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桂湖的桂花是楊勝安從月宮摘下來的。壹天晚上,楊勝安在書房裏睡著了。魁星睡著了,問楊勝安要不要去月宮奪桂冠。楊勝安答應了。於是魁星命令西海龍王帶楊勝安飛到月宮去摘桂冠。當他到達月宮時,楊勝安看到了壹座宮殿和壹棵非常高的桂花樹。他艱難地爬上去,摘下桂枝,回到書房。後來楊勝安進京,中了頭獎。
明朝末年,新都有個叫劉吉祥的小販。他從狀元楊勝安聞到桂花香的書房裏得到靈感。他采集新鮮桂花,擠出苦水,用糖浸潤汙漬,與蒸米粉、糯米粉、熟油、提取糖混合,成箱出售,取名桂花糕。桂花糕壹經售出,人們爭相購買。後來,當地的“天順榮”和“武陵軒”糖果店傳承了這種蛋糕的制作,並不斷提高質量,使桂花糕成為鹹寧的知名特產。
新都縣素有“香城”之稱,名字來源於市內美麗的人工湖。據縣誌記載,明代鄭德、嘉靖年間,著名學者、文學家楊慎在家中湖邊遍植桂花樹,並寫下名篇《桂湖曲》,後被城中百姓稱為“勝安桂湖”。民國初年,改名為“桂湖公園”,升級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壹個頗為拗口的園名:“楊勝寺桂湖”。
傳統工藝制作的桂花糕絕對不會添加任何香料。上世紀80年代以前,每到桂花盛開的時候,新都縣城的大街上總能看到“大量收購新鮮桂花”的告示。熟糯米粉、鮮桂花、碎冰糖粒是桂花糕的三大基本元素,用模具壓成小長方形,裝進紙箱就可以賣了。
打開盒子,只見粉紅色的桂花糕整齊地躺成兩個方陣,小米粒大小的桂花依稀散落其中,像是藝術大師隨手撒在壹張白色畫布上的作品,顏料呈深黃色。拿起壹塊放入口中,門牙剛嘗到糯米粉的軟糯質感,舌尖立刻敏感地接受了甜絲絲的信號。隱藏在蛋糕粉深處的香味此刻變得越來越強烈,難以形容的香味在口中震蕩,然後沿著“天庭”再次沖進鼻腔再將信息傳遞到大腦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