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杭州余杭區——崗公嶺大壩、湯山大壩、石屋大壩、蜂嶺大壩,哪個大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杭州余杭區——崗公嶺大壩、湯山大壩、石屋大壩、蜂嶺大壩,哪個大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良渚文化遺址核心區的11大壩均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範圍內。

杭州余杭區的良渚、安溪、平遙三鎮,共有良渚文化遺址50余處。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範圍廣泛,遺址密集。在良渚古城考古發現的北面和西面,* * *由11堤壩組成,是古城建設之初城外統壹規劃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古城北唐山長堤東端至西蜂弄壩距離11km;最北端的十屋壩到最南端的梧桐弄壩距離5.5公裏。良渚古城中心到最遠的蜂壩直線距離約10公裏。

良渚古城周邊的水利系統是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壩系。到此時,中國水利史的開啟將從“大禹治水”提前到“良渚文明”,進壹步證明良渚社會已經進入王國階段。

考古學家和專家們也興奮不已,帶領媒體參觀考古現場,展示壹些主要證據,生動地再現和還原了當時的場景和用途。

專家認為,良渚人生活在海拔僅2米的太湖平原。天目山是浙江省的暴雨中心,每年季風季節容易形成山洪。洪水來臨時,房子很容易被淹。所以良渚人必須築壩攔洪。

崗公嶺大壩(南北向)樁基結構

十屋壩段(東西向)

這些大壩分為兩個保護系統:高壩和低壩。高壩主要建在山與山之間的谷口,用來阻擋山谷中的水。低壩連接著平原上的孤山,圍起來的地方是壹片巨大的低窪地,可以形成二級庫區,面積9平方公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劉建國和王輝說,他們通過GIS軟件分析高壩系統,發現這些大壩可以在短時間內阻擋960毫米的連續降水,相當於抵禦該地區的百年壹遇洪水。

築壩用的材料是“泥包草”。考古領隊王寧遠說:良渚人的家在沼澤平原邊上,下面是泥,上面長著草。他們可以在家裏拿。然後,先把地上的草割下來,用鏟子把草下的泥割開,卷在草地上,用蘆葦捆起來。而且因為草和泥都用完了,壹秒鐘就變成河了。他們只需要開著私家車——家旁邊“停車庫”裏的小竹筏,把草包運到那裏,就很輕松了。這比我們現在做的更省時省力。“是壹次性的事情,因地制宜。”王寧遠說,“草裹泥很小,軟而可塑,緊貼在外面的草莖上,所以疊起來後,彼此貼得很緊,根本不會漏水。”

老虎嶺泥包草區劃現狀

經過勘探,考古學家發現大壩上所有的草和泥都放在水面附近。說白了就是離洪水受力的位置很近,防洪的作用壹目了然。

根據北京大學年代學實驗室的碳14測年數據,測量了7個壩樣,即覆泥草。結果表明,時間在距今4700 ~ 5100年之間,屬於良渚文化早中期。

在唐山上發現了良渚人的墓葬和玉器作坊,在老虎嶺的壩上發現了良渚時期的溝渠,裏面有良渚文化的陶器碎片。

專家認為,良渚的人工堤壩不僅抗洪,而且在交通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說白了就是方便日常出行。良渚時期,像汽車這樣的輪式交通工具和配套的道路系統是不存在的。當他們出去的時候,他們在水邊劃船和散步。所以築壩可以蓄水,這個蓄水量可以形成壹個連接多個山谷的輸水網絡。有專家做過測算:比如高壩系的崗公嶺、老虎嶺,滿水時可沿河谷航行約1500m。

老虎嶺大壩壩體航拍照片

墊子上的牛鼻孔

在美人地很多木樁的墊子上,我們發現了可以用繩子綁起來的“牛鼻孔”。這說明木樁都是靠水路運輸的。

  • 上一篇:古人在深山密林深處隱居靠什麽生活?
  • 下一篇:求古代女師男徒小說,師徒情緣。。。女主嫵媚又冷!簡單介紹壹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