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年羹堯,人們最大的印象大概就是《雍正王朝》裏杜誌國的形象,為人狠辣,殺人如麻。他在平定西藏和青海中立下了赫赫戰功,那麽為什麽卻遭到了賜死的命運,真的是應驗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嗎? ?
年羹堯,字亮功,號雙峰,同進士出身。官至川陜總督、撫遠大將軍,並加封壹等公,可謂位極人臣。
他在平定西藏叛亂和平息青海羅蔔藏丹津中立下無人可及的戰功,並在雍正即位之初起到了穩定局面的作用,因此被雍正視為左膀右臂,人稱: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 ?
在雍正即位初年的時候,年羹堯主要起了兩個作用:
壹是替代十四阿哥允禵的位置。允禵也參與了“九龍奪嫡”且歷來與雍正不和,何況他長期在外帶兵,因此雍正對他頗有忌憚。
二是平定青海羅蔔藏丹津的叛亂。雍正元年,清廷晉封察罕丹津為黃河親王,引起羅蔔藏丹津的不滿,隨即叛亂。恰逢此時允禵離開西寧回京奔喪,遂用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嶽中琪為奮威將軍,平定了這場叛亂。
在這壹時期,雍正與年羹堯的君臣關系可以說是蜜月期,雍正依靠年羹堯穩定了江山,年羹堯依靠雍正獲取了權力和地位。 ?
(圖)年羹堯(1679年—1726年),中國清朝名將。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壹等公,高官顯爵集於壹身。
雍正二年十二月,年羹堯在入京覲見雍正後奏報返回西安的情形。
在此奏折中,雍正作了長篇批示,告誡他:
“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為君者,施恩易當恩難,當恩易保恩難,保恩易全恩難。若倚功造過,必致返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雍正用罕見的長篇大論來強調:功臣不易,而帝王保全功臣更不易。朱批寓意深刻,但警告之意溢於言表。
那麽雍正為何會警告他呢?
具載,年羹堯入京覲見雍正路過直隸時,命直隸總督李維鈞和巡撫範時捷跪道送迎。入京後,他的車馬行駛在專供皇帝行駛的禦道上。覲見雍正時,“天子禦前箕坐,無人臣禮”。
這些做法,在皇權至上的雍正帝看來是臣子絕對不可以僭越的。縱觀朱批,雍正帝更多的是苦口婆心的規勸,希望年羹堯幡然醒悟。
因此說雍正之後殺年羹堯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實非持平之論。 ?
但從後來的情形看,年羹堯並未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變本加厲,絲毫不知道收斂。
雍正三年正月,年羹堯指示陜西巡撫胡期恒參奏陜西驛道金南瑛,而金南瑛卻大有來頭,是雍正心腹十三阿哥怡親王的人,雍正認為這是年羹堯打壓怡親王,結黨營私之舉,不予準奏。雍正也私下批示臣子與年羹堯劃清界限,對年羹堯的不滿公開化。
他在批示這件事的朱批中說:“妳實在昏聵了,胡期恒這樣的東西,豈是妳年羹堯在朕前保舉的人,豈有此理!妳忍得如此待朕,朕實愧而下泣,即此字,朕實含淚對燈書成者,時常將頭擡壹擡,將心撫壹撫,朕亦時常如此自問也。” ?
(圖)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康熙六十壹年(1722年)十壹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此類的朱批還有很多,然而年羹堯卻不知悔改,肆意妄為,最終導致了事情到達無可挽回的地步。
雍正三年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的祥瑞。
群臣上書稱賀,年羹堯也上書稱賀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但字跡潦草,並且把“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訓斥說年羹堯“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
隨即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恒革職,署理四川的提督納泰調回京城,防止其作亂。
四月,解除了年羹堯川陜總督的職務,並命其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然而此時年羹堯卻不速速赴任,致使雍正勃然大怒,壹並革掉杭州將軍的職務,並著手查處年羹堯貪汙受賄,結黨營私的罪名。 ?
直到此時,年羹堯方才意識到,雍正是下定決心要處置自己了。他便上書向雍正求饒,希望看在平定青海之功上,對自己網開壹面。
他上書道:“臣今日壹萬分知道自己的罪了,若是主子天恩,憐臣悔罪,求主子饒了臣。臣年紀不老,留下這壹個犬馬,慢慢地給主子效力。”
雍正此時還看在年羹堯之妹年妃的份上,沒有決絕的處置他。
但這年十壹月,年妃病逝。
十二月,年羹堯就被逮至京城,經過大臣的參奏會審,羅列了九十二條罪狀。單壹條就足以殺了年羹堯,但雍正念其平定青海之戰功,不忍加極刑,賜其獄中自盡。 ?
(圖)清朝中國歷史最後壹個封建王朝,***傳十帝,享國二百六十八年。
雍正對年羹堯的情感,並非全是帝王的統禦之術,也有真情流露的壹面。
年羹堯的手腕、臂膀有舊疾,以及年的妻子得病,雍正都再三垂詢,賜送藥品。對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以及年貴妃的情況,雍正也時常以手諭告知。甚至在給年羹堯的朱批中也常常流露出對他的賞識,遠非君臣之情可以概全。
賜死年羹堯數年之後,雍正帝還有壹次對大臣們說:“人十成明白,有力量,像年羹堯。奏對甚得當,將來可大望成人。”
可見,雍正對年羹堯才具的賞識並沒有因其獲罪而被否定。
縱觀雍正時期,得到雍正重用的像鄂爾泰、李衛等封疆大吏,雖沒有博學多才,卻是治理地方的能吏,他們始終恪守君臣之道,絲毫不敢僭越,終得善終。
由此可以窺探出雍正的用人之道,依次是君臣、才具、品德。年羹堯的死,不是因為他權勢過大,在皇權至上的清朝,臣子的生殺予奪只是壹句話的事。
也不是因為他品德惡劣,雍正朝貪汙腐敗不止年羹堯壹人,只要不過分,雍正還是默許的。
他的死,是因他竊弄威權,擅作威福,僭越了君臣之別。
在專制集權的時代,威脅了雍正對巍巍皇權的乾綱獨斷,有不得不殺之理由。
文 |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