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也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熏陶和學習。它不僅涉及到個人偏好和審美取向,也包括文化修養、社會常識、歷史等很多層面知識的涉獵和積累。我在這裏舉個小例子:每當我看到文物專家以嫻熟的眼力來鑒賞壹件古玩時,我都非常欽佩,因為我知道他們的評估絕不僅僅是靠直觀的感覺,那犀利的目光中含有多少文化功力和知識底蘊啊!
歌曲欣賞
音樂欣賞也是培養出來的。開始,當我們情不自禁地喜歡上壹首好歌,或是壹首優美動聽的樂曲時,會因此而對音樂有了興趣。興趣的萌生是自然的,因為我們身邊不乏歌聲和樂聲。那節奏鮮明、旋律優美的音樂俯拾皆是,充斥於我們的生活。但興趣的培養則需要花費心血,不可能壹蹴而就,對於那些更加深奧和復雜的音樂,欣賞起來需要與之對應的知識和修養,比如欣賞漢高祖劉邦賦詞的《大風歌》,漢朝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琴歌),唐朝王維的《陽關三疊》(歌歌),宋朝蘇軾的《赤壁懷古》及宋朝姜夔作曲的《揚州慢》、《杏花天影》等等。欣賞這些歌曲已經不那麽帶有普遍性了,但在壹些聲樂及器樂的音樂會上還會聽到用這些曲調改編的聲樂和器樂曲。如果不了解它們誕生的原因,就不能很好地去欣賞。這些樂曲都有豐富的歷史背景,詞、曲作者也都非同尋常,欣賞這些歌曲在某種意義上是回顧歷史,追憶往昔。沒有對那個時代社會環境、人文思想的了解,就很難感同身受,從而降低了聆聽它、欣賞它的品位。音樂是社會生活的印記和生命的映像,它的旋律充滿了時代畫面和人的心靈之聲。每首歌曲都有可能是壹個完整的故事,壹段感人的佳話,或悲壯、或淒涼、或委婉……即使是中國近代的藝術歌曲也概莫能外,比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劉半農詞,趙元任曲)、《我住長江頭》(宋朝李之儀詞,青主曲)、《玫瑰三願》(龍七詞,黃自曲)等,這些久遠的歌曲至今被人們詠唱,仍回響在舞臺上。歌聲依舊,時光荏苒,崢嶸歲月永記心頭。
還有很多外國藝術歌曲的保留曲目,尤其是18、19世紀的古典藝術歌曲,像莫紮特的《渴望春天》;舒伯特的《搖籃曲》、《鱒魚》、《魔王》;門德爾松的《乘著歌聲的翅膀》;拉赫馬尼諾夫的《春潮》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經久不衰的傳世佳作,不僅曲調優美動人、起伏跌宕,而且鋼琴伴奏也十分精湛,和聲和織體都非常考究,成為欣賞這些大師們作品時需要關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在這裏舉壹個舒伯特的例子。舒伯特喜歡為歌德的詩譜曲,天才音樂家與偉大詩人珠聯璧合,創作了歌曲《魔王》。在這首歌曲中,舒伯特用不同的聲調為四位角色定位:誘惑的魔王、驚恐的孩子、堅強的父親和平靜的敘事者。這首歌曲創造了藝術奇跡,有奇異的想像、豐富的故事、錯落有致的歌曲和美妙的伴奏,令人陶醉,美不勝收。
歌曲欣賞壹般是引發我們興趣入門的品類,雖然種類繁多,但終因為篇幅較短,旋律、結構簡單,加之有歌詞的輔助,比較容易理解,而另壹些作品,比如室內樂,在欣賞上就有壹定難度了。
室內樂欣賞
在欣賞室內樂這種音樂體裁時,我們先要了解壹下它的產生。早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之前,室內樂就已存在。最早的室內樂是指王公貴族在皇宮或是貴族的大客廳中演奏演唱的音樂,主要是區別於在教堂或是在劇場和廣場上演奏的正規、場面宏大的宗教音樂。早期室內樂的演奏主要用琉特琴(壹種彈撥樂器)、哈普希科琴(撥弦古鋼琴)以及壹些管弦樂器,曲目是壹些宗教和世俗的聲樂、器樂曲,但比較簡單,到了巴洛克時期才逐漸豐富起來。高聲部壹般是用小提琴、長笛及雙簧管來演奏,低聲部用大提琴及大管來演奏,中聲部則用琉特琴和哈普希科琴來演奏和聲以及流動的伴奏織體,比初期細膩豐富多了。
到了巴洛克的晚期,被尊稱為“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的奧地利作曲家海頓(1732-1809)賦予了室內樂新的活力,使這壹形式得到充實和發展。他確立了弦樂四重奏的典型演奏形式,並使這壹形式成為室內樂最常見的演奏形式。在這之前,宮廷樂隊的編制並不固定,壹是根據權貴們的好惡來選擇樂器,二是根據現有條件因地制宜地創作。海頓作為創立古典音樂的領軍人物,集巴洛克音樂之大成,寫了八十多首弦樂四重奏,僅次於他的交響曲(壹百多部)。在海頓早期的弦樂四重奏中(1755—1760),五個樂章的組曲傾向很明顯,這主要是受到巴洛克時期的大師巴赫的影響所致。巴赫在他的《英國組曲》及《法國組曲》中,以各種舞曲作為這些組曲的主要成分:像《阿拉曼德舞曲》(Allemande)起源於德國的民間舞蹈,平穩而流動;《庫倫特舞曲》(Courante) 起源於法國的舞蹈;《小步舞曲》(Minuet)起源於法國優美而高雅的宮廷舞蹈;《薩拉班德》 (Sarabande)是西班牙的壹種輕慢而矜持的舞蹈,起源於東方;《加沃特舞曲》(Gavotte)常伴有仿風笛音調的《繆賽特舞曲》(Musette)。所以在巴赫的初級鋼琴曲集(俗稱《小巴赫》)裏,對於這第13首舞曲的名字,不同時期常常有不同的叫法。有時稱為《風笛舞曲》,有時稱為《加沃特舞曲》,有時又叫《繆賽特舞曲》。除此之外,還有源自著名的波蘭民間舞的《波羅乃茲》舞曲;較歡快的《布列》舞曲(Bourree),以及情緒熱烈、壹般作為組曲結尾的《吉格》舞曲(Gigue)。以上提到的這些歐洲各國的舞曲,情緒、速度各不相同,風格各異,所以經常作為組曲的常用素材在室內樂的演奏中出現,當然隨著不斷地發展,後來序曲、進行曲等也加入進來,使室內樂的題材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