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導人之壹,廣東新會人。和康有為壹起,倡導變法維新,並稱"康梁"。早年所作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頗有特色。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梁啟超故居位於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飲冰室位於河北區民族路46號。這兩所住宅是民國初年梁啟超購買周國賢舊意租界西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為意式兩層磚木結構樓房,建於1914年。主樓為水泥外墻,塑有花飾,異型紅色瓦頂,石砌高臺階,建築面積1121平方米;書齋"飲冰室"為淺灰色兩層洋樓,建於1924年。首層為其書房,二樓做臥室和會客。梁啟超後期著述均於此完成。"飲冰室"系意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專為其設計,造型別致典雅。建築面積949.50平方米。
吉鴻昌故居
吉鴻昌故居坐落法租界40號路(今和平區花園路5號),是壹座三層小洋樓。初建於1917年,由沙得利工程司設計,***有樓房11間,平房2間,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紅機磚清水墻。
吉鴻昌,河南省扶溝人。生於光緒二十壹年(1895),1913年從軍,歷任團、師、軍長,寧夏省主席、二十二路軍總指揮等職。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因反對內戰,拒絕執行蔣介石向紅軍發動軍事進攻被迫解職,攜眷出國考察。1932年“壹二八”上海淞滬之戰爆發後毅然回國。1933年與馮玉祥、方振武在察哈爾組建抗日同盟軍,任前敵指揮,曾收復多倫。
吉鴻昌於1930年以有余堂名義買下法租界40號路這座樓房。1933年抗日同盟軍在蔣介石與日本侵略軍夾擊下失敗,吉鴻昌返回天津住在這裏,繼續進行抗日活動。他在這所住宅樓內籌措經費,搜集武器,進行秘密革命活動。為了適應地下工作需要,將這所樓房進行改造,將二樓的三個門改成七個門,使樓內門門相通,間間相連。樓上南側做客廳,墻壁上懸掛吉氏親筆所書條幅:松間明月長如此;身外浮雲何足論。三樓是地下黨秘密印刷室,樓下為接待地下黨員住房。院墻爬滿藤蘿,使這座紅樓熠熠生輝。
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壹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張學良,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東北講武學堂畢業,歷任旅、師、軍長,軍團司令、東北保安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北平綏靖主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西北“剿匪”總司令等職。1936年張學良與西北軍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國***合作、全民抗戰基礎。
張氏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建於1926年。兩幢***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占地面積1.495市畝。
該所建築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臺;室內寬大考究,內部樓梯、地板、門窗等均采用菲律賓木料;衛生設備具全,院內廣植草坪。
該樓以張壽懿(張作霖五夫人)名義購自法國領事館。1949年後張壽懿去香港,由其子張學銓管理出租。1956年進行私房改造後由國家經營,1960年改按公產掌管。
張自忠故居
張自忠故居先後有兩處。壹處在河北大經路天津市政府內後院(現河北區金鋼橋醫院);另壹處在英租界倫敦道(今和平區成都道60號)。
張自忠,字藎忱,山東臨清人。生於光緒十七年(1891),宣統三年(1911)考入天津法政學堂,1914年從軍,曾先後任西北軍團、旅、師長,開封軍官學校校長。九壹八事變後,日軍侵犯長城,二十九軍奮起抵抗,張氏率三十八師在喜峰口、羅文峪大敗日軍。七七事變後,張又化裝出走後方,任五十九軍軍長,在臨沂、臺兒莊戰役中功勛卓著,後升為三十三集團軍司令,轉戰鄂西、豫南等地。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襄河壹線截擊日軍主力,身陷重圍,壯烈犧牲。
張氏在任天津市長期間,於1936年8月以慶安堂名義購得英租界倫敦道厚德堂川記空地壹塊,計4.356市畝,建成樓房壹所(成都道60號)。主樓三層,後樓二層,***16間,院內另有平房14間,建築總面積1400余平方米。主樓壹樓有會議室;二樓設兩座平臺;三樓有屋頂平臺;後樓壹樓為餐廳,二樓為書房。進大門右側平房也設有會議室,左側平房為傭人住房及門房。這所住宅現為天津市民政局辦公宋哲元故居
宋哲元,字明軒,山東樂陵人,光緒十壹年(1885)生。光緒三十三年(1907)從軍,北京武衛右軍隨營武備學堂畢業,歷任團、旅、師、軍長,方面軍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副司令長官等職,並先後兼任熱河、陜西、察哈爾、河北省長,平津衛戍司令兼北平市長、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宋氏在九壹八事變後於1933年率二十九軍在長城抗擊日寇,取得重大勝利。七七蘆溝橋事變,宋哲元率部打響了抗日戰爭第壹槍。此後轉戰平漢、津浦沿線。
宋氏在津住所有英租界17號路與29號路兩處(今和平區新華路231號與南京路86號)。其中17號路(今新華路231號)是宋哲元於1932年以明仁堂名義購自英商先農公司經營產業,是壹座二層磚木結構樓房,有樓房21間,平房8間,廈子兩條,建築面積763平方米。該樓沿新華路壹側從上到下帶玻璃窗。宋氏於1932~1937年來津期間,攜夫人及子女即寓居此處。
此外,南京路86號(英租界29號路)是宋氏於1934年以德蔭堂宋名義購自義品公司,占地2.326市畝,是壹所帶地下室的西式平房,***11間,過道5間,地窨子10間,磚瓦平房2間;磚木平房4間,建築面積700余平方米。院內有花壇,廣植樹木,是宋氏專做會客、開會與小憩之所用房。
周學熙故居
周學熙故居周學熙,安徽至德(今安徽東至)人,同治四年(1865)生,近代著名實業家。曾任開灤礦務局總辦、直隸候補道。袁世凱任直隸總督時委派周氏創辦銀元局、直隸工藝總局、高等工業學堂等。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唐山創辦啟新洋灰公司、灤州礦務局。光緒三十四年( 1908 )又在北京創辦京師自來水公司。辛亥革命以後於1912年與1915年兩次出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創辦華新紡織公司,在天津、青島、唐山、衛輝創辦四個華新紗廠。
周氏故居在英租界32號路(今南京路)及38號路(今澳門路)。該處系周氏於1912~1921年先後購買三塊地皮約12市畝,修建成三組住宅(今南京路三多裏及澳門路1-3-5-7號),人稱“周公館”。
孫仲凱故居
孫仲凱,天津人,光緒十九年(1893)生。天津“新八大家”之壹(辛亥革命後,天津流行“新八大家”的說法,其中如元隆孫家、敦慶隆紀家、周益興範家、瑞興益金家等多屬於新興資產階級)。孫家以經營棉紗致富,是天津著名的綢緞莊——元隆東家。1921年後又開辦慶生棉紗店,包銷裕元紗廠全部棉紗,並先後投資元聚、元裕、通成興、隆生等棉紗莊及普豐、祥豐、慶益等銀號、慶義米面莊等,是天津著名的商業資本家。
孫氏故居在法租界樊主教路(今和平區新華路120號)。1933年孫家在這裏購得空地壹塊,計3.96市畝,委托中國工程司閻子亨建築師設計。
孫氏故居有壹個大的院落,大門為屋字式門樓,門洞前後側設計為古典式雙圓柱。東西向長方形庭院,按坐北朝南順序排列三幢三層(局部四層)樓房,磚木結構、大筒瓦頂(局部為平頂),機磚清水墻(局部為混水墻),木樓板。除中樓正面外檐為玻璃門窗、混凝土樓梯外,其余均為菲律賓木門窗、樓梯。室內裝飾豪華,設備齊全。中樓底層中間部突出,頂子做成紅缸磚面層,作為二樓門廳的平臺,兩側有弧形單跑仿青石刷石階梯。院內建有門房、車房、廚房、儲藏室及壹座小花園。
石元仕故居
石元仕故居石元仕是天津著名的八大家之壹(“八大家”是天津近代的巨富豪門。相傳在鹹豐年間開始流傳有關“八大家”的口訣:“韓、高、石、劉、穆、黃、楊、益照臨”。韓是指天成號韓家;高是指益德裕高家;石是指楊柳青石家;劉是指土城劉家;穆是指正興德穆家;黃是指振德黃家;楊是指長源楊家及益照臨張家),人稱“楊柳青石家”,是壹個大地主兼大資本家。
石家大院位於楊柳青鎮估衣街--河沿街,始建於光緒元年(1875)。其後又陸續擴建,形成壹所大的莊院,占地6000平方米,南北長96米,東西寬62米,有房屋200余間,建築面積2960平方米。
石家大院建築宏偉。在院中間以四角垂花門樓串通的甬道為中軸線,把整座建築分割為
東西兩部分,排列成五進院。西部由北往南第壹進院是北客廳;第二進院是串廊院,與南面鴛鴦樓相接;第三進院有戲臺壹座,並建有南客廳;第四進院南面為花廳接待貴賓,北面大廳陳設古玩、字畫;過月亮門進入第五進院建有外帳房。迎面南門有壹座磚雕大影壁。東部由北往南第壹進院為內帳房與北客廳;第二、三、四進院為住宅和女客廳;第五進院是南書房。通過東部院子的東側甬道,建有廚房、車棚、馬廄、傭人住房等。
石家大院全部建築均采用楠、樟、柏等優質木材;石料為大青細石,建築主體是磨磚對縫,彩繪油漆、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工藝裝飾除我國傳統風格外,還兼收西方造型,使整座建築顯得色彩斑斕。
曹錕故居
曹錕,直系軍閥首領。1938年5月在天津病故。他是北洋政府的最後壹個大總統,在天津有四處豪華住宅。
其壹,在河北五馬路、黃緯路,叫“曹家花園”,這所住宅原系買辦孫中英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所建。1922年轉賣給曹錕後又大興土木,增建廊廡、亭池、島榭,建成壹座豪華的園林別墅。占地面積200余市畝,樓、平房4000多平方米。
其二,在英租界19號路(今和平區河北路211號),1922年建,有前後兩道院。前院建中西結合二層帶地下室主樓壹座,磚木結構,高臺階;後院建三座二層小洋樓,並列建壹座花墻將前後院分開。三所小樓中右側是少爺樓;左側為小姐樓;中間是賓客樓。靠兩側院墻建兩座條形帶地下室小樓,是男女傭人住房。中有壹個地下室建有水牢(男牢)、旱牢(女牢),整所住宅***有樓房78間,平房27間,建築面積2370平方米。
其三,在英租界43號路(今和平區洛陽道45號)。1923年建,為西式二層磚瓦樓房,帶地下室,***有樓、平房42間,建築面積1153平方米。主樓前檐有四棵鋼筋混凝土立柱,塑有花紋。外墻鑲黃色瓷磚,內部裝飾考究,全所樓房富麗堂皇。
其四,在意租界二馬路(今河北區民主道27~29號),1919~1920年修建,前後***兩幢二層帶地下室磚木結構西式小洋樓,占地面積5.66市畝,***有樓、平房月間,建築面積2468平方米。