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副研究員邱永生在王鍇信任的目光中,緩緩走進了封閉了兩千多年的墳墓。正如他們後來判斷,楚王下葬後百年內,墓被知情人盜走,楚王的玉棺被打開,屍骨被拔出。楚王的金線玉衣是由3400塊片玉制成的,但大部分金線被去除,變成了純玉衣。玉棺也被損壞,楚王的屍骨被踢得四分五裂。頭骨在東,下顎在西,肋骨散落了壹地,地上還有大量的碎玉和銅公章。
突然,黑暗的墓室裏有了壹點微弱的光,邱永生和同事們小心翼翼地向發光的地方走去。在楚王的玉棺前和嬪妃墓旁,他們發現了幾顆夜明珠。這些珠子已經被地下水侵蝕了2000多年。雖然表皮已經脫落,但是直徑還是0?6 cm,而且所有顆粒都飽滿明亮。
雖然墓被盜,但內墓的三個耳室卻幸免於難,得以保存。共出土文物2000余件(套),包括金、銀、銅、鐵、玉、漆、陶、骨等遺物。出土了200多件玉器,包括喪葬、禮儀、裝飾和日用玉器。葬玉包括玉衣、玉壁、鑲玉木棺、玉盤等。禮儀玉包括玉閣、龍玉擺件等。裝飾玉包括玉壁、玉黃、玉環、龍形墜飾、玉牙、心形墜飾、玉墜、玉舞女、玉劍飾等。日用玉器包括玉石、高足杯、玉枕、玉帶鉤等。從整體上看,漢墓出土的玉器深邃、挺拔、傳神,代表了楚國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出土的玉衣是用4000多塊上好的和田玉制成的。玉器小巧玲瓏,有的只有0.5厘米見方,玲瓏剔透。是目前發現的最好的玉衣,堪稱絕世。出土的戈、戟、矛、鈹、棺、劍等兵器,填補了漢初冷兵器研究的壹大空白。比如出土了幾捆銅鈹,都是實用兵器,有兩種尺寸,很清晰的展示了這種兵器從秦末到漢初的演變過程。漢墓出土印章200余枚,陶土80余件,其數量只有歷代王陵見過。封泥的內容可以分為三類:楚國朝廷官員、武官和地方官員。封泥的發掘為研究西漢初年的官制、區域地理、印章制度以及壹國與地方的行政關系提供了詳實的資料。漢墓出土的銀盆是漢代發現的最大銀器,金扣帶是迄今發現的最好的胡式腰帶。根據獅子山漢墓規模較大,主體建築較為狹窄,結構缺少廁所和排水設施,施工粗糙,兵馬俑倉促掩埋。這個楚王墓和地面上的皇宮幾乎壹樣,隨葬品也包括楚王生前用過的所有東西。這些精美的文物系統地展示了西漢時期楚國的歷史風貌,填補了漢初中國考古學的大量空白,因此被稱為“1995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
1995建成對外開放。陵墓龐大宏偉,隱藏在海拔54.3米的主峰腹部,南北總長117米,石刻體積5100立方米,墓區面積850平方米。陵墓橫豎分設,結構獨特,240平方米的土堆天井別具壹格,前無古人。
1999 65438+2月,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研究所對楚王墓出土文物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科技人員通過對金屬成分和金相組織的測定分析,確定該墓出土的所選鐵制兵器、鐵鑿子、鐵板為炸鋼制品,這是我國迄今為止最早的炸鋼制品,說明我國炸鋼技術的發明不晚於公五千65438+。?
2004年5月,南京大學考古隊和楚墓管理處利用遙感技術對附近地區進行了探測。反饋的資料顯示,楚墓北側確實有大型洞窟,初步推斷為與貴族合葬。2004年9月16日,兵馬俑神秘人物在徐州楚墓東北50米處再次被發現。有兩個大型祭祀坑,長3.4米,寬2.2米,用石頭砌成。壹號祭祀坑內有多個直徑約70厘米的大骨灰盒和瓦片,二號祭祀坑比壹號祭祀坑淺得多。140多個彩陶俑有規律地排列在坑的東南角。考古人員在距離壹號坑數米遠的地方發現了三號祭祀坑。兵馬俑、楚王墓、貴族墓和祭祀坑的相繼發現,使考古學家得出結論:該地區是以楚王墓為核心,被兵馬俑、貴族墓和祭祀坑包圍的大型墓地。
與古代皇帝地下侍衛合葬的漢兵馬俑的發掘,意味著在海拔只有61米的地方,壹定隱藏著壹座宏大的陵墓。歷經6年、3次耗資巨大、收效甚微的大規模盜墓,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的考古人員不願放棄,他們從當地農民的話語中敏感地嗅到了“墓”的信息,即山上有壹座帶紅芋頭窖的老房子。因為山上積土並不厚,如果有地窖的話,這個地方積土會很深,只有壹個解釋,那就是“墓土”。
王鍇激動地說:“作為壹名考古學家,我很幸運壹生中能遇到這壹次。我遇到過七次,這壹次是我壹生中最大的榮耀。”東漢時期,玉衣的使用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皇室可以使用金玉衣服,王子只能使用銀玉衣服。西漢時期,玉衣制度並不嚴格,所以有金、銀、銅或絲等。屬的差異主要取決於經濟實力。
由於獅子山楚王墓曾被盜,出土的金玉衣部分玉件破損嚴重,完整的玉件只有2000多件。幸運的是,徐州火山西漢劉賀墓出土了壹套完整的銀白色玉衣,未被盜擾,並於1997年修復,為獅子山銀白色玉衣的修復提供了參考和依據。由於盜墓嚴重,金縷玉衣從墓中被挖了出來,金縷玉衣幾乎全部被拿走,多件玉衣被毀,散落壹地。徐州博物館組織國內專家,歷時1年4個月。經過編號、清洗、拼寫等程序,終於修復了這個國家的寶藏。
修復後的玉衣陳列在徐州博物館展廳最顯眼的位置。玉衣選用上等的和田玉白玉,潤澤晶瑩。玉器有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月牙形等形狀。最大的鞋底片近9平方厘米,最小的手套片不到1平方厘米,有的還不到1毫米厚。玉件表面拋光,光潔度高,沖壓工藝規範。目前國內完整復原的玉衣有7件。壹件玉衣由2000多件片玉拼接而成,而這件玉衣使用了4248件片玉,所穿金線將近1.576克。它是中國出土最早、玉器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湛的玉衣。修復後的金縷玉衣長1.74米,從頭到腳連在壹起,非常像古代鎧甲。由於玉片與金絲長期接觸,有的玉片已經發黃,有的玉片散落後落在青銅器上,所以呈現明顯的翠綠色。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玉料是從遙遠的新疆運來的,然後對每壹塊玉進行鉆孔打磨。需要許多特殊的金絲來編織玉器,制作壹套“金玉衣服”所需的人力和物力是驚人的。但對永生的狂熱追求,導致了玉衣等葬玉的高度發展。西漢人認為魂與魂是相互依存的,而魂是依附於肉體的。只要肉體不滅,人就可以保留靈魂,在陰間繼續原來的生活。王公貴族認為,美玉體現了天地精華,穿上玉衣,屍體不會腐爛。所以不僅死後穿玉衣,就連頭上的七竅,甚至下陰、肛門都配有玉蓋或玉塞。獅子山埋葬的楚王,葬在壹個長280 cm,寬1108 cm,高108cm的玉棺中。壹面彩繪,壹面鑲嵌各種形狀的玉盤,數量達到2095件(修復後),鑲嵌玉石面積接近9平方米,且多為新疆瑪納斯河流域的碧玉。棺體和棺蓋由兩部分組成,為外棺。還有壹套彩繪漆木棺,棺內安放著裹著金線玉衣的楚王遺體。如果金線玉衣也算是壹具屍體的棺槨,那麽楚王用的是三套棺槨,符合禮制關於諸侯三棺的規定。鑲玉漆棺制度所消耗的財力,是西漢諸侯國乃至中央王朝難以承受的。東漢朝廷規範了玉葬制度,保留了玉衣,廢棄了玉棺。因此,在考古發掘中,玉棺甚至比玉衣更為罕見,獅子山出土的玉棺為全國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