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教,中國少數民族宗教的壹種,與道教有著密切關系。梅山教以起源於湘中的梅山而得名,作為梅山教發祥地的古梅山文化區,地跨湖南邵陽、益陽、婁底、懷化等市縣。中國南方的瑤、壯、苗、白、水、土家、仫佬、仡佬、毛南、侗等少數民族族群,都不同程度地信仰梅山教。梅山教尊奉「梅山啟教」張五郎,木雕的張五郎神像兩腿朝天、雙手撐地,被稱為「翻壇倒掛張五郎」,又簡稱為「翻壇倒立」。梅山教深受道教影響,道教的太上老君、張天師、玉皇、三元也為各族梅山教普遍敬奉。在梅山教的神靈系統中,道教神仙多與少數民族神祇同壇供祀,如各族梅山教多在上壇祀太上老君,中壇祀歷代祖師,下壇祀梅山啟教翻天倒掛張五郎。此外,尊崇道教神明三元,也是梅山教的顯著特點。在信仰梅山教的南方少數民族中,梅山洞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地名。尤其是在瑤族歷史記憶中的梅山,更被視為瑤人祖先的居地。梅山教信仰中的道教因素,與道教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傳播有關。歷史上梅山教在傳播過程中,滲進了苗、侗、水、白、仡佬、仫佬等民族的信仰。梅山教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傳播並對不同族群產生影響,是中華民族多元壹體格局在宗教文化上的反映。
張澤洪:〈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梅山教〉,武漢:《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