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清代刀劍及兵器裝備的記載

清代刀劍及兵器裝備的記載

清代刀劍及兵器裝備的記載

關於清劍的形制,首先要分析其來源。建國以來,劍無外乎幾個來源:壹是滿族女真劍,主要是滿族入關前制作的劍,先繼承了金元劍。這有幾個原因。第壹,遼東長期被蒙古控制,女真各部都相當蒙古化。其次,女真與蒙古各部往來頻繁,雙方通婚貿易不斷。

萬歷十七年,努爾哈赤重組軍隊,分為環刀軍、錘軍、弦紅軍、能射軍。其環刀與金元相似,刀柄短而彎曲。黑韃靼人有環刀,效果差不多,輕而鋒利,目標小而偏...根據《搜山圖》中的環頭彎刀可以看出,它是彎扁的,沒有脊,尖端窄而尖。長度較短。搜山圖中還有壹把環首直刀,形制與宋手刀相似。由此可以判斷,元環刀與搜山圖的環頭彎刀相似。

這樣的話,建州的環刀應該和這個造型差不多。那麽這是否意味著它必須如此呢?否則,由於北方民族曾深受明朝和朝鮮的影響,吳北之畫的北方寇服飾與後金相似,其兵器既有窄邊彎刀,也有宋明寬邊手刀,稱為雁翅刀。

於是就提到了建州軍的第二個武器來源,明軍的刀劍,明軍的刀劍不僅有復制還有賞賜,比如努爾哈赤使用的禦劍,就是萬歷年間那位叫努爾哈赤龍虎的將軍給的。這把劍放在盛京,並不是傳言中的幾十斤重的東西。這是努爾哈赤真正用過的太祖高皇帝禦劍。

在明朝軍隊中使用劍並不常見。只有中高級軍官佩戴劍,劍更多的是作為指揮的象征。明軍主要使用大刀,清代稱大刀。明軍腰刀有延陵刀、柳葉刀刀、燕翅刀之形,清代均有延續。其中荷蘭人見到順治後畫的油畫顯示,漢族武官佩戴窄邊燕陵刀,韃靼武官佩戴寬邊燕翼刀。

根據禦制禮器的制度可以看出,藤牌營使用的刷刀是柳葉刀式的(刃長2尺2寸,寬1寸,長2尺8寸,手執丁佩的刀長1寸6分),但清朝八旗中最常用的是延陵刀。從皇帝的扈從到太子貝勒的刀,士兵的刀都是延陵的刀,只有長短刀有等級限制。之所以只討論清朝中前期,是因為在清朝中後期,大量的民間形式進入軍隊,已經不能用常理來看了,與建國後的金劍沒有傳承關系。

那麽,是否意味著順治1655年訪荷的畫作,表明八旗武官必須使用雁翅刀?不是,皇太極的禦腰刀就藏在沈陽故宮。是壹把延陵刀,全長94厘米,刃長75厘米,寬4厘米,厚0.6厘米。這把刀是實用刀,刀刃上還有打鬥的痕跡。刀刃有雙血槽,在葉尖四分之壹處背脊,上血槽到反刃,下血槽直通葉尖。這種形制壹直沿用到清朝中前期,從皇帝的扈從到清初的八旗兵劍。士兵的劍很短,刃長只有69厘米,寬只有3.3厘米。

士兵的佩刀和皇太極的禦用佩刀的長短寬窄差別不壹定是時代的差別,很可能是檔次的差別。《禦禮圖式》中規定皇帝的扈從佩刀長三尺,寬約九十六厘米,厚九分,長二尺壹寸七分。太子郡王培道長2尺7寸,寬1寸2分,厚2分。官刀的尺寸從總長到刃長和刃寬都低於禦刀。現存的高官佩刀長67-69.5厘米,厚0.68-0.7厘米。在士兵的馬刀中,簡瑞英的梯刀長度與士兵的馬刀相同,但刀身長度增加了壹寸。

說明在晉末清初,燕翼刀實際上是和燕陵刀結合在壹起的。這是否意味著寬刃的燕翼刀比厚背的燕陵刀重?很難說。明軍的燕翼刀不多。《姬曉新書》或《吳北之訓錄》所繪腰刃形為柳葉刀,現存實物中多有燕陵刀。到了後期,日本的腰刀更傾向於延齡刀。如明代中期銀、八寶、草紋交錯的燕翼腰刀,刀身較大,全長96厘米,刀長77厘米,刀寬4厘米,刀寬5.2厘米,刀厚0.8厘米,刀身開雙血槽,直抵刀刃。

不過燕翅刀不太適合打馬,而且重量較重,不適合馬上砍。火器發展後,明軍逐漸用輕型鎖子甲和棉甲代替了笨重的舊式鐵甲,燕翅刀也很快被元式燕陵刀和柳葉刀所取代。建州作為它的對手,沒有破甲的必要,應該不會對燕翼刀有太多特別的偏愛。

他們仍然更多地使用柳葉刀和炎陵刀。這兩種刀輕巧靈活(明定制,腰刀12兩壹斤),刃薄而鋒利,刺切皆宜。比只砍壹把鵝翅刀更適合騎乘戰術。長期以來,人們都說建州的步兵騎射很好。其實建州早在混戰中就依靠其步兵攻城奪寨,女真各部門在混戰中為城寨之戰而戰。

清初還有壹種獨特的刀法,就是直背彎刀。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禦刀。此刀長89.5厘米,寬3.8厘米,厚0.75厘米,背斜寬,刀身平。刀柄和刀身約3: 2,是壹把破斷力強的踏步刀。有網友稱之為關東掃地機。清軍確實有三種彎刀,頭寬背厚,但都是綠營用的,甚至連五種雙手軍刀都是綠營用的制式武器。我不知道這把彎刀是哪來的。

綜上所述,可見建州時期的刀主要以環頭刀如雁翅刀或環頭彎刀為主。後金時期,雁翅刀《柳葉刀》被廣泛使用,但在清初,雁翅刀已經很少見了,柳葉刀也僅限於騰牌營等特種部隊使用,雁翅刀幾乎統壹了佩刀界。但是,無論哪種刀,它的背都是最厚的。目前現有實物不會超過0.8 cm,遠沒有大家想象中的厚背,感謝武俠小說和電影。

  • 上一篇:夢見鑰匙和銅人,好嗎?
  • 下一篇:民國時期的紙錢值錢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