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的梅花詩
古今吟詠梅的詩詞不下千篇,最早的壹首是陸凱的“贈範曄”:折梅逢驛使,寄予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壹枝春。
陸凱與範曄是好友,常以書信來往。北魏景明二年,陸凱率兵渡過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於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範曄,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把壹支梅花裝在信袋裏,暗暗捎給好友範曄。
範曄拆開信壹看,裏面赫然放著壹枝梅花,並有詩壹首。範曄被陸凱這種壹身清白、忠貞愛國、盼望祖國早日統壹的精神所感動,黯然淚下。
這件事傳出以後,被南北兩方文人稱贊不已。後人以“壹枝春”作為梅花的代稱。也常用作詠梅和別後相思的典故,並成為詞牌名。
2、望梅止渴
有壹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出外打仗,天氣熱得出奇,又找不到水源,幾萬人馬喝不上水,情況相當危急,曹操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們知道前面有壹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坡就到梅林了。
士兵們壹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此故事最早記載於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譎》中,望梅止渴充分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和隨機應變的才能。
3、壽陽公主梅花妝
“太平預覽”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某日仰臥於含章殿下,殿前的梅花樹被微風壹吹,落下來壹朵梅花,不偏不正正好粘在公主的額上,而且怎麽也揭不下來。
三天之後,梅花被清洗了下來,但公主額上卻留下五個花瓣的印記,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都想效仿於是就剪梅花貼於額頭。壹種新的美容術從此誕生,當時被稱為“梅花妝”。
這種裝扮傳到民間,成為民間女子、官宦小姐、及歌妓舞女們爭相效仿的時尚妝容,壹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到宋代以後,女子漸漸不貼花鈿了,但後來只要形容艷妝或精致的妝容,就用“梅花妝”壹詞。
4、王昭君香魂歸故裏化作梅花
傳說正月梅花的司花神是王昭君,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壹的王昭君,具有梅花俏麗冷艷,超凡脫俗的容貌,還具有梅花高潔無畏奉獻的精神意蘊,歷代有關王昭君繪畫多用白雪紅梅作為背景,來隱喻身穿防雪戎服,騎馬懷抱琵琶的王昭君。
王昭君深明大義,舍身和親,敦眭汗胡的豐功偉績,歷來就受到人們的頌揚。歷史學家翦伯贊賦詩評價說:漢武雄圖載詩篇,長城萬裏通烽煙,何如壹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正如青冢墓碑上所刻:壹聲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5、青梅煮酒論英雄
建安五年,董承約會劉備等立盟除曹。劉恐曹生疑,每天澆水,種菜。曹聞之後,設樽咀,盤置青梅,壹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以論天下英雄,曹當時是以試探的心理來的設宴的,而劉則誠惶誠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懷疑。
曹操與劉備,壹個如升龍,躍於雲上,虎視天下,所謂視天下無壹物,曹操的措詞是何等張揚。而劉備似隱龍,因為時機沒到,羽翼未豐,還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在談吐中步步後退,在危機的時候又能急中生智,巧渡難關,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6、梅花香自苦寒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此兩句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梅花香自苦寒來,意思是捱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梅花香自苦寒來喻意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壹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征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壹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梅花迎雪吐艷,淩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壹代又壹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梅的品格與氣節就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