴻章為了培養李經方,專門聘請名師教授其傳統經典,潛心科舉。最特別的是,李鴻章應該是看到了清朝最終還是要和世界接軌,而外語則是交流的基礎。因此,他還特別聘請了朱靜山、白狄克教李經方學英文。李經方學外語倒是很有天分,很快就通曉了五國語言。
同治八年(1882年),李經方在27歲時考中舉人,捐了壹個以知府分省補用的職位,留在了北洋大臣衙門,隨李鴻章辦理外交事宜。之後,李經方參加過壹次會試,沒能考中進士,便沒有再繼續參加科考。
李經方在李鴻章的培養下,先後出任過駐英、駐美參贊,以及出使日本大臣,直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
原本,中日雙方最初在朝鮮發生爭端時,李經方就強力主戰,並想李鴻章請求親自率軍出征。盛宣懷還專門策劃過由袁世凱做李經方的中軍統領,暨此助李經方建功立業。不過,此舉遭到了李鴻章的反對。李鴻章覺得,萬壹李經方戰敗,他會被牽連彈劾。自此,李經方錯失了獨當壹面,為國立功的大好時機,反而滑向了跟隨父親李鴻章,壹起被罵為“漢奸”、“賣國賊”的深淵。
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李鴻章奉命趕赴日本馬關同日方和談,李經方和李經述兄弟二人也被允許同行。
相較而言,李經方接觸洋人和新事物較多,視野比較開闊,而且,確實有能力,有熱情,比較受李鴻章倚重。但凡李鴻章出使他國,都會將李經方帶在身邊,充當幕僚和翻譯。而李經述則癡迷於詩詞文章和歷史研究,其為人也是淡泊名利,韜光養晦,超然於世外。李鴻章倒也希望李經述能潛心學問,以便高中科舉,成就壹番大業。
正因為兄弟兩人個性和能力的不同,這次日本之行,李經方負責協助李鴻章處理談判事宜,而李經述則負責照顧李鴻章的生活起居。不過,在簽訂了《馬關條約》,父子三人回國之後的待遇,則是相同的,都成了眾矢之的。據說,李經述還因此被人報復,失去了考中進士的機會。
緊接著,李經方又被任命為了臺灣交地全權委員,俗稱“割臺專使”,趕赴臺灣跟日方處理交接割讓事宜。李鴻章知道割地是屈辱之事,極力反對,結果受到了光緒的申斥。而李經方無奈之下,只能前往,並在基隆口外的日本軍艦上同日方辦理了交接事宜,之後避居上海,沒有回京復命。
此後,李經方又跟隨李鴻章出使了歐美諸國。到了1900年,庚子國變,八國聯軍入侵,他又跟隨李鴻章與列強談判,簽訂了《辛醜條約》。第二年,李鴻章病逝。按照傳統的繼承制度,嫡子李經述承襲了李鴻章的侯爵爵位。而遺產,則按李鴻章的遺囑進行分配,李經方、李經述、李經邁兄弟三人是各有所得。
此後,李經方擔任過商約大臣、使英大臣等職。清帝退位的前壹年,即1911年,他又擔任了郵傳部左侍郎,兼任郵政總局局長,成了第壹位郵政總局局長。
宣統退位之後,李經方被罷官,轉向了實業,置辦下了不少房屋、田產留給了後代子孫。1934年,李經方病逝於大連,終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